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家长必读家长必知的十点建议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979284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家长必读家长必知的十点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高考家长必读家长必知的十点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高考家长必读家长必知的十点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高考家长必读家长必知的十点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高考家长必读家长必知的十点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家长必读家长必知的十点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家长必读家长必知的十点建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考家长必读:家长必知的十点建议随着2012年高考的结束,又迎来了新一届的高三家长。面对自己的小孩,面对未来的高考,家长们一定和自己的小孩一样,几分期待,几分兴奋,几分紧张,几分担忧,但更多的是美好的憧憬和期盼。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新一届的高三家长,必须从宏观到微观地认识高考,关注高考,走进高考,解读高三,了解小孩,才能与时俱进,较好地与高考接轨,与老师和小孩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1.了解本省现行的高考制度和高考改革情况,掌握每年本省的招生基本情况(含当年报考人数、文、理科的报考比例和主要院校的招生人数);2.了解当今主要高校文、理科的一般专业和新专业的设置走向以及

2、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了解平行志愿填报的基本原则和某些误区;3.了解高三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高考科目、学校课程开设情况、高三学生学习要求、生活要求、考试要求等);4.简要摘录今年全国主要高等院校的招生情况,主要专业的招生计划数以及专业的最低投档线和录取平均分;5.了解自己小孩的学习现状(在文科或理科的全级排名位置、主要优势和弱势、目前的主要存在问题和成因,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6.在沟通交流方面父母要学会借力,主动、持续地和小孩的班主任以及其他科任老师保持联系,随时把握小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以此作为和小孩沟通的基础。另外,还可以借助小孩同学的同伴教育作用,在正面上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7.从

3、现在开始,就要和小孩一起设定一个未来的奋斗目标。目标的设定要适度,计划要可行,措施要落实。起点不要太高,要求不要过分,一步一个脚印。8.创造较好的家庭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父子(母子)关系;9.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小孩和对待自己,对小孩要多点耐性,多点鼓励、,多点沟通;10.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把握方向,宏观引导,微观关注,和谐相处,携手同行。2013高考考点链接(四)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组(3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

4、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

5、,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取材自明史海瑞传)注:脱粟:糙米饭。飚发凌厉:气势猛然。纠擿(zh):举发纠正。1下

6、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南平教谕署:委任B墨者多自免去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C执政阴沮之阴:暗中,秘密D素疾大户兼并疾:憎恶、痛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墨”,指贪污,不廉洁。答案:B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3分)()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日再三,为感动太息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力摧豪强,抚穷弱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ABC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说明海瑞廉洁为官;和分别是从皇上和任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答案

7、:D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中“皇上

8、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误,原文中“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5分)译文:_(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5分)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中,“忤”译为“冒犯”;“市”译为“买”;“遁”译为“逃跑”。(2)句中,“已而”译为“不久”;“劾”译为“弹劾”;“鱼肉”,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把当作鱼肉”,也可引申为“迫害”之意;“缙绅”,借代用法,译为“士大夫”。答案

9、:(1)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2)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把士大夫当作鱼肉),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

10、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的,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免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

11、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减少了舆从。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所以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的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被改任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

12、上高拱掌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以病为托辞,回到琼山老家。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偶见明徐祯卿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注:玉鞭:马鞭。5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13、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可奈玉鞭留不住”是这首诗中的第三句,按照“起承转合”的规律,这一句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的“转”句。诗人的“玉鞭”留不住的是“落日”,更是那匆匆而逝的时光。答案:“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6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眼”指的是诗的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

14、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诗眼常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本首诗写作者见春景、感落日,那“春恨”自然成为统摄全篇的词了。答案: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第二组(3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德秀少孤贫,事母以孝闻。开元中,从乡赋,岁游京师。不忍离亲,每行则自负板舆,与母诣长安。登第后,母亡,庐于墓所,食无盐酪,藉无茵席,刺血画像写佛经。久之,以孤幼牵于禄仕,调授邢德秀早失恃怙,缞麻相继,不及亲在而娶。既孤之后,遂不娶婚。族人以绝嗣规之,德秀曰:“吾兄有子,继先人之祀。”以兄子婚娶,家贫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