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二单元背诵检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980275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二单元背诵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二单元背诵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二单元背诵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二单元背诵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二单元背诵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二单元背诵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二单元背诵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类复习第二单元背诵检测(答案)6、北京的春节(1)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用。因为在北京,过年时,家家都要吃(饺子)的。(2)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比如:(风筝)、(空竹)、口琴等。(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一天,是要吃(糖)的:麦芽糖、江米糖,

2、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4)(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5)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

3、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6)(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7)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8)(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他用那

4、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9)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10)老舍(18

5、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1)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农历节日或叫阴历节日)节日名称别称日期本地主要习俗在一年中的排序春节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正月初一(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给晚辈压岁钱等。第一位(必考)元宵节上元、元夜、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舞狮子等。第二位(必考)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不准扫墓(上坟)、禁止人们起火烧饭。第三位(纪念介子推)

6、清明节踏青节每年的农历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扫墓俗称上坟等。第四位(必考)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插艾叶、吃粽子、佩香囊(小孩系耍线)、赛龙舟等。第五位(必考)(纪念屈原)七夕节乞巧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用彩线穿针等。第六位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第七位(必考)重阳节双九节、老人节、登高节阴历的九月九日敬老爱老、登高、吃重阳糕等。第八位(必考)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第九位祭灶祀灶日、俗称“过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吃糖、贴灶王爷像、放鞭炮等。第十位除夕除夜、岁除、年三十大年三十晚上(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晚上)守岁、吃团圆饭、放鞭炮等。第十一位(必考)7、藏戏: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

7、东杰布)。人们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

8、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

9、)(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三个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

10、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

11、、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主要的分布: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剧)、河北的(评剧)、福建的(莆仙戏)、江苏的(淮剧)、江苏昆山的(昆曲)、陕西的(秦腔)、苏州的(评弹)、上海的(沪剧)等。 8、各具特色的民居: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 ),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的(客家 )民居。客家民居是(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布局均匀,雄伟壮观。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

12、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客家人那(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傣家竹楼”: 傣家人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如果你到

13、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

14、、平安,家道兴旺。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安徽的(皖南民居)、重庆土家族的(吊脚楼)、西藏的(碉房)等。 9、和田的维吾尔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这个地方(环境恶劣),但和田的维吾尔人却具有(豪气)与(乐观)品质。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那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大漠深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

15、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日积月累二”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解词】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 B、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C、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D、曈曈:光辉灿烂。E、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 )的即景之作,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 ),饮(屠苏酒 ),换(新桃符 ),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 )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 )气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