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838214 上传时间:2020-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动物学专业的同学如何参加实习?以下是,欢迎参考!20xx年5月30日至6月6日,我们在木论自然保护区进行一周动物野外实习。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河池环江县西北部,与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3291080545,北纬25060925xx25,属北回归线北侧。林区东西宽206Km,南北长xx6Km,面积108297公顷。木论自然保护区为喀斯特地貌,锥峰连绵,四周封闭,呈各种形状的洼地或漏斗,石山裸露面积80%以上,土壤覆盖面积不足10%,属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覆盖率高达97xx%。据最新统计,保护区已知有维管束植物科

2、572属1048种,野生脊椎动物共有417种,隶属于5纲33目102科281属,其中兽类9目21科46属60种,鸟类17目51科xx9属199种,爬行类2目xx科39属58种,两栖类2目7科21属35种。 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大多时间都是在木论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只有一次走到保护区的缓冲区。所以我们对于木论自然保护区的了解是不全面的。此次野外实习,我们的最大收获是看到细痣疣螈和盲鱼,还有我们见到基本是昆虫类,很少有鸟类、爬行类、两栖类,而兽类几乎没有见到。这可能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到达保护区的核心区,很多种类无法看到。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我们到溶洞里,见到盲虾、螃蟹、盲鱼。黑漆漆的,大家拿着手电

3、筒,凭着微弱的光,努力寻找盲鱼,好不容易见到的一条盲鱼,却躲在岩缝里,捉不到,它一见到光就躲起来,而我们没有光又无法看到它。之所以叫盲鱼、盲虾是因为溶洞里常年见不到光,致使眼睛瞳孔退化。而溶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进到溶洞内,会明显感觉到气温的下降,可以看到地表水通过岩缝渗透到溶洞内,造成岩石被侵蚀。形成大小不一,高深不同的坑洼。这些知识以前都是在书上看到的,如今亲眼所见,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野外实习期间,我们过得很快乐,因为有老师、站长、阿姨和同学一起。白天大家一同出发,一同像寻宝一样去发现动物;晚上回来,分工合作,有的同学压标本,有的同学同阿姨一起煮饭。大家的积极性并没有因为辛苦而减

4、弱。白天,同学们用火眼金睛快乐的寻宝;晚上,同学们侧着耳朵认真听老师讲解。每天笑声不断,我们过得充实又快乐。野外实习期间,在大家努力奋斗时,我有另外的发现。我了解到自然界中物种之间奇妙的生存关系。昆虫类为了繁衍后代而大量损害农作物或高大的乔木;昆虫类为了生存也会大量食用某种植物,使植物受害。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生物间存在竞争、寄生、捕食、共生等关系。保护区给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时,农民的农作物损害日趋严重,使种植作物收益减少或无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野外实习期间,我了解到

5、木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了破坏。原始森林很少,甚至有些山头已被开荒种上桉树。而据了解,桉树对土壤的危害非常大,它的根系特别深,生长速度惊人,吸取大量土壤的有机物和大量的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减少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所以桉树不宜大面积种植。我们应该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此次野外实习使我们能更好的掌握了理论知识,理论应用于实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与大自然更亲近。使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人土风情,学习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认识了更多的动物,完成了实习任务。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认真严谨的态度。我们学到很多,同时也暴露我们很多缺点和不足。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尽量把理论和

6、实际相结合,掌握各方面的能力。20xx年6月19日,我们开始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动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学专业基础课程动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具有特别的意义。而研究型动物野外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同时也为我们以后走上教育岗位更好的胜任教学。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7、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参观,我们了解了动物进化的历程,尤其是侏罗纪恐龙时代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恐龙生活和前寒武纪生命起源与生命大爆发事件的认识。而通过观察标本,使我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完成了这次野外实习的任务,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学专业基础课程。动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2.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面向中小学学生,云南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对周围环境中动物的识别具有现实的需要。野外实习的经验对于中小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和课外兴趣活动具有很大帮助。3 强化生物学基础课教学,增

8、加学生对宏观生物学的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二、实习内容概要: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野外实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了参观和记录各种动物的特征,各种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命形态,包括侏罗纪的恐龙和前寒武纪的化石群。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6月19日,我们到了美丽的澄江。参观在生物生命史上很有知名度的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澄江生物化石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低等植物藻类外,大量代表现生各个动物门类的动物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大多数现生各动物门类代表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都有其发现。而在寒武纪之前,除了分散的海绵骨针外,还没有出现过这些动

9、物。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其中以软躯体化石的罕见保存为特色,现在已经识别的化石就有xx0多种,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鬼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种类,还有一些没有命名的奇异种类。这里埋藏着距今亿年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

10、今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标本馆不是很大里面的种类已不是很多,但是每种动物的化石的发现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小组进行分工记下了许多的化石名称,并通过短片的观看进一步了解到了帽天山的发现史。昆明动物博物馆:6月25号我们参观昆明动物博物馆,昆明动物博物馆库存标本56万号,展示标本数量为2277号,包括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90余种,还有许多珍惜、濒危种、观赏种、药用种、资源种及食用种等,实为无价之宝。展览规模庞大,展品丰富精致,充分展现了云南动物王国的风采。

11、通过动物的姿态标本、骨骼标本、皮张标本、浸泡标本、生态景观等,按照动物的进化、生息和分布规律,集中反映这些动物的特征、习性、分布等,体现物种和生境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次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认真的做笔记,听讲解员的讲解,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圆通山 :6月26日下午,我们到圆通山动物园参观并很详细地记录了各种很有代表性的各种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动物园饲养有猴、熊猫、犀鸟、狮子、亚洲象、金钱豹、斑马、孟加拉虎、孔雀、丹顶鹤等珍禽异兽500多种,还有孔雀园,鸟园,水族馆,陈列各种鱼类。我们认真观察记录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对于有些本土不分布的动物,我们观察动

12、物的特征与常见的种类对比,对照课本内容,加深对各种动物的深刻印象。特别是在鸟园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种,包括黑天鹅Cygnus atratus、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黄胸织布鸟Baya Weaver、金雕Aquila chrysaetos等47个种的鸟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动物的展区,这已是我们这次参观的重点,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认真统计与记录我们了解到全园有动物140多种,大小近千只如大象、野牛、还有来自国外的袋鼠等等。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在动物园中的动物都缺乏一种在自然界中的灵气。禄丰恐龙博物馆:6月29日,我们去了禄丰恐龙博物馆。禄丰恐龙生活在一亿八千万

13、年前的晚三迭纪,大约又在八千万年前突然消失了。它是中生代地球上早期恐龙起源、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禄丰恐龙分属于蜥龙目和乌龙目两大家族,包括禄丰龙、云南龙、兀龙、芦沟龙、中国龙和大地龙等六个属的至少八个种,体形有大有小,食性有素食者和肉食者之分。禄丰恐龙时代较早,代表性强,是阐明恐龙起源、演化和发展的珍贵化石证据。我们到禄丰县城参观了恐龙博物馆的各种恐龙化石和已经组装起来的恐龙完整化石,那时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在恐龙博物馆里看到了四只组装完整的恐龙化石和各种恐龙骨骼化石,然后,我们又坐车到达化石采集地点,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真正完整的恐龙化石:两具还在土里的恐龙完整化石。恐龙留给我们太多的谜,现在

14、我还在思索问什么禄丰恐龙没有恐龙蛋化石的存在。为什么所有出土的恐龙无一例外的头偏向东北方。在禄丰现在发现并被记录的恐龙化石有:1. 双脊龙 Diclophosaurus1999年xx月在禄丰县金山镇黑龙潭村后山出土出土,身长6米,时代为晚三迭纪,距今亿年前大型的兽脚类肉食恐龙。2. 新洼金山龙 Jinshanosaunus Xinwaenyis1999年xx月在禄丰县金山镇黑龙潭村后山出土出土,身长米,高米,时代为中生代晚三迭纪,距今亿年前,大型原晰脚类恐龙。3.巨型禄丰龙 Lufengosauvus magnus1994年6月在禄丰县金山镇清凉山出土,身长米,高米,时代为晚三迭纪,距今亿年前

15、,属大型原晰脚类恐龙。4. 禄丰龙 Lufengosawrus huene1989年在禄丰县大荒田恐龙山出土,身长为米,时代为中生代晚三迭纪,距今亿年前,标本为未成年个体。5.许氏禄丰龙 Lufengosaurus huenei1999年4月在禄丰县金山镇新洼村恐龙山发现,身长米,高3米,时代为中生代晚三迭纪,距今亿年前。四、实习心得通过此次实习,我在知识和技能上获得了丰收。在实习,我们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动物学知识,不仅使我以前所学的课本知识在自然界中得到了验证与加深,而且对各门各纲的动物的分类有了清楚的辨别,更通过与动物的近身接触了解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更对它们的存在价值有了新的反思与

16、认识。其次,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动物学实习时间很短,但工作量不少。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记录名录时,大家互相协作,培养了我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将有利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因为实验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最后,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乏,这也对了我以后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起了警示作用。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对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