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古地理试题2015(11级)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2677134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相古地理试题2015(11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岩相古地理试题2015(11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岩相古地理试题2015(11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岩相古地理试题2015(11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岩相古地理试题2015(11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相古地理试题2015(11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相古地理试题2015(11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 沉积环境: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均有区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2、 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是对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有规律的综合3、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 “相模式”4、 瓦尔特相序定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隔5、 重力流:又称沉积物流,沉积介质和沉积物混为一体的整体搬运,水在压力梯度作用下的流动,以悬疑方式搬运为主。6、 生物礁:指

2、造礁生物的原地生长造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在地形上具有隆起的正地貌特征。二、 填空题1、沉积物重力流的主要类型有 碎屑流 、 颗粒流 、 液化的沉积物 和浊流2、层理构造包括 块状层理 、 韵律层理 、 粒序层理 、 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槽型层理 等。3、冲积扇划分为 扇根 、 扇中 、 扇缘 三个亚相。4、根据河道分岔参数和弯曲度,可将河流划分为 顺直河 、 曲流河 、 辫状河 和 网状河 四种类型。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海岸沙丘、后滨、前滨、临滨(近滨)四个亚相。6、潮汐沉积环境中典型的沉积构造是 羽状交错层理 。三、画图题1、简要画出3种反映

3、古水流方向的沉积构造,2种指示地层顶底的沉积构造(注意用箭头指明方向)一、交错层理和波痕板状和楔状交错层理测量平行于水流方向前积纹层的倾向和倾角,槽状交错层理测量槽轴的延伸和倾斜方位。对称波痕的脊线方向较稳定,大致平行岸线方向;不对称波痕的脊线方向与水流运动方向垂直,其陡坡指向水流方向。二、底痕发育在复理石或浊流沉积中,总体方向平行于水流,主要有槽铸型和沟铸型。三、组构(组分颗粒的空间排列和方位)扁平砾石或长轴状砾石平行或垂直于水流方向,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砾石的排列方向和方式有所不同2、图示鲍马序列“五段”的沉积特征鲍玛层序:在浊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在垂向上形成具有一定的内部构造的层序,完整鲍玛

4、序列由5个连续的构造段组成。A段:块状层或粒序层段,由砂岩或含砾砂岩组成,具粒序层理,底部具冲刷面、底模构造;B段:平行层理段(下平行层段),由中细粒砂岩组成,具平行层理,从A段B段是递变的;C段:沙纹层理段:由粉砂岩组成,发育沙纹层理、有时发育包卷层理;D段:水平纹层段(上部平行层段),由粉砂质泥岩组成,发育水平层理;E段:泥岩或页岩段,含半深海深海的生物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四、简答题1、三角洲按水动力条件的分类及典型的现代实例。(1)河控三角洲 海洋改造作用不强,是以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入海建造的三角洲,按形态分为:鸟足状和朵状三角洲两种。鸟足状三角洲是因河流输沙量大又发育有几条较大而固定的分

5、流河道,向海推进快,延伸远,分支河道和指状砂体向海伸展长短不一,形似鸟爪。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 特点是:河流输入的泥砂量大,悬浮负载多,砂泥比值低;有较发育的天然堤和较固定的分支河道;沉积巨厚的前三角洲泥;向海推进快、延伸远,分支河道和指状砂体长短不一地向海延伸,形似鸟爪地貌特征:海岸曲折,呈锯齿状;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和较发育的滨海沼泽。 朵状三角洲呈向海突出的半圆形或朵形,河流输沙量较鸟足状三角洲有所减少,波浪和潮汐改造作用有所增强,常将指状砂坝改造成席状砂。朵状三角洲特点:呈向海突出的半圆状或朵状泥砂输入量相对较少,砂泥比值较高波浪作用有所增强,但河流输入沉

6、积物的数量仍高于波浪和潮汐改造的能力;三角洲前缘较为圆滑而近似于半圆形典型的朵状三角洲为密西西比河全新世朵状三角洲(2)浪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形成的主导作用,是由于波浪作用大于河流作用,只有一二条主河道入海,分流河道小而少,输砂量较少,被波浪改造后,沿河口两侧形成许多平行海岸的海滩、砂坝、砂嘴,在向陆一侧可形成半封闭泻湖、沼泽,仅在河口区才有较多的砂质堆积呈向海突出的鸟嘴形。典型的浪控三角洲为巴西圣弗兰西斯科河鸟嘴状三角洲和尼罗河三角洲。(3)潮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形成的主导作用是潮汐的改造作用远大于河流向海的建造作用,因而在河流流入河口湾或其他形状的港湾中堆积的泥砂沉积物无法保持稳定,分流河口砂

7、坝被潮汐改造成裂指状向海扩散分布的潮汐砂脊(坝),砂脊间有潮汐水道及潮坪岛。但这类三角洲较少。典型的潮控三角洲为巴布亚湾港湾形三角洲2、简述碳酸盐沉积的有利环境。自然因素对碳酸盐沉积模式的影响(1)潮汐小潮差:礁的生长主要依赖于强大的贸易风;大潮差、风引起的表流作用很小:礁的生长主要依赖于潮汐作用。(2)气候干燥气候沿岸潮上带形成萨布哈沉积。潮湿气候潮上带发生准同生白云化,无膏盐沉积。(3)风迎风面:养分多,有利于生物礁生长(4)大地构造构造强烈地区:地形高差大大量陆源碎屑注入不利于碳酸盐沉积。地垒地堑:地堑区主要接受陆源碎屑沉积,地垒区形成斑礁。缓慢下降地区:如沉积与沉降速率一致,则形成巨厚

8、的碳酸盐沉积(巴哈马台地)。3、生物礁的发展演化阶段有哪些。生物礁的发育演化大致经历4个阶段:先驱或定殖阶段、拓殖阶段、泛殖阶段、统殖阶段(1)定殖阶段(生物碎屑浅滩的形成):有柄亚门或棘皮动物的碎屑(或绿藻的板片)组成一系列浅滩或骨骼灰质砂的堆移体,藻类、海草、有柄亚门等生物在其上繁殖。(2)拓殖阶段(枝状造礁生物的发展):造礁生物的初期繁殖,属种较为单一,以丛生枝状生态为主,其间生活有结壳生物,并发育有层状洞晶(方解石的洞穴充填物)。(3)泛殖阶段(块状造礁生物的发育):礁体朝海面往上生长最显著的时期,造礁生物属种增多,礁翼出现塌积岩和砂屑灰岩,表明生物礁具有抗浪的特征,发育各种孔、洞。(

9、4)统殖阶段:礁的生长逐渐接近水面,造礁生物造礁生物属种突然减少,结壳状或纹层状的生物相对繁盛(如红藻),岩性主要为某种单一的灰岩,礁开始消亡。五、论述题1、比较辫状河(或称为游荡性河)与曲流河的沉积差异对比。特征辫状河曲流河亚相心滩点砂坝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常发育厚层的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以砂、泥为主,一般砾岩层较薄剖面组合砂包泥“砂泥间互”垂向层序正韵律结构,细粒沉积薄层或缺失典型的正韵律结构沉积构造发育各种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常见块状层理,一般缺乏小型砂纹层理多种多样,以下切型板状交错层理为典型粒度分布以三段式为主以二段式为主砂体形态平面上:单个砂体为低弯度条带状;河道带砂体为板状或宽条带

10、状剖面上:单砂体和河道带砂体为透镜状单个砂体为弯曲的条带状;曲流带复合砂体为平板状厚度规模中厚层状-厚层状;范围:几米几十米中厚层状;范围:几米十几米砂体叠置多层式垂向叠置单边或多边式侧向叠置测井曲线高幅平滑箱形锯齿状渐变钟形2、碳酸盐沉积相模式分类,重点以图论述“威尔逊模式”。一、陆表海、陆缘海及清水 欧文碳酸盐沉积模式(1965)清水沉积: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注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碳酸盐沉积。 二、威尔逊的碳酸盐沉积模式(1975)(九个亚相和24个微相)三、关士聪的中国古海域和碳酸盐沉积模式 2个相组:台棚相组、槽盆相组 6个相区:陆地边缘相区、台地相区、台地边缘相区、浅海陆棚相区、次深海槽

11、盆相区、深海槽盆相区 15个相带;四、塔克模式(1975)将主要碳酸盐相与七种主要沉积环境联系起来,还明确将海相碳酸盐沉积环境划分成两大沉积区:碳酸盐台地陆表海沉积区;盆地较深水斜坡沉积区。碳酸盐岩台地模式(碳酸盐缓坡(碳酸盐陆棚);镶边陆棚;陆表海台地;孤立台地(包括深水的海洋环礁);淹没台地)。碳酸盐台地:具有水平的顶和陡峻的陆棚边缘的海域,在这个边缘上有“高能量”沉积物。五、里德的碳酸盐模式碳酸盐岩缓坡模式碳酸盐缓坡的概念:从岸线向盆内具有缓慢倾斜的斜坡(通常1),与较深水的低能环境无明显的坡折(有时有),波浪搅动带或最高能量带位于近岸处。3、简述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及意义岩相古地理的

12、研究以沉积学理论为基础,广泛运用地层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及古生态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基础资料,研究沉积作用,重塑沉积环境,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总结不同地史时期的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古自然地理景观特征,进一步为阐明地球表面的历史变迁和大地构造演化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查明沉积岩层中蕴含的各种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从而为指导这些资源的预测和普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一威尔逊旋回(大陆裂谷-胚胎期,衰退期地貌、沉积、岩浆、变质、构造特征)1.大洋胚胎期陆内裂谷阶段地幔热点使地幔物质融化上升,导致大陆地壳上隆、断裂、变薄,形成线形断陷

13、盆地,出现大陆裂谷,裂谷接受陆源碎屑沉积,也可有喷出的火山岩。现代实例为东非大裂谷。该阶段构造变形上以伸展变形为主,常发育一系列正断层、地堑、地垒;裂谷中部可见发生隆起、地壳差异性升降所引起的掀斜;沉积作用:常见一套剥蚀碎屑物形成的陆源碎屑建造,碎屑物成分为砾、砂、粉砂,还可见蒸发岩沉积,沼泽、煤炭堆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物沉积;岩浆作用以基性的玄武岩为主,还可见酸性的流纹岩;变质作用:可见未受强挤压,伴随断裂活动而产生的动力变质作用,随岩浆向上喷发发生的接触变质作用;地貌上常见一些负地形盆地、裂谷。4.大洋衰退期主动大陆边缘阶段大洋中脊持续扩张,在大洋边缘形成俯冲带,太平洋型大洋形成。大

14、洋板块的俯冲消减,使洋盆萎缩,面积缩小,形成海沟、岛弧或褶皱山系,大量安山质火山岩喷发、中酸性岩体的侵入,双变质带、混杂岩是这一活动构造带的特征。海沟和弧后盆地中接受巨厚碎屑沉积和浊流沉积,含大量火山物质,为典型优地槽沉积物特征。现代实例为太平洋。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变形上以伸展变形为主;岩浆作用主要以基性玄武岩为主,还可见酸性流纹岩,双峰式火山建造;变质作用以动力变质、接触变质为主;沉积作用:滨海主要发育一套陆源碎屑建造,可出现火山灰,浅海可见碎屑岩(来自陆地的泥、粉砂)、灰岩、白云岩,半深海以浊流沉积为主,发育一套复理石建造,深海也以浊流沉积为主,发育复理石建造。弧后盆地:构造变形上处于扩张

15、环境,可见一系列正断层;岩浆作用:主要为基性玄武岩、酸性流纹岩、中性火山物质;变质作用:可见弱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细碧岩建造;地貌为海底山脉、地堑。岛弧:构造变形上处于一个过渡环境,以挤压-伸展变形为特征;岩浆作用:以中性安山岩为主;变质作用:由于所处环境压力低,还受岩浆熔融作用影响,故发育低温高压变质带;沉积作用:以火山灰、火山碎屑为主;地貌上常变现为一系列的线状展布的火山岛。海沟:位于洋壳俯冲的位置,故在构造变形上为强烈挤压;岩浆作用不发育;变质作用:常见平行于海沟方向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双变质带;沉积作用:常发育来自岛弧的陆源碎屑物形成的泥岩、粉砂岩、砂岩、砾岩,构造混杂岩;地貌上变现为线状展布的深渊。深海平原:构造变形微弱;岩浆活动微弱;沉积作用:常见远洋沉积物,深海软泥;变质作用微弱;地势平坦,地貌上表现为深海盆地。大洋中脊:构造变形上大洋中脊处于扩张环境,发育一系列正断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