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2705860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 2了解昼夜的产生及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3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以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含义。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5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6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球不

2、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球空间思维和想像能力。 3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图、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3通过绘图训练,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趣,激发对科学和个人内在美的追求志向。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教材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

3、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 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即使是公转也不只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而是绕日地质心运动,同时也绕月地质心运动。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有视运动和真运动的不同。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迭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

4、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其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可不过多加以讲述。 本节教材是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安排的。地球是宇

5、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场所。谈天是为了说地,所以地球的运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地球运动又是学习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基础。两者之间可形成如下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重点讲述了三个问题: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自转和公转分别从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运动的规律,它们是地球运动的本质属性。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产生的基础。 关于地球的自转,教材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其地理意义上。初中阶段已经讲述过自转的有关知识,教材在这部分比初中地理有了一定的深化,比如方向的表述、角速度与线速度等。恒星日和太阳日是两个不

6、完全相同的概念,要让学生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比较困难的。教材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探究活动的形式,一方面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使教材的知识内容更加精炼。 对于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等内容,教学时应交代清楚: 一是方向。长期以来,人们根据“日出东方”(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把地球自转方向称为自西向东。严格地说,应当表述为: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二是周期。(1)地球自转周期的度量,需要有一个超然于地球自转的参照点(即参照系或定标点),这个参照点应当是固定不动的。(2)恒星日即以恒星作为

7、参照点,这是因为恒星十分遥远,在地球上看来,恒星之间的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上,所有的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中,即“恒星不恒”)。(3)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了360度,所需时间为23时56分4秒。 三是速度。一切运动都有线速度,作为一种圆运动,地球自转还有它的角速度。教学时要紧扣三点:(1)地球自转角速度全球一致,它既不因纬度高低而不同,也不因海拔高度而有差异。(2)自转线速度却因纬度差异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各地与地轴距离有所不同。纬度愈低,距地轴愈远,线速度愈大;纬度愈高,距地轴愈近,线速度就愈小。所以,赤道是唯一的大圆,线速度最大;纬线圈周长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线

8、速度也就愈来愈小。(3)南、北极点因为各是一个点,自转半径为0,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换言之,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其目的还在于了解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自然现象。但是,这些自然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效应。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了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点的存在,进而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最终产生了天文四季的变化。昼夜现象主要受地球自转的影响,但也包含着地球公转和太阳回归运动的影响。因此,很难区分哪些地理现象完全是受地球自转影响,哪些地理现象完全是受地球公转的影响。当然,这些现象中,有一些主要是自转造成的,如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

9、地球形状的变化、天体周日视运动等;另一些则主要是公转造成的。如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正午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以及四季交替和五带区分等。在具体分析时,可作具体说明。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昼夜交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等方面。 关于昼夜交替,教材安排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达到变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首先,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二米远处的桌边放上一只地球仪代表地球。在黑暗的房间里,把电灯打开,观察地球仪哪些部分被照亮?哪些部分灯光照不到?在地球仪上指出你所在的位置,匀速拨动地球仪,大约每5秒钟转一圈,记下什么时候你的位置被照

10、亮,那就代表白天,什么时候是暗的,那就代表黑夜。 让学生思考:在这个演示中,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看几秒钟代表了1天? 对于这个活动,要充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让学生充分理解昼夜交替这一地理现象。 对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问题,教材在落实课标要求的同时,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此作了浅化处理,只讲现象,不讲道川Z,安排一段地转偏向力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知道物体在地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沿赤道运动的物体,则不受影响,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并且,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其作用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

11、,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变大。之所以只讲现象,不讲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地转偏向力涉及惯性作用,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是高一学生知识能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比较直观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用事实说明地转偏向力在水平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河流两岸的冲刷与淤积差异,西风带的偏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形成、气旋的形成等,结合图示的方式,直观形象地说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加深由于地球自转而对地理环境等作用的地理意义的理解。 对于地方时、时区和区时、区时的换算、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等内容,初中地理有过讲述。高中地理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进一步说明这些问题

12、,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实际运用。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阅读。四个活动。 地方时是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正午为 12时,将连续两个 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所形成的时间系统。各地的地方时和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关:(1)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2)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全球经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时间相差4分钟。 对于地方时的运用,教材设计了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测定学校所在地经度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地方时与经度是关联的,为后面的区时及其换算、日期与国际日期变更等内容的讲述打下基础。 地方时的计量,一般

13、有三种计时方法: 1地方时。以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准,在同纬度地区,相邻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教学应注意三点:(1)地方时的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钟表时刻,称为地方时。(2)在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3)根据两地地方时之差,可以换算两地经度差。 2区时。在地方时(使用不方便)的基础上,人为制定了理论区时,实行分区(24个时区)计时(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的办法。区时是以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计时标准,这样使用起来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3特别的计时方法。不少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理论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变通的办法计时,如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14、东八区区时)。 地方时的计算公式为: 所求地的时刻已知地方的时刻4分钟经度差 说明: (1)式中号使用方法是: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取“”号;在已知地之西,用“一”号。 (2)4分钟经度差:是将两地的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每4分钟转1)。 (3)求经度差的方法 两地的经度同是东经或西经,经度差=甲地经度数一乙地经度数(大数减小数) 两地在0经线两侧,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两地经度差=甲地经度数十乙地经度数 两地在180经线两侧,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两地经度差=(180一甲地经度数)( 180一乙地经度数) 关于地球的公转,要着重讲述黄赤交角。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合,才会产生黄赤交角,进而使得太阳直

15、射点具有回归运动的规律。因此,黄赤交角的存在体现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又是由这个关系直接决定的。这一点,一定要讲清楚。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初中地理已经讲过。此处讲同样的问题已无必要。但有一点必须要交待清楚,即太阳回归运动起因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地球公转,二是地球以黄赤交角倾斜着自转。如果地球不公转,直射点纬度就不会变化,就没有四季的形成;如果地球不倾斜着自转,直射点将永远在赤道上,这也说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球绕日公转方向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由西向东。地球公转轨道就是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路线。重点在于: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这样有利于讲解日地距离的细微变化对地球公转速度的影响。 黄赤交角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因此,建议按照“抽象知识形象化”的原则,利用天球仪或地球仪作直观分析,或者自制教具,将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镶在一个球上作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