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实验-中国石油大学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612331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实验-中国石油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实验-中国石油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实验-中国石油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实验-中国石油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实验-中国石油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实验-中国石油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实验-中国石油大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力学 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4.12.11 成绩: 班级:石工 学号: 姓名: 教师:付帅师 同组者: 平面径向渗流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平面径向渗流实验是达西定律在径向渗流方式下的体现,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达西定律的理解;2要求熟悉平面径向渗流方式下的压力降落规律,并深刻理解该渗流规律与单向渗流规律的不同,进而对渗透率突变地层、非均质地层等复杂情况下的渗流问题及其规律深入分析和理解。二、实验原理平面径向渗流实验以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采用圆形填砂模型,以流体在模型中的流动模拟水平均质地层中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过程。保持填砂模型内、外边缘压力恒定,改变出口端流量,在稳定

2、条件下测量填砂模型不同位置处的水头高度,可绘制水头高度或压力随位置的变化曲线(压降漏斗曲线);根据平面径向稳定渗流方程的解计算填砂模型的流动系数及渗透率。三、实验流程实验流程见图1,圆形填砂模型18上部均匀测压管,供液筒内通过溢流管保持液面高度稳定,以保持填砂模型外边缘压力稳定。1测压管(模拟井);216测压管(共16根);18圆形边界(填砂模型);19排液管(生产井筒);20量筒; 21进水管线;22供液筒;23溢流管;24排水阀;25进水阀;26供水阀。图1 平面径向渗流试验流程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 记录填砂模型半径、填砂模型厚度,模拟井半径、测压管间距等数据;2. 打开供水阀26,打开

3、管道泵电源,向供液筒注水,通过溢流管使供液筒内液面保持恒定;3. 关闭排水阀24,打开进水阀25向填砂模型注水;4. 当液面平稳后,打开排水阀24,控制一较小流量;5. 待液面稳定后,测试一段时间内流入量筒的水量,重复三次;6. 记录液面稳定时各测压管内水柱高度;7. 调节排水阀,适当放大流量,重复步骤5、6;在不同流量下测量流量及各测压管高度,共测三组流量;8. 关闭排水阀24、进水阀25,结束实验。五、实验数据处理(1)将原始数据记录于测试数据表中,根据记录数据将每组的三个流量求平均值,将测压管高度换成压力。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相邻两测压管中心间距为4.44cm,又由原始记录表的测压管液

4、面数据所换算出的定压边界水柱高度,计算测压管压力。记录如表1。实验设备编号:径5井表1 测压管液面基准读数记录表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准读数/cm00.20.30.10.20.10.10.10.30.10.20.20.20.30.10.10.2表2 测压管液面读数记录表(原始)流速测压管液高度(cm)和压力(P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H44.962.362.362.162.1862.7562.9862.863.0563.256363.163.56463.963.9564.12H7.4549.2549.549.149.2850.

5、450.650.350.751.250.8950.8551.4952.552.452.152.63H247.347.547.1547.248.5548.7548.4548.7949.349.094949.550.850.7850.9550.9填砂模型(内)半径18.0cm, 填砂厚度2.5cm, 中心孔(内)半径0.3cm, 相邻两测压管中心间距4.44cm, 水的粘度1mPas。取第一组流量1管为例计算:测压管水柱高度为:44.9+2.5-0=47.4cm同理可得其余各组数据,填入表3中。表3 测压管液面读数记录表(修正后)流速测压管液高度(cm)和压力(Pa)123456789101112

6、13141516171H47.464.664.564.564.4865.1565.3865.265.2565.6565.365.465.866.266.366.3566.4P464563316321632163196385640763906395643463996409644864886497650265072H9.9551.651.751.551.5852.85352.752.953.653.1953.1553.7954.754.854.554.9P97550525067504750555174519451655184525352135209527153615370534153803H4.5

7、49.649.749.5549.550.9551.1550.8550.9951.751.3951.351.85353.1853.3553.2P4414860487048564851499350134983499750675036502750765194521252285214表4 实验流量记录表流速次数体积cm3时间s流量cm3/s平均流量cm3/s1122131.177.097.13222231.257.103180257.202118514.3612.8812.44221217.2312.30320316.7212.143119315.1112.7712.87219615.2512.853

8、16612.7812.99(2)绘制三个流量下压力随位置的变化曲线(压降漏斗曲线),说明曲线形状及其原因。表5 第一组流量下压力随位置的变化数据表平均流量cm3/s测压管171395137111510流动距离/m-17.76-13.32-8.88-4.4404.448.8813.3217.76-17.767.13测压管压力/Pa650764486395631946456321640763996497650712.4453805271518450559755067519452135370538012.87521450764997485144148715013503652125214图2 三个流量

9、下压力随位置的变化曲线曲线分析:由压力公式,压力是表示能量大小的物理量。由压力分布可知,当距离 r 成等比级数变化时,压力 p 成等差级数变化。因此,压力在供给边缘附近下降缓慢,而在井底附近变陡,说明液体从边缘流到井底其能量大部分消耗在井底附近。这是因为平面径向渗流时,从边缘到井底渗流断面逐渐减小。由于稳定渗流时从边缘到井底各断面通过的流量相等,所以断面越小渗流速度越大,渗流阻力越大,因此能量大部分消耗在井底附近,所以曲线大体呈中间低,周围高的漏斗形状。(3)根据平面径向稳定渗流方程,计算填砂模型平均渗透率、不同半径范围的渗透率,评价砂体的均匀性。当r=4.44cm,Q=7.13cm3/s时:

10、同理可求得:。所以,模型平均渗透率为:计算不同半径范围的渗透率,将得出的数据数据整理到表6。表6 不同半径范围的渗透率半径范围r(cm)4.448.8813.3217.76渗透率K(m2)58.39433.14602.40166.30根据表6所示数据可知,砂体的渗透率随着半径r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砂体的总体渗透率的均匀性不好。(4)写出填砂模型流量与总压差的关系表达式,并绘出流量与总压差的关系曲线。填砂体模型流量与总压差的关系表达式为:砂体模型流量与总压差的相关数据记录如表7。表7 流量与总压差关系记录表总压差P(10-1MPa)0.016740.04080.0441流量Q(cm3/s)7.1312.4412.84根据表7,绘制图3所示的流量与总压差关系曲线。图3 流量与总压差关系曲线六、小结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达西定律的理解,掌握了平面径向渗流的压力降落规律,对比了平面径向流渗流规律与单相渗流规律的不同。通过实验,既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