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84625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论文摘要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分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发挥,往往会导致语文教育走向歧途,这就需要在运用过程中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论文关键词 现代教学手段 优势 局限性 优化现代教学手段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1874 年日本首先提出了把幻灯用在教学上,幻灯的使用揭开了教学现代化的序幕。二十年以后。电影又开始在教学中运用了。紧接着,1925 年又发明了电视,1932 年美

2、国把电视运用在了教学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电视在教育、教学方面开始广泛地使用,1958 年美国 IBN 公司沃斯顿研究中心设计了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从此揭开了计算机教学的序幕。近十年来又根据教学的需要把不同的教学媒体进行有效地组合,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此,随之而来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迅速地发展起来了。“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模式要求一堂语文课要达到“大容量” 、“快节奏” 、 “气氛活” 、 “多元思维多元表达” 。这是以往“一根教鞭、一本书、一块黑板”教学方法所远远不能达到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必须走课堂教学现代化的道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融入更多的教学内容

3、,增加学习中的动感,而且能带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 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我校现在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使用多媒体,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中我切身体会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快捷、实效,学生通过多媒体课堂激发了兴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真正的将新课标落实到了实处。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体现语文课堂的“大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2是课堂容量小,学生一节课下来所接受的知识量小,而且由于形式单调,没有新意,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出现昏

4、昏欲睡的现状,根本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是运用了录音、幻灯、电影、音乐、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话,那么教师就会表现出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效果之大是教师的一张嘴要表达的所不能企及的。例如:我在讲授哈姆莱特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教学中的文字说明、画面、色彩、声音的渲染使学生既形象又生动地对作者的生平简介以及他的创作经历和社会背景都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通过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了解加深了对戏剧中人物形象品评的力度。这样既节省了很多的板书时间,加大了传授知识的容量,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

5、对本课中所需掌握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全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课堂效率。然后又通过光碟把这部电影进行了完整的播放,使学生对应掌握的内容有了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只要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去思考。假设我们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一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一看栩栩如生的美的画面,欣赏品味一些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就会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景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

6、积极性。使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景,卢梭说:要使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使学生对你教的课感兴趣,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要是学生对你教的课“百上不厌”,并且乐于参与其中,多媒体教学就成了教师的好帮手。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之际,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水浒传的画面和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在歌曲中唤醒的不仅是学生在影视歌曲中所欣赏到的英雄形象在大脑中再现,而且还引发学生一种“我知晓、我熟悉、我评判”的学习参与的主动性和一吐为快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 例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分析课文之前,我首先播放了一遍配有轻音乐的朗

7、读课文的录音这样在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中配上丝丝入扣的配音员那优美圆润的朗读,使学生很快便进入了所学内容的情境氛围中,真有一种如亲临其境中所看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那种在月色下荷叶、荷花、荷香所诱人的轻柔飘逸的美景以及作者对美景的欣喜之情。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掌握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教育和熏陶。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得到了精神的愉悦。然后在第二遍播放配乐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跟着配音员的朗读小声跟着读,移情人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再如讲授乡愁时,我仍采用播放配乐诗朗诵的录音形式进行教学。配音员以那字3正腔圆、优美圆润

8、、抑扬顿挫的朗诵将全诗四节中的叠词“小小的” 、 “窄窄的” 、 “矮矮的”、 “浅浅的”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显出的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使学生在倾听录音时完全沉浸在一种在柔美的音乐中而又略带哀伤的“思乡曲”中了。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调动多种感官用于学习中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信息的能力是不同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过:味觉可以接受 1%的信息量,触觉可以接受 15信息量,嗅觉可以接受 35%的信息量,听觉可以接受 11%的信息量,视觉可以接受 83%的信息量。由此可知,听觉和视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是最大的。一些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并运用到学习中,学习效率

9、是最高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桨把船划向前。这个比喻形象的将当今世界各国的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即:互动方式的多变性,学习情景的合作性等等。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教师以往教学的一家之言,给学生提供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用不同方式来表达所思所悟。例如: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让学生欣赏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幻灯片有何好处?是文字美还是图片美?采用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学生通过图片的直观体会作者文字的贴切、形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强了审美的情趣,并且培养了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

10、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幻灯等形式,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左右脑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特别是一些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特有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感性,使学生的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调动和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讲授历史的抉择一文时,我先作了播放前和播放后的提示与指导。因这篇课文是电影政论纪录片的解说词,所以采用了播放影视图像的形式突出了视觉、听觉效果。通过准确形象的文字、直观形象的图像、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及不同的语音、语调进行画龙点睛的解说后,使学生比较轻松容易地理解和

11、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作出的“你们要搞快一点”的历史抉择,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可以表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内容,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接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局限性。二、 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4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不能盲目地使用,切忌走形式主义。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不管什么课程,不管什么内容,凡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这就是先进的教学形式,否则,反之。还有一种错误的倾向认为,借助的媒体越多,表现得越花哨越

12、好,其结果是流于走形式主义。所以,我们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认清以下几点: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也不是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生动形象”一下就可以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

13、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但正是这种教学却是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强加到学生的思维之中的过程,使学生失去了自我思维与感悟。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因为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2.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会导致学生学习主体发生错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

1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老师在课堂操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不自觉地只关注课件放映的效果,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使自己在课堂上成了放映员。而且大量的图文信息使老师忙于快速滚动鼠标,学生的思维常常跟不上,达不到教学所要求的接受效果。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分关注技术手段,对声音、动画等特效爱不释手,使幻灯片花样繁多,有的甚至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不同声音,产生不同动画效果,但这些声音和动画又和教学的内容毫不相干,却往往喧宾夺主,其结果是教师只是多媒体课件的讲解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主体地位被忽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调动。3.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容易忽视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汉语教

15、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需要传统的读、背、吟,甚至摇头晃脑的吟咏等传统的方式来学习,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包含的意境,只可“意会” ,只有通过传统的反复吟诵、联想才能体会。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 ,读出“情” 、悟出“理”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5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

16、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经济、实用,也自主得多。可以用声情并茂的讲解娓娓道来的,就不需要劳神伤财、煞费苦心地去制作课件。4.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会淡化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作出适当的反应;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而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的教学方式,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也因此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