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2976399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十三)第十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90分钟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如果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C.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D.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至少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答案:B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

2、,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答案:B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生态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B、D仅仅是能量流动的一个方面。答案:C4.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呼伦贝尔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B.C.D.解析:植物是生产者,牛、羊

3、、鹿等是消费者,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即它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无机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是三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会涉及很多具体种类,因而不能把它们中的牛、羊、鹿仅看作3个种群;它们中的动物只是其中的一类生物,并不包括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群落概念不符。答案:D5.农田中除草的主要目的是A.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B.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C.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A和B两项解析:农田中除草的目的是使农田中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农作物中,也就是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答案:C6.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稻、杂草是生产者,鸭、害虫是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D7.下列各项信息中,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电磁波B.植物的生物碱C.蜜蜂跳舞D.鸟类鸣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化学信息的理解。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可以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

5、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D两项均属于物理信息,C项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B项植物的生物碱是植物的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答案:B8.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循环流动B.需要能量驱动C.产生温室气体D.具有全球性解析:碳循环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流动,具有全球性,碳循环过程常伴随着能量流动;温室气体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大量燃放造成的。答案:C9.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

6、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蘑菇可参与丁过程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K/2值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解析:b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表示分解者,丁过程表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蘑菇可参与此过程;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d的能量可来自于b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的能量。答案:C10.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和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

7、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图中为生产者,为三级消费者而非分解者;该图每一塔级均代表某环节的营养级,并非一类生物,可含多条食物链;能量不可循环利用。答案:C11.现有如下食物链:,、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种群。设每一种群个体数量依次为n1、n2、n3,每个个体所含平均能量依次为a1、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1n2+n3B.a1a2+a3C.n1a1n2a2n3a3D.n1a1=n2a2+n3a3解析: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从题中食物链可知能量关系是;每一营养级个体大小,每个个体所含平均能量都是不能确定的

8、,所以不能得出A、B、D三项的结论。答案:C12.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解析:A、B各有2条食物链;C、D各有4条,但D中生产者有3种,故D更稳定。答案:D13.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C.恢复力稳定性是由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也越强解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越弱,两者恰好相反。答案:D14.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

9、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判断正确的是A.碳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B.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C.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减少D.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增大解析: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设想一块抛荒土地的生态演替),其结构不断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物种增多,食物链网状化),所以物质循环量逐渐增大,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增多,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向于更加开放;由于生物量增加,生物的总呼吸量增多,而生产者同化总能量变化基本不大,故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减小;由于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

10、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答案:B1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表示的呼吸量;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这是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答案:A16.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

11、质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的能量值为与对应的能量值之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分析如下: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流动,而不能循环利用;碳元素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的,而不是在生物群落的内部;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还包括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量。答案:A17.如图

12、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丙种群在A、B、C、D、E五点中,A点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点种群增长率最大B.图中的食物链为乙丙甲C.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图中曲线的振幅越小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要从甲、乙、丙的相对数量变化关系和振幅的含义入手来解答该题。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点后丙数量下降,所以A点年龄结构应为衰退型;根据三条曲线的变化关系可确定食物链为乙丙甲;图示曲线反映了甲、乙、丙的种群数量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3、曲线的振幅越小,说明受环境影响越小,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答案:A18.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集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

14、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答案:C19.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b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解析:由曲线的走势可知,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且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M时b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答案:D20.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

15、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A.生物入侵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威胁的主要原因,可大量引进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是偷猎造成的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解析:由表可知:外来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弱,威胁生物多样性,引入要谨慎;鸟类生存受到的主要威胁是丧失栖息地,而栖息地的丧失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哺乳动物生存受到的威胁较多,主要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该表不能判定该地的生态系统类型。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2分)某研究小组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尽管该公园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保护区的小灵猫体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