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1---11练习题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985661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1---11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册1---11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册1---11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册1---11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册1---11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1---11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1---11练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1-11课 练习第1课1、隋朝建立于 年,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 ,定都 , 年隋军灭掉了 ,南北重归统一。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在位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起 ,南到 ,全长 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 ,作用是 。3、隋朝灭亡于 年, 在江都被部将所杀。与隋朝的统治最相似是 。7、下列哪项不是唐太宗统治措施:A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B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C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D任用贤才和虚心讷谏。E、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8、581年

2、,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 9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10、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1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12、隋朝的统治跟下列哪个朝代相似A、东汉B、秦朝C、东晋D、西汉13、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 A.隋之前的古运河B.隋运河C.会通河D.通惠河14、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3、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答案: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3)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北京、扬州第2课 贞观之治1 年, 建立唐朝,他被称为 。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的是 。2、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被唐太宗称为“自己的镜子”是 。武则天提拔的名臣有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 、 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他的统治“ , ”。4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称赞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祖 C、唐玄宗 D、武则天6、的统治跟下列哪个朝代相似A、东汉B、秦朝C、东晋D、西汉7、朝建立时间、建立者是( )A618 年李渊B626年李世民C581年 李世民 D589年李渊8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9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10、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

5、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11、下列哪项不是唐太宗统治措施:A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B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C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D任用贤才和虚心讷谏。E、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12、隋朝时实行的科举制度,正确的叙述应是( )加强地方士族的势力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参加政权科举制度的实行比起九品中正制,是历史的进步A.B.C.D.13、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

6、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请回答: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参考答案:13、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第3课开元盛世1、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至

7、即位,才稳定下来,他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 当宰相,史称 。2、唐朝, 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蔬菜的许多新品种是从 传入的, 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 的青瓷、 的白瓷和 最为有名。4、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是 ,城内分 和 , 为繁华的商业区。5、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 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6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耧车曲辕车翻车筒车 ABCD7“唐三彩”的主要装饰颜色是: A黄绿青B黄绿蓝 C红绿青D红绿蓝8唐朝时人们以下列哪些谷物为主要粮食?A. 粟和

8、稻谷B.高粱和荞麦C.粟和高粱D.荞麦和稻谷9、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 唐玄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C、唐太宗时期 D、唐高祖时期10、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是( )A、越窑的青瓷B、刑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时,正式设置 ,考核参选者对 的看法。我国 正式诞生。2完善: 逐步完善,以 、 两科最重要。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 、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唐太宗大大扩充了 的规模;武则天首创了 制度,还兴武举考试。唐玄宗时, 成为

9、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诗的繁荣,和 有关。影响:科举制改善了 制度;促进了 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满朝朱紫贵,都是读书人”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3、殿试开始于( )A、唐玄宗时B、唐太宗时C、武则天时D、隋炀帝时4、科举制废除于( )唐代末年B、清末C、明末D、民国时期 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是说( )唐朝的科举考试完全是骗局,没有人能考上唐朝考进士的多是年岁已高的人唐朝的科举考试徇私舞弊的现象严重D、唐朝的进士科举考试录取比较严格6、我国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 )A、汉朝B、魏晋C、隋朝D、唐朝“天下英雄,入吾彀

10、中矣”是哪位皇帝所言: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7、简述科举制的影响第5课“合同为一家”1、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他采取比较 民族政策。2、 和 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3、 人是藏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 一带。七世纪前期,其杰出的领袖 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帝把 许配给他,此举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 嫁到了吐蕃,吐蕃赞普上书给唐朝皇帝,称和唐朝已经是“ ”了。4、 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逐渐向南发展。于8世纪中期建立汗国, 封其首领为 ,双方关系友好。后来,

11、他们改名为 ,政权瓦解以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天 、 地区。5、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是 族,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部, 封其首领为 ,有 之称。6、隋唐时期,云南的 一带分布着六诏。 统一了六诏, 封其首领为云南王。7、唐玄宗分封的三个少数民族首领。唐朝时,哪2位公主与吐蕃联姻。8、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A靺鞨B突厥C回纥D吐蕃9、崇圣寺千寻塔是古代汉族与哪一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A吐蕃B靺鞨C回纥D南诏10、回纥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A彝族B白族C维吾尔族D藏族11、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 使吐蕃与唐结盟

12、 B、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B、 为吐蕃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12、“和同为一家”是_首领给唐皇书信中的一句话( )A.回纥B.靺鞨C.吐蕃D.南诏13、今天藏族的祖先是( )A、 回纥人B、吐蕃人C、突厥人D、南昭人14、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当时哪位公主嫁给这位给唐朝皇帝上书的吐蕃赞普 ? 为什么他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 先皇帝指的是谁 ? 这一上书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金城公主 先皇帝是唐太宗,因为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应该叫唐太宗为舅舅。说明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1、唐朝时中国进出口物产最多的国家是( )新罗B、日本C、大食D、波斯2、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B.戒贤C.鉴真D.崔致远3、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外交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