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提纲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612215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提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城市的定义“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2、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及土地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

2、进,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国家和区域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3)城市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是城镇化的推动力。4、近现代主要城市规划理论(答疑?)1)田园城市英国-霍华德-1898他认为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所致“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2)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 20世纪初,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问题。 昂温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在大城市周围建立

3、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同时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同时期美国的惠依顿也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3)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这个大纲几种地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4)马丘比丘宪章1978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德利马集

4、会,对雅典宪章40年的实践作了评价,认为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有些则需要作出改变和调整。这次集会后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还提出了城市集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城市规划理论由“功能分区”思想向“功能综合”转变。城市不是物质的存在,依据是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是动态的,而非终极目标5、城乡规划的概念(答疑?)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6、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答疑?)1)主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

5、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2)从属法规与专项法规:从城乡规划行政管理角度出发,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从属法规和专项法规主要在城乡规划法的几个重要维度展开,对城乡规划的若干重要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界定,包括: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城乡规划行业管理、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以及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上述具体某一维度内部又可能由不同类型的若干法律法规组成它们反映了特定地方政府或国家行政部门对特定城乡规划问题的意愿和原则。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城乡规划技术标准。3)相关法:在我国,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覆盖法律法规体系的各个层面,涉及土地与自然资源保护与

6、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市政建设等众多领域,是城乡规划活动在涉及相关领域时的重要依据。同时,城乡规划作为政府行为,还必须符合国家行政程序法律的有关规定。7、 城市人口的概念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应该指的是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相关的人群。他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积极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依赖城市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8、 城市人口的结构 1)年龄结构: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一般将年龄分为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组(男:18或1960岁、女185

7、5岁)和老年组(男61岁以上、女56岁以上)2)职业结构:城市人口的职业结构是指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期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即职业分类)划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等组合情况4)空间结构:城市人口的空间结构是指人口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人口密度、人口按各种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等。9、 城市人口增长的途经1)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口数与死亡人口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总人数(或期中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增长速度,即自然增长率。)2)机械增长: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值一

8、定时期内,迁入城市人口与迁出城市人口与净差值。(一年内城市机械增长的人口数与年平均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机械增长速度)10、 城市规划的工作类型(答疑?P174178)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3)城市近期建设规划;4)分区规划;5)详细规划11、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编制成果(答疑?总体规划还是总体规划纲要?P174)12、 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城市建设用地如何分类(答疑?)1) 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

9、,即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城市用地,包括按照城乡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2) 分类:城乡用地共分为 2 大类 9 中类 14 小类,建设用地共分为 8 大类 35 中类 42 小类。8大类: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交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13、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生态系统的需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

10、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14、城市风气像条件对城市布局和规划设计的影响风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防风、通风、工程的抗风设计等。风是以风向和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风向一般是分8个或16个方向观测,累计某一时期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各个方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值(即风向的频率)来表示,绘制风向频率图。盛行风向是按照城市不同风向的最大频率来确定的。各个风向的风速值,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按照每个方向的风速累计平均值,绘制成风速图。15、城市性质的概念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16、城市规模的概念

11、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数和城市用地总量所代表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规划人口规模确定得是否合理,对城市建设影响很大。因为城市用地规模的多少和各项设施的内容、指标和数量,无不与城市人口的数量与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17、用地平衡表的概念及意义(答疑?)概念:反映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比率构成关系和人均用地指标。意义:体现一个城市的用地结构,特别是现状和规划对比,能够看出城市的用地结构与城市的性质、功能定位是否相符,是否有所优化。(网络)?18、城市形态的概念及其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答疑?)1)概念:城市形态是表面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

12、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2)主要因素:政府的决策;功能的体现;市民价值观的变化。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影响城市形态形成的因素: 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影响 城市历史发展格局的影响 经济技术因素影响(生产方式科技进步等) 规划的引导和控制(政治制度因素) 19、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1)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2)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3)城市整体结构的控制:;4)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20、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

13、分散两大类。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即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缺点:远期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A.网格状最为常见和传统的空间布局模式,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易于适应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若处理得不好,也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B.环形放散状 大中城市比较常见的城市形态,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的趋势,往往具有高密度、展示性、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2)分散式布局的城市就:城市空间呈现非集聚的分布方式。A.组团状指一个城市分成若

14、干块不连续的城市用地,每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大片的森林等分割。B.带状(线状) 大多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和影响,城市被限制在一个狭长的地域空间内,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比较强。C.星状(指状) 从城市核心地区出发,沿多条交通走廊定向向外扩展形成空间形态,发展走廊之间保留大量的非建设用地。D.环状城市一般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等核心要素呈环状发展,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带状城市在特定的情况下首尾相接的发展结果。E.卫星状一般是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而形成的城市形态。F.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城市在多种方向上不断蔓延发展的结果。多

15、个不同的片区或组团在一定的条件下独自发展,逐步形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和中心以及轴线。2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及其意义(意义答疑?) 1)作用: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原理的依据;体现城市设计的构想;城市政策的载体。 2)意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目标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所设计的城市规划局部地区、地块的具体目标,并提出各项规划管理控制指标,直接指导各项建筑活动。22、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性指标主要有哪些?其各自的含义是?1) 用地性质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前途。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土地的实际使用用途,如绿地、广场等;二是附属于土地上的建筑物的使用用途,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大部分用地的使用性质需要通过土地上的附属建筑物的用途来实现。2)用地面积 即建设用地面积,是指由城市规划行政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边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包括原有建设用地面积及新征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用地的面积。用地面积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