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000933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知识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物质的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 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4、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5、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6、

3、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2)液体的取用: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7、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1)给固体加热: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2)给液体加热:预热、用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O角向上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8、量筒的使用:

4、量筒的使用: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试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和俯视,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偏高,俯视使读数偏低,即“高看偏高,低看偏低”。9、 胶头滴管的使用:“垂直悬空”滴加,不能碰到烧杯壁,以免沾污滴管;不能平放和倒置,防止药液倒流,沾污试剂,腐蚀橡胶帽;用后就立即冲洗,以备再用。10、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即不成滴,不成股)。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体积分数 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0.03%3、

5、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1)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

6、粒物等。5、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磷燃烧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烟,有利于降温冷却。 硫燃烧在集气瓶底放

7、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 *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6、氧气的制备:(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H2O2MnO2 H2OO2;KMnO4加热K2MnO4MnO2O2;KClO3 MnO2 KClO2(3)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加热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铁夹

8、夹在离管口约1/3处 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8、常见气体的用途: 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

9、、炼钢、气焊) 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10、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 都放热11、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

10、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物质的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物质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原子的结构 中子(不带电荷)a、 原子原子核(正电)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b、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c、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 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e、不同的原子

11、质子数不同。 f、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 a、定义式: 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12X原子实际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1111/12b、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5、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a、不同种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b、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N c、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1).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区别: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

12、的含义。 (3).使用领域: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习惯上说组成),如: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原子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习惯上说构成),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 (4)、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e、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非金属具体又可分为:固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和液态非金属 6、元素符号: a、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第一个字母相同,第二

13、个字母小写 b、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注】:1、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非金属固态金属元素(除碘)的元素符号除了有以上含义外,还能表示该物质。如:Fe:(1)铁元素(2)一个铁原子(3)铁这种物质。 7、元素周期表 a.发现:门捷列夫 b周期: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7个横行);族: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c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核外电子的排布 A、排布特点:(1)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2)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3)电

14、子排布时依据电子层能量的高低,由里向外能量由低到高排布 ;(4)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B、原子结构示意图 (1)含义: 圆圈表示原子核 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 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的稳定性化学性质金属元素一般4不稳定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8(He为2)稳定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9、离子的形成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和原子团叫离子 ; (2)、离子的分类 a.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b.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3)、离子符号的表示:An+或An- (n=1时省略不写) (4)、离子符号的含义(以Mg2+为例):Mg2+表示镁离子或表示1个镁离子。 注意: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值表示离子的个数。如:2 Mg2+表示2个镁离子。 (5)、原子形成离子之后:一定变:电子数 一定不变:质子数 可能变: 电子层数(6)、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区别粒子种类粒子结构粒子电性符号表示原 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性如Na、S离 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正电性如Na+、Mg2+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负电性如Cl- 联系 失电子 得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