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诗圣”精品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52584814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诗圣”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诗圣”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诗圣”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诗圣”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诗圣”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诗圣”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诗圣”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要讲述的是大学语文第四章杜甫诗的内容。 下面开始我的授课。 1 好,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讲中国文学史中的“双子星座”,上节课分 享的是“ 诗仙” 李白,双子星另外一颗大家知道是谁吗?对,那就是并称李 杜的 “诗圣 ”杜甫。大家知道,中国文化当中有古代七圣,至圣孔子、书圣 王羲之、兵圣孙武、画圣吴道子、酒圣杜康、医圣张仲景。(图片) 2(图片用圣的繁体字,逐个部分介绍)那我们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来 筛选“圣”人呢?有才厉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圣”的繁 体字来看,上左有“耳” 表示听,通晓天地之理;上右有“口”,表示什么 呢?能宣扬天下道

2、理;下边一个“王” ,是王者吗?不是说要称王,而是要 有王之德。 这三个方面总结起来,学德、宣德、有德。说文解字, 圣者通也, 通晓了天地之德,才能称之为圣。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选择圣人首要标准 是道德、是 人格标准 。其次,在前面有诗、书、画,那这是什么标准呢?某 个领域的 艺术标准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来共同解读 诗圣的双重典范。 3.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 4 好,大家读完,有没有感觉这首诗有什么特别吗?轻快

3、、轻松、充满 了喜悦。这和我们惯有印象中的以“沉郁顿挫”著称的略显沉重的老杜太 不一样了。这首七律在杜甫现存的1400 多首诗当中,可以说是一个独特存 在。但是我们说对于诗圣而言,无论是喜怒哀乐哪种风格,都经得起时间的 推敲,直到今天同样被奉为经典。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份与众不同的“喜” 从何而来呢? 首先,题目就显得喜悦。官军是什么军队呀?那是唐朝的政府军。河南 河北 是哪儿?黄河的南北两岸,地理范围不仅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和河北省, 还包括了山东省乃至辽宁省的一小部分地区。那“收”是从谁手里收呢?所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只有八个字,但背后却是从755 到 763 年的八年。 那 么,八年动乱

4、结束,流落在外的杜甫终于有望回家了。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能不喜吗?这种喜悦怎么写出来呢? 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 剑门关以外,安史之乱 中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梓州,也是今天四川省的三台。杜甫,就是在这儿听 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消息。为什么这个消息是“传”呢?大家知道,安史 之乱的结束不是官军小胜到大胜的逐步胜利。而是叛军内乱史朝义自杀,手 下将领投降的结果。 换句话说它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 因此,就显得特别突然。 这个局面像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有点儿像 抗日战争 。当时中国军队虽 然进入反攻,但是敌人依旧强大,离最后的胜利似乎还很远。可是国际局势 骤变,苏联和美国参战,原

5、子弹爆炸,日本突然投降。这不是一个大家心里 准备都非常充足的消息,而是春雷诈降,“剑外忽传收蓟北” 。但是,因为太 太意外,大家想下,会让人一下子进入什么状态呢?对,狂喜。大家肯定知 道一首著名的贺年歌曲恭喜恭喜: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 3 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这是什么?当年抗战胜利的歌曲,这就是狂喜。可 是,杜甫听说这样的消息后,他写恭喜恭喜吗?没有,写什么?“初闻涕 泪满衣裳”。什么叫 “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听之后马上泪如雨下。 同学们,这是什么泪?是为谁留下的泪呢?那么在这大喜、 大悲之间, 八年安史之乱, 对于杜甫而言, 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寻常的意义?能让他 的情绪产生这么

6、大的反差呢?(问题精简) 6. 我们知道,历史中的安史之乱,被视作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它到底 对唐王朝的伤害有多大呢?我们可以通过资治通鉴 里面记录的两组数字。 公元 754 年,安史之乱爆发前一年,大唐帝国的总人口5288 万,已经过半 亿。十年以后,安史之乱基本评定,大唐帝国的人口是多少呢?1690 万, 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接近三分之二的人口突然消失了。大家可以想象这是多 么巨大的灾难。那大家看,如果我们去看史书,安史之乱就是这样一些冷冰 冰的数字,他是一种概括,一种陈述,没有细节。 但诗圣杜甫的文字,在这极悲和狂喜中,他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 历史呢? 我们一起来看: 7, 公元 75

7、6 年秋, 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杜甫投奔肃宗,途中为 叛军俘获。 身陷贼中的杜甫, 暮春时节, 潜行在沦陷后的长安。他触景伤怀, 万感俱集,孤身陷敌的难言之痛,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字 字血泪,反映了杜甫的什么?愁为自己深陷困境、为山河破碎而愁、 为战火绵延、为家讯难得。 公元 759 年春, 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 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见到哀 4 鸿遍野,作组诗“三吏” “三别”。写下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 生,死者长已矣! 兵荒马

8、乱中,杜甫从来没放下笔,反映谁的苦?百姓的苦 战争中每一个家庭的贫病交加,战死沙场,妻离子散。 还在 759 年, 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大饥,杜甫弃官带全家辗转西行, 历尽险阻,最后抵成都,由亲友帮助在西郊浣花溪,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 屋,总算得以安身。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顶,一夜暴雨衣被湿透。茫 茫黑夜,百感交集,他又记录了什么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屋漏偏逢 连夜雨”。 8 那同学们,我们来看杜甫的诗里记录的是什么呢?不仅充满了自己一 生失意的凄凉,更记录了社稷百姓民生的艰难“诗史”。别林斯基说,“任何 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 历史的土壤里,因

9、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代表。”杜甫的悲之所以那么 沉痛,是因为他是这场灾难的亲历者、记录者、感受者、诉说者,他将个人 的悲剧和整个时代、人民的灾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个人的苦难越深,经 历越丰富,对时代、人民的生活体验就越深切。而他也真正让这种圣人情怀 走到了民间。因为在这种饱含了对国家、百姓的深切的大悲后,才会有欲狂 的喜。 那么,狂喜之后的杜甫出现什么状态呢? 9.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大家看,此时热泪倾涌的老杜,回过神来,做什么了?要把好消息告诉 同甘共苦的妻子儿女,可是呢,回头一看,还用说吗?每个人的脸上早都挂 满了笑容。 那亲人的喜悦又增加了诗人的喜悦。诗人怎么表达?

10、漫卷诗书喜 5 欲狂。大家知道,唐朝的书,还不是我们熟悉的线状书。卷轴装: 看的时候 像画卷一样展开, 看完之后再卷起来, 用丝带缠好, 这才有利于保存。 可是, 诗人狂喜啊,就没有办法好好把书收拾起来。他是怎么收的呢?“曼卷”胡 乱就把它们卷成一卷儿。问题是,漫卷诗书是要干什么呢?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收拾行李啊, 胜利了,诗人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对,回家。怎么回呢? 唱着歌儿回,喝着酒回,还要在在铺天盖地的春色里回。要知道,杜甫这一 年多少岁了? 52,在古代这已经白头老翁了。但是呢,我们看,胜利回家的 喜悦压倒一切。诗人不但要唱歌、纵酒还马上计划起什么?回家的路线。

11、 11.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个什么样的路线呢?大家看,从长江出巴峡、 巫峡到武昌这是水路, 再溯汉水北上襄阳,经陆路回洛阳。因为襄阳是他祖先曾经居住的老家,洛 阳则是他出生成长的故乡。这条路究竟多远呢?老师做的调查,以我们现在 的交通看,从四川到洛阳,最近的路线也有999.4 公里 。而有驴友骑着摩托 车,一步不停歇,从四川到洛阳,需要整整 23 小时 26 分钟(出示两组数 字)现在看来,都是如此遥远的路途,可想而知在当初得有多漫长。可是在 杜甫的笔下,这条路长吗?太短了,从巴峡穿过便可到襄阳、洛阳,诗人写 起来分分钟就能完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速度呢? 卡尔维诺在新千

12、年文学备忘录 中讲速度划分为物理速度和精神速度。 物理速度就是现实速度,而精神速度“是不能从历史角度展示他的结果。精 神速度的价值在于他自身的价值,在于他赋予任何对这种东西特别敏感的人 以快乐,而不在于他可以带来任何实际用途。”我们看,诗人在这里传递的 精神速度, 正是由于狂喜的情绪才有了归心似箭的心理状态。正是因为这种 6 心理状态,才有了这首“生平第一快诗”。 12. 好了,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古典文学中有“愁苦之词易工,欢愉之 情难好” 的说法,写愁苦的诗往往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对于诗圣杜甫 来说,“好语皆被杜甫道尽” 。他写“喜”也是动人心魄,“喜”是贯穿的主 线,因闻喜讯流喜泪,由

13、流喜泪而呈喜态,由呈喜态而唱喜歌,由唱喜歌而 思喜归。 喜始喜终,一管到底。他的喜为什么能如此感染人呢? 13 我们说,作为诗圣,他的喜是由深切的悲作为基础的。他情感的核心是 和时代、 和更多人的命运相联系,他出色地完成了用诗歌反映那个时代的使 命, 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 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就成为一时代的“诗史” 。 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1945 年 8 抗战胜利, 以冯志先生为代表的那 一代学者,大家热泪盈眶、异口同声高声朗诵一首唐诗?哪首呢?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大家想一想,冯志先生、闻一多先生并没有事先商量,也没 有临时排练,却不约而同地用这样一首诗表达共同的心境。 14. 习近平总书记 说,他最爱一个杜甫诗,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 能没有灵魂的 。15. 而杜甫正是一位为我们创造民族话语的诗人。他给予历 史以温度,给予后世饱经沧桑时心灵的慰藉。圣人的情怀、执着的精神,使 杜甫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有言说能力的诗人。他的诗不仅记录一个时代的社 会史,而且记录一代人的心灵史。从他的诗句中,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那个动 荡年代里人们心中的伤痛和希望,感受到一个民族在盛世时的荣光,在灾难 时的痛苦。这些诗,给予读者的,不仅是艺术享受,而且是心灵震撼;不仅 是愉悦和优美,而且是悲剧和崇高。(精简)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