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性质特点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677115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性质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作物栽培学性质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作物栽培学性质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性质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性质特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作物栽培学性质特点性质:研究作物环境农艺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2).明显的季节性(3).技术的适用性(4).生产的连续性(5).系统的复杂性(6).有序性2. 小麦穗分化过程0. 茎叶原基分化期 .生长锥伸长期 .单棱期 .二棱期.颖片原基分化期 .小花原基分化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形成期 .四分体形成期3.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互依存: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所需养分,生殖生长为下一代的营养生长提供条件。相互制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养分的竞争,当营养生长过旺时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当生殖生长过旺时,则营养生长不良。4. 玉米胚乳淀粉结构类型硬

2、粒型:四周为角质淀粉,中部有少量粉质淀粉。马齿型:角质胚乳分布于子粒两侧,中央和顶部为粉质胚乳。半马齿型:角质胚乳较多。糯质型:胚乳全部为支链淀粉组成。爆裂型:胚乳几乎全部为角质。甜质型:胚乳多为角质,胚大。粉质型:胚乳完全由粉质淀粉组成。有稃型:角质胚乳环生外层。甜粉型;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5. 玉米生理成熟期的主要特征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和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时期,这时子粒变硬,干物质不再增加,呈现品种固有的形状和粒色。6. 作物光能利用率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1) 培育强大

3、的根系,吸收足够的营养为作物新陈代谢提供物质源泉。(2) 保护绿色叶片不受病原菌危害,受细菌真菌或病毒侵染的绿色叶片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3)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空间(4) 提高复种指数7. 马铃薯种薯退化与防治(1)利用茎尖脱毒素生产无病毒种属。(2)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脱毒种薯。(3)因地制宜采用避蚜留种技术。(4)利用实生种子生产种薯。8.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1) 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2) 限制因子:作物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管理措施。(3) 调整措施:选育优质高产的

4、品种推广反季节栽培合理安排种植密度进行合理施肥、灌溉、保证水肥供应充足,防止病虫害增大作物光合面积,增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累积9. 作物的源、库、流理论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流是指源与库的疏导系统,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协调方法及理论: 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 适当增大库源比可增加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 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 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

5、重作用。 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 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 在实际生产中,除非发生茎秆倒伏或遭受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 培育健壮的茎秆,使疏导组织发达,可促进库的形成。应用:对源强库弱品种作物,应多施P、K肥,增加花开数量,修建株型等达到减源增库的目的。对源弱库强品种作物,应增施有机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进行疏花疏果。对源库适中作物使流顺畅。10. 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有哪些?(1) 培育高光效的品种。(2) 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 降低呼吸消耗。(4) 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 合理的种植制度,套种,复种,间种 培育优良植株 改善水肥条件 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 增加田间C02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