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种植:桂花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和危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58971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花种植:桂花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和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桂花种植:桂花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和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桂花种植:桂花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和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桂花种植:桂花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和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桂花种植:桂花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花种植:桂花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和危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花种植:桂花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和危害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随着近几年桂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虫害危机随之增大。一、虫害 1、柑橘全爪螨危害桂花的螨类有多种,其中以柑橘全爪螨最为严重。它以成虫、若虫和幼虫危害桂花叶片,受害叶片会不同程度地失绿,严重时出现斑点,叶片变成灰黄色,失去光泽,导致大量落叶。形态特征:雌成螨体为广卵圆形,背部隆起,体

2、长 0.32 0.37 mm,暗红色或紫红色,体背有瘤,上生白色刚毛,足 4 对,爪状,爪间突发达。雄成螨体略小于雌成螨,腹末略尖,呈菱形,体鲜红或棕色,足较长,4 对。卵圆球形,略扁平,有光泽,初产时鲜红色,以后逐渐褪色,中央有一垂直的柄,由柄的顶端向四周放射出 10 12 条丝粘于叶片上。幼螨刚孵出时,体长仅 0.2 mm,体色多呈淡红色或黄色,足 3 对;幼螨蜕第 1 次皮后即为前期若螨,足 4 对;第 2 次脱皮后为后期若螨;第 3 次蜕后变为成螨。生活习性:该虫 1 a 发生 12 18 代,温度高则发生代数多,反之则少,世代重叠。以卵、若螨或成螨在叶背面越冬,越冬卵在翌年 2 3

3、月大量孵化,4 5 月为为害盛期,当气温高达 24以上时,繁殖受到抑制,若遇冬暖春早的天气,越冬虫口密度大,往往危害猖撅。为害以新梢和嫩叶为主。2、长白蚧为害桂花的蚧壳虫有长白蚧、红蜡蚧、糠片蚧、吹绵蚧等。其中长白蚧在我国南方普遍分布,主要危害板栗、龙眼、柑桔等经济树种。其若虫和雌成虫用针状口器刺入寄主植物组织中吸取汁液,导致枝、叶枯萎而死亡,形态特征:雌虫暗棕色,纺锤形,体外覆有一层灰白色蜡质介壳。雌虫长约 1.0 mm,黄色,口针很长,无翅。雄成虫介壳较瘦长,白色,体长约 0.5 mm,有一对透明的翅,体淡紫色。卵椭圆形,淡紫色,长 0.2 0.3 mm。若虫椭圆形,长约 0.25 mm,

4、淡紫色或黄色,初孵若虫有触角及足,待固定分泌蜡质后触角及足退缩。蛹细长,紫色,腹末有一针状交配器。生活习性:在长江以南每年发生 3 代,大多以老熟若虫和蛹在枝干上越冬。4 月成虫羽化,并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在 5 月上旬开始发生,第二代若虫在 7 月上旬,第三代若虫则在 8 月下旬。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最盛,刚孵化的若虫爬行数小时后,口针便插入桂花树的组织,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不再移动。3、 黄刺蛾为害桂花的有黄刺蛾、绿刺蛾、青刺蛾、扁刺蛾等。其中黄刺蛾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桂花、香樟等多种花木果树,以幼虫取食桂花叶片为害,可在数天之内将树叶食尽,严重影响桂花生长,故需及时防治。幼虫毒刺和茧外

5、毒毛,触及人体皮肤,会引起红肿和灼热剧痛。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3 17 mm,翅展 30 39 mm,虫体与翅均为黄色。卵长 1.4 1.5 mm,扁平椭圆形 ,淡黄色。老熟幼虫长 19 25 mm,淡黄绿色,背面有一个两端较宽、中间较窄的紫褐色大斑,背侧有蓝绿色纵线及小蓝点,体表有许多刺突。蛹长 13 15 mm,椭圆形,淡黄褐色。茧似麻雀蛋,坚硬,灰白色,有暗色纵纹。生活习性: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 1 a 发生 1 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1 a 发生 2 代,桂林 1 a 发生 3 代。多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茧附着在树枝、树干或土中。翌年 4 月下旬至 5 月上、中旬化蛹,5 月下旬至

6、6 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趋光性强,白天静伏在叶背,夜间活动、交配。卵多产于叶背,经 5 8 d 孵化。幼虫食叶,低龄幼虫集群取食叶片下表皮、叶肉,4 龄幼虫开始取食全叶,幼虫期约一个月。幼虫老熟在枝干、叶片上结茧。8 月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8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第 2 代幼虫取食为害,10 月上旬幼虫老熟。4、 蚱蝉又名知了。在我国分布广。它危害桂花、柳树、梅花等花木。主要以若虫在土中刺吸植株根部的汁液为害,其次是成虫在枝干上刺吸树液,特别是成虫以锋利的产卵器割破枝梢的皮层,使枝梢成锯齿状排列的小槽,产卵于其中,致枝梢干枯而死。形态特征:雄成虫体长 44 48 mm,翅展 125 mm,体色

7、漆黑,有光泽,被金色绒毛,复眼淡赤褐色,头部中央及颊上方有红黄色斑纹,中胸背板宽大,中央有黄褐色的“”形隆起,翅透明,体腹面黑色,足淡黄褐色,腹部第一、第二节有鸣器。雌成虫体长比雄成虫略小,无鸣器,有发达的产卵器。卵长椭圆形,长 2.4 mm、宽 0.5 mm,乳白色,有光泽。若虫末龄时长约 35 mm,黄褐色,前足开掘式,翅芽发达,头和胸均粗大,与腹部等宽。生活习性:蚱蝉需 3 4 a 才能完成一个世代。以卵于树枝上或以若虫于土中越冬。卵期达 10 个月左右。若虫孵出后落至地面,潜入土中,刺吸根部汁液,到深秋后即潜入深土层中越冬。次年春暖花开时,若虫又向上迁移,刺吸植物根部汁液。若虫在土中生

8、活多年,老熟后于 6-8 月爬出地面上树,然后蜕皮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栖身于枝干上,雄成虫不停地鸣叫,雌成虫不鸣叫。雌成虫多在小枝上,以刀形产卵器割破皮层,形成直线或锯齿状的伤口,产卵于其中。成虫寿命 60 70 d,具有趋光性。5、桂花叶蜂桂花叶蜂是危害桂花的专食性害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西发生普遍。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6.0 8.0 mm,宽 1.5 2.0 mm,翅展 12.0 17.0 mm。雌虫比雄虫略大,体黑色,具金属光泽。头黑褐色。触角丝状,9 节。复眼黑色,中胸发达,胸背有瘤状突起,后胸有一个三角形浅凹陷区。翅膜质,透明,密生黑褐色细毛,翅脉黑色。足黑褐色。卵椭圆形,长

9、 0.8 2.0 mm,初为乳白色,后转为黄绿色,半透明。幼虫初孵化时为乳白色,后呈绿褐色,体长 18.0 20.0 mm,胸足 3 对,腹足 7 对,共 5 龄。茧长圆形,长约 10.0 mm,宽 3.0 4.0 mm,茧色泽似泥土。蛹长约 8.0 mm,复眼黑色,初化蛹淡黄色,后变暗黄色,羽化时呈黑色。生活习性:1 a 发生 1 代,以老熟幼虫或前蛹期在浅土层泥茧内越冬。翌年 3 月化蛹,3 月底至 4 月初羽化。成虫白天活动,夜间伏于叶背。早晨露水干后成虫活动频繁,在树冠之间飞逐、交尾。卵产于嫩叶边缘的表皮下,成单行排列,使嫩叶扭曲变形。多次产卵,卵期 7 13 d。4 月中、下旬幼虫大

10、量孵化,幼虫孵化后即群集并蚕食叶肉。为害盛期在 4 月下旬至 5 月初。二、桂花虫害防治技术1、天敌保护桂花林内天敌资源比较丰富,对抑制害虫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常见的有捕食刺蛾、蓑蛾、金龟子等害虫的蜀蝽和大山雀等鸟类,捕食或寄生于蚧壳虫、螨类的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大红瓢虫、澳州瓢虫、小红瓢虫,花翅跳小蜂、单带巨角跳小蜂、黑色软蚧蚜小蜂和啮小蜂等天敌,应注意保护或引进,用天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实现可持续控制战略。2、灯光诱杀频振式杀虫灯能诱杀蓑蛾、刺蛾、金龟子、蚱蝉等多种害虫的成虫,每盏灯可控制桂花园面积 2.0 3.3 h 平米。使用该法防治害虫,对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降低防治成本具

11、有重要作用。3、药剂防治适时开展化学防治是降低病虫害损失的重要途径。药剂中应首选安全环保的生物农药(如白僵菌、Bt、阿维菌素等),或仿生物制剂 (如灭幼脲等),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菊脂类和蚍虫灵等),尽量避免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桂花林内常用的有效药剂有:12200 波尔多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50%退菌特 1 000 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 1 000 1 500 倍液喷雾,防治桂花煤污病、桂花炭疽病、叶斑病、枯斑病等病害;Bt 可湿性粉剂兑水 500 800 倍、2

12、5%灭幼脲胶悬液 2 000 3 000 倍液喷雾,防治低龄鳞翅目幼虫( 蓑蛾、黄刺蛾、茶袋蛾);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 2 000 3 000 倍液、菊酯类和蚍虫灵喷雾喷粉,50%辛硫磷乳油 1 0001 500 倍液,防治黄刺蛾、蚧壳虫、金龟子、蓑蛾、螨类、叶蜂、红蜘蛛等多种害虫。采用 10%克线丹颗粒剂,常用量为 22 500 60 000 g/h 平米(含有效成分 150 400 g)可防治根结线虫病。在桂花新梢生长期,每隔半个月用 0.2% 0.5%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叶面 3 次,可防治桂花缺铁病。在树下的地面撒施 1.5%辛硫磷颗粒剂,或用 75%辛硫磷乳油 800 1 000 倍液喷洒地面,然后浅锄,可有效地防治孵化后落地的蚱蝉若虫。江西绿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编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