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2707374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议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杨 娟(宁夏银川建发集团有限公司,银川,)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着重论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两者之间值得人们注意和应该深思的几个问题。关键词:城市用地; 土地资源; 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土地资源又是人类生存不可脱离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这个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种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重新组合,短缺的土地资源如何得到合理高效利用,如何与城市持续发展相协调,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2、也日益突出,很值得人们思考。1. 城市发展规模与土地利用城市对土地的需求,本质上是为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求。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这一需求,作为政府行为,加强对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增长需要相应的土地供应,从而要占用部分耕地,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按照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适当留有发展预留地也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但是,盲目去扩大占地规模,把城市的合理发展变成乱占耕地,这些是必须予以纠正。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有:1.1城市占地规模过大。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在规划理论和实践上片面强调城市的集聚效

3、益,结果误导城市发展靠规模的扩大来实现。如,广东省某地区1996年已有和新征城乡建设用地为60002,加上开发区用地共70002,相当于1994年(17242)的4倍。这说明一些城市(尤其城镇)不合理地扩大规模。1.2 人均占地面积偏大。我国31个特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积1986年为73.662, 1996年为97.492,其中包头、兰州和唐山三市人均面积分别高达174.27、152.96和144.992。尽管有专家认为,与国外一些人口规模相同城市比较,我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水平很低(1012),但也建议,在2010年城市总规修编中,仍应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为指导,

4、维持人均1002用地标准,是符合国情和适应城市持续发展与土地合理利用的。1.3 城市用地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19851995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64%,年均递增6.39%;同期非农人口增加了41%,年均递增4.39%,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1.46,据有关方面研究,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在1.12时比较合理。而上述31个特大城市19911996年弹性系数平均值高达5.30,其中哈尔滨和兰州分别为19.39和11.56。2. 城市发展速度与土地利用效率纵观人类利用土地的历史进程,从乡村变化为城市,实质就是土地利用效率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进化的社会过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可分为两个层次:反映整体配置水平

5、的结构效率和体现个体使用水平的边际效率。从近几年城市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两个层次上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2.1 城市土地低效利用。城市空闲土地利用潜力巨大。如上海市市区人均占地42.92,仅工业和仓储用地还有202可再开发利用。据对全国12个城市(含上海市)调查,建成区内空闲地平均占建成区面积的17%以上,全国668个城市(1998年底)建成区21347.22,空闲土地按10%15%计,用地潜力有213532022,设人均用地1002,可安排人口21353202万。旧城改造潜力也很大。如株洲市旧城需改造面积有72,占建成区的12.3%;淄博市为11.242,占建成区的10.7%;

6、锦州市经过十几年的旧城改造,仍有近102需改造,约占建成区的20%。又如青岛30家企业空闲土地达114.22,占企业用地总量的50%还多。2.2 城市土地闲置浪费。广义的城市土地闲置是指: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及时对土地加以利用,或土地利用率未达到规定要求,致使土地处于未被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状态;各种非法批地所造成的闲置状态,如越权批地造成的;未经批准,已圈占了土地,但未征或未用或利用不充分所造成的等。大规模的集中占用土地和违法滥用土地,不仅远远超出了经济建设的正常需求和实际可能的开发能力,而且是外延发展、粗放经营,以牺牲大量土地资源为代价的。2.3 城市住宅问题带来的困惑。经过20年的迅猛发展,

7、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62跃进到8.82。有关资料表明,19982000年平均每年住宅潜在需求近6.2亿2,而我国现在每年的竣工量远远不能满足潜在需求!但在城镇大量缺房的同时,商品房则严重滞销,1997年空置房面积达7083万2。如此无效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共存,造成的原因尽管很多,但住宅空置等人为因素加剧住宅开发用地的浪费。3. 城市发展形态与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在空间上的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大片的农田转变为非农业土地利用形态,二是原有的城市土地利用趋于高度化。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前者可称为是粗放型发展模式,后者则属于集约型发展模式。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城市总体上还处

8、于粗放型发展,即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相对滞后,与“两个基本转变”不相符。3.1 城市土地价值问题。土地存在价值,即土地价值,它是“土地物质(资源)”和“土地资本”的统一体。土地资源包括三方面内容:生产要素和生存生活的物质基础和来源;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 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土地资本是附加了人类劳动的已利用土地,即土地投入,并且当投资增加时,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土地资本也随之增加。由于缺乏土地价值观念,城市土地整体的投入产出率偏低。首先,城市用地结构失衡,致使土地使用不当,降低了城市综合功能和活力,土地产出效益差,土地价值显化不足。尽管可以采取必要的空间置换,挖掘潜力,从整体看是提高了土地的产

9、出效益和价值,但从投入成本分析,置换的额外成本支出仍然使得土地的投入产出率偏低,不必要的经济浪费过大。其次,土地价值中没有包括生态价值,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退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有形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还不包括间接的、自然保护方面的和难以用数字计算的损失等。因此,土地价值应得到充分“绿化”。第三,忽视城市土地潜在价值。城市垃圾多在城乡结合部、交通干线两侧和近郊区,是最具潜质的城市发展用地,土地潜在价值很高,却受到吞噬,进而对城市进一步发展形成障碍。3.2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城市是由地面、上部和地下三维空间协调扩展而成的。相应的,城市土地利用也存

10、在如上三个方面。当前绝大多数城市不能地下地上统筹规划、长远与近期相结合,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遗憾和巨大浪费。1991年“东京宣言”指出: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空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空间”。西方发达国家早在本世纪已利用地下空间,日本全国每天1/9的人口要光顾地下商业街。美国和加拿大的地下步行系统相当完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具有众多优点:节省土地资源、缓解中心区高密度、人车立体分流,疏导交通、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城市景观、增加城市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等。而我国城市仅人防规划涉及地下空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且城市地下空间零散,不成系统。 我国城

11、市上部空间也利用不足。1990年全国455个城市(不含台湾省)建成区平均整体容积率只有0.31,住房建设区的容积率也只有0.70.9,而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为1.23.0,香港则高达1.610,纽约商业集中地平均为1518,普通商业地在10左右。根据我国情况,城市整体容积率可在0.400.45,最高可达0.60,居住区容积率可达1.80。 总之,我们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结合用地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城市整体容积率,以空间垂直利用代替平面利用,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土地的空间利用率,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通过完善法律约束机制,集约利用土地,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吴未,吴祖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专刊2李元.生存与发展,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73徐巨洲.现实主义的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观.城市规划,1999(1)4蔡穗声.住宅供给过剩,还是短缺?论住宅供求关系新格局及政策取向.中国房地产,1999(4)5李百冠等.城市空间适度开发的问题和方法.中国软科学,199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