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2020年11月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52590462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PPTX 页数:8 大小:3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2020年11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2020年11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2020年11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2020年11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2020年11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2020年11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2020年11月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1. 本单元的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科书 27 页59 页。本单元共有 三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分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 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 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

2、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 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本单元非常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图形和概念的认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如长方体、 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安排了让学生说出纸巾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等 的形状、长、宽、高等练习。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 在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安排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 等练习。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如计算拼插奥运墙所用积,1,木的体积,为“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选取合适的容 积单位等。即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

3、自豪感。 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学生来 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 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 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 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 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 的。如,体积单位,就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引出来的。 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 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

4、一的面积单位,想 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由此引出体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又 逐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 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 差,所以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功夫,主要让学生 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 功体验。 三、教学目标 :,2,3,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 图。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

5、算,感受 1 m3、1 dm3、1 cm3 以及 1 L、1 ml 的实际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 图。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m3、1 dm3、1 cm3 以及 1 L、1 ml 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

6、实际问题。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六、课时安排: 12 课时,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 课时,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 课时,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4 课时,4,七、讨论环节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教师: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应该加强直观演示,把生活中常 见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识别,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 形状的,并用多媒体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图形,再引导学 生去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最好让每 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长方体实物(如纸盒、罐头盒等)进行观察,找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中要

7、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个 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 后的形状。然后,让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 “后”“左”“右”标明 6 个面。这样,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 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 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 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教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重点是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 长、宽、高的认识。教师始终围绕着重点和难点来展开教学,通过让 学生观察、比较、验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各部 分的特征。再通过教师的面、

8、棱、顶点,课件的演示进一步的认识长 方体的特征,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5,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加深对 空间图形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时,拿出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 实物,学生也从家里拿了装食品的纸盒、药盒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这些实物的面、棱、顶点的情况,着重加深对长方体的“6 个面都是 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认识。由于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嘴说,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非常深 刻。 小结: 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

9、间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感性认识,这种认识必须来自于学生的实践 操作,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出发点,通过小组内的观察、交流、讨论, 探索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二)、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 的换算,感受实际意义。 教师 1、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的过程。因此,在体积(包括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 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具 体含义,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 概念。 教师 2: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 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

10、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6,模糊,教学中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通过实际观察、 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 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 3: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 积。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实物让学生直观演示、观察,切实体验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体积单位中的进率这部分内容要引导学生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 进率。先看棱长是 1 dm 的正方体,体积是 1 dm3,也可以看作是棱长 10 cm 的

11、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它的体积是 1000 (101010)cm3,由此得出 1 dm31000 cm3。然后让学生想一想 1 m3 等于多少立方分米。这样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使学生 较清楚地理解并记住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00。接着, 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列成表格, 让学生填写并对比,以加深印象。 小结: 结合教师们的观点,这个问题应该结合具体的实例去完成,让学 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体积单位 的进率换算,采用类推的方式得到,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 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汇成表格,加深对知识

12、的掌握。 (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7,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 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模型、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 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 合。 教师、 当学生理解体积和表面积的概念后,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 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 展。因此,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

13、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 算一算,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等。不仅学生自己主动 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式。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探 索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这个内容就是很好地将所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教师、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和表面 积公的探究过程。教学不仅要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和表面 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计 算方法,并能感悟到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小结: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的、生动而 有趣的。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8,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 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体现了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 现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