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平的思考方式哈佛大学公开课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4KB
约6页
文档ID:15275280
公平的思考方式哈佛大学公开课_第1页
1/6

哈佛大学公开课 –公正 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主讲-> 如哈佛大学的 [心理学]这是一门讨论公正的课程,我们以一则故事作为引子: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 60km\小时的速度形式在轨道上飞驰,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五名工人在施工,你无法令电车停下来,因为刹车坏了,此时你极度绝望,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五名工人,他们会全部死亡假设你对此确信无疑,你极为无助,直到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还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一名工人在那里施工,而你的方向盘并没有坏,只要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牺牲一个人而挽救五个人.下面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何为正确的选择?换了你会怎么做?我们来做个调查,有多少人会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问题 1 是继续开还是转向侧轨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少数人选择继续开下去,而大部分人都选择转弯我们先来听听大家的想法,探究一下原因?你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先从大多数选择了转向侧轨的同学开始,为何要这样选择?理由是什么?有没有自告奋勇的.学生 A:我认为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教授: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这理由不错,还有其他理由吗?人人都赞成这个理由吗?学生 B:我认为这和 9.11 的时候是一种情况,那些让飞机在宾州坠毁的人,被视为英雄,因为他们选择牺牲了自己,而不是让飞机撞向大楼牺牲更多的人。

教授:这么看来这条原则和 9.11 是一样的,虽然是悲剧,但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依然是更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大多数人选择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的理由吗?现在我们来听听少数派的意见那些人选择不转弯的.学生 C:我认为这与种族灭绝和极权主义正名是同一种思维,为了一个种族生存下来,以灭绝另一个种族为代价教授:那换了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为了避免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你打算直接开上去把这五个人撞死吗?学生 C:大概会吧教授:我们来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况下的例子,看看你们大多数人会不会坚持刚才的原则(即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是更好的选择) ,这次你不是电车司机,只是一名旁观者,你站在桥上俯瞰电车轨道,电车沿轨道从远处驶来,轨道尽头有五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这五名工人将被撞死,但你不是电车司机,你真的爱莫能助,但是你真得不是电车司机,直到你发现,在你的旁边靠着桥站着一个超级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但是可以拯救五个人的生命问题 2 你是推人下去还是不推人下去调查结果,大多数人没有选择推胖子下去,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 的这条原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一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赞成的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下你们都属于多数派,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学生 D:我认为第二种情况牵涉到主动选择推人,而被推的这个人本来和这件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从这个人自身利益角度来说,他是被迫卷入这场灾难的,而第一种情况不同,第一种情况里三方,电车司机及两组工人,之前就牵涉进这件事的本身了。

教授:但在侧轨上施工的那名工人,他并不比胖子更愿意牺牲自我,不是吗?学生 D:对,但谁让他就在侧轨上教授:那胖子还在桥上呢,你要愿意说可以继续说下出,好吧这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问题,你的回答不错,真的难以选择,还有谁能为这两种情况中大多数人不同的选择做出合理的解释学生 E:我认为,在第一种情况中撞死一个人还是五个人,你只能在这两者中间选择,不管你做出哪种选择,总的有人被电车撞死,而他们的死并非你的直接行为导致的,电车已失控,而你必须在那一刻做出选择而反之,把胖子直接推下去则是你自己的直接谋杀行为,你的行为是可控的,而电车则是不可控的,所以我认为这两种情况是有区别的学生 F: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不论哪种情况,你都是选择让人死,或者你是选择转弯撞死一名工人,这种转弯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或者你是选择把胖子推下去,这同样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所以不管怎样,你都是在做出选择学生 G:我不太确定情况就是这样的,只是觉得似乎有点不同,真的动手把人推到轨道上让他死的这种行为,就等于你亲手杀死了他,这是你在推他,这不同于操控方向盘进而导致他人死亡,现在听起来好像不太对头教授:我问你一个问题,假设我站在桥上,胖子就在我身边,我不用去推他,假设他踩在一块活板门的上方,而活板门可以通过转动方向盘来开启,你会转动方向盘吗?学生 G:出于某种原因,我觉得这样似乎错上加错,如果你不小心靠着方向盘,导致活门开启,或发生类似的事件,或者是列车飞驰而过时,正好可以触发活门开关,教授:你的观点反正就是不对,而在第一种情况下,这样做就是对的。

学生 G:换句话说,在第一种情况下,你是直接涉及其中的,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只是旁观者我们发现在其他情况中,人民不再对后果主义道德推理那么确定,当人们开始犹豫是否要推胖子下桥, ,他们更倾向于评判行为本身的动机,而不是该行为的后果,人们动摇了,他们认为杀掉一个无辜的人,是绝对错误的,哪怕是为了拯救五个人的生命,至少每个故事的第二种情况都这么认为的,这表明有第二种绝对主义方式的道德推理[绝对主义道德推理认为,是否道德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取决于绝对明确的义务与权利,而不管结果如何],后果主义道德推理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功利主义,由 18 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杰米里.边沁提出,而绝对主义道德推理中最为著名的是则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我们将着眼于这两种不同的道德推理模式,评价他们还会考虑其他模式,我们将讨论当代的政治与法律中引发的道德冲突,将讨论平等与不平等,平权行动、自由言论与攻击性言论、同性婚姻、兵役制等现实问题,为什么呢?不仅是为了使这些深奥抽象的著作形象化,还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哲学辨明,日常生活中或者政治生活中什么才是最关键的,所以我们要读这些著作,讨论这些议题,并了解两者是怎样相互补充相互阐释,但是我要先提醒大家,就是通过用这样的方式阅读这些著作,来训练自我认知,必然会带来一些风险,包括个人风险和政治风险,每个学政治哲学的学生都都知道的风险,这风险来源于一下事实,即哲学让我们面对自己熟知的事物,然后引导并动摇我们原有的认知,这门课的难度就在于,传授的都是你们已有的知识,它将我们所熟知的,毋庸置疑的事物,变得陌生,正如我们刚刚所讲的例子那些严肃而又不乏趣味的假设性问题,这些哲学类著作亦然,哲学让我们对熟知的事物感到陌生,不是通过提供新的信息,而是通过引导并激励我们用全新方式看问题,但这正是风险的所在,一旦熟知的事物变得陌生,它将再也无法回复到从前。

自我认知就像逝去的童真,不管你有多不安,你以无法不去想或者充耳不闻,这一过程引人入胜又充满挑战因为政治哲学与道德就好比一个故事,你不知道将会如何发展,你只知道这个故事与你息息相关,以上为我提到的个人风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