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52518543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26.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资源地理学,第一节 资源地理学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 资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第三节 资源区划 第四节 区域资源总体特征 第五节 资源开发和利用前景分析,狭义的资源地理主要指自然资源地理,如水资源地理,土地资源地理等。 广义的资源地理还包括人文资源地理。,2.1.1 资源地理学的含义,2.1资源地理学及其特征,2.1.2 资源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 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保护和经济评价; 提出对资源开发的远景估计与战略规划; 揭示资源利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2.2 资源的分类,资源的根本属性: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利用限度:可

2、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资源基本性能及作用:硬资源、软资源,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存在的对人类有用的自然物,例如土地、水流、森林、矿产、野生动植物等。 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自然界中可被利用来为人类提供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称。,社会资源: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狭义的社会资源仅指人类劳动所提供的以物质形态而存在的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 广义的社会资源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资源,还包括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管理、文化等物质形态的资源。,资源的主要特征,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任何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 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

3、是有限的,整体的系统性,指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的联系,形成一个系统,触动其中一个要素,可能引起系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变化。,地域的差异性,指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功能的多面性和限制性,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用途,怎么来利用它受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的限制。,可更新(再生)性 自然资源连续或往复供应的能力。,包括:恒定性的环境资源,如太阳辐射能、风力、水力、海潮、径流、地热、温泉等; 可循环再生的环境资源,如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易变性 不平衡性 社会性 继承性,自然资源的分类,按圈层特征:土地资源、气

4、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和海洋资源; 按利用目的:农业资源、药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等; 按特性:耗竭性与非耗竭性资源、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几类主要的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内涵,土地资源是人类发展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综合性自然资源,它是指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地是地球表面的特定区域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 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

5、活动的场所。,2. 土地资源的特性,自然特征,经济特征,面积有限,利用永续,位置固定,质量差异,供给稀缺性,用途多样性,增殖性,报酬递减性,3. 相关概念辨析,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地: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 土地资源: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领土: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 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 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4. 土地资源分类

6、,分类体系: 按照土地自然属性进行的分类(土地类型分类) 按照土地利用属性进行的土地分类(土地利用分类) 按照土地利用功能进行的分类(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土地类型分类是一种按照土地自然属性进行的分类体系。 土地类型是指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 土地类型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其相似的外貌形态、相近似的成因及可比拟的、相近似的土地性质。,土地类型分类,低山残丘,戈壁 洪积冲积戈壁 冲积洪积戈壁,沙丘和沙地 流动沙地 半流动沙地 固定及平沙地,人工绿洲及河湖滩地 草甸土河滩地 盐化草甸土河湖滩地 土质平地 盐土、龟裂土、风蚀残丘 绿洲 河滩灌耕地 河滩弃耕地 人工林地,水域

7、、河床 湖泊、水库 河床,干旱区土地类型分类实例,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归并或划分。 土地利用分类综合反映了土地的自然属性,更直接反映了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点。 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划分相适应,在土地管理分类系统中广泛应用。 受分类目的的不同,土地利用分类的具体方案存在差异。,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原则是根据各种用地的主体功能进行分类,同时参考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等的差异。 不同的用地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其利用与管理方式、规划设计内容、生态服务与环境净化与控制内涵均不同。 设置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时重点突出土地的主体功能。,

8、例:土地生态功能分类,生态用地,自然保护区 林地 灌丛 草地 水体 湿地 苔原 沙地 盐碱地 裸岩、裸土地 冰川及永久积雪,5.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目的,对土地资源的性状进行质量鉴定的过程。,土地资源质量通常指土地资源的优劣状况,是土地各种形状的综合反映。它表现为正反两反面,即土地适宜性和土地限制性。,土地资源评价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三种。,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land capability):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分为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潜力评价:主要根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

9、)及其对于土地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作出等级划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是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在全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美国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潜力级,按照土地的限制性种类、强度和需要特殊改良管理措施等情况,以及长期作为某种利用方式不会导致土地退化为依据而进行分类。共分八个潜力级。 潜力亚级,按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的种类或危害,续分为亚级。同亚级的土地,土壤与气候等对农业起支配作用的限制性因素是相同的。共分四个亚级。 潜力单元,具有相似土地利用潜力和管理措施需要的土地组合。,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分级结构,土地适宜性评

10、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土地针对某种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如果适宜,其适宜程度如何,作出等级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 适宜纲,评价土地的适宜性; 适宜类,评价土地的适宜程度; 适宜亚类,评价土地的限制因素; 适宜单元,针对于具体的经营地块。,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步骤,初步商讨目标、数据和轮廓、评价工作计划,土地利用种类、土地利用大类或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制图单元,土地用途的 要求和限制性,土地和土地用途相比较 比较 社会经济分析 环境影响,土地质量,土地适宜性分类,提出成果,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评定,它包括城镇用地、农用地分等定级中,考虑的因素包括繁华程

11、度、交通条件、基本设施状况、环境状况及人口状况等。,城镇用地估价常用的方法包括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剩余法。对于农用地估价方法有毛利分析法。,收益还原法:将土地的总收益减去总支出而得到的纯收益,用资本化利率加以还原,而得到的土地的价值。 市场比较法:指在求取一宗待估土地的价格时,根据替代原则,将待估土地与在较近时期内已经发生交易的类似土地实例进行对照比较,并依据后者已知的价格,参照该土地的交易情况、日期、区域以及个别因素等差别,修正得出待估土地在评估时日地价的方法。,剩余法:是在估算开发完成后土地的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其开发所需的费用,以及跟买卖有关的各种专业费、利息、利润、税收等费用

12、后,以价格余额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一种方法。 毛利分析法:是指农民或农业生产出售产品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利润或亏损的一种方法。,二、水资源,1. 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水资源包括自然界一切形态的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利用的或者可能被利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更新的那部分淡水。,2. 水资源的特征,循环性与流动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多用途性;利弊两重性。,3. 水资源的分类,按存在的空间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是陆地表面上各种液态、固态水体的总称。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永久积雪等。,地下水是储存于地表以下岩土层中水的总称。广义地下水包括土壤

13、、隔水层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和非重力水;狭义地下水指土壤、隔水层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按照用途分类: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生态环境用水是指维持生物地球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水,或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用水。,生态用水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用水、维持河流水沙平衡用水、保护和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基流、回补超采地下水所需生态水量以及城市生态用水等几个方面。,4.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崂山水,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水是酒的血,

14、名酿必有佳泉。崂山水制作出青岛人自豪、全世界惊叹的青岛啤酒。,地表水水量评价,地表水水量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其一是降水量的评价,其二是地表径流的评价。,针对降水量的评价除了评价降水量外,还要评价其降水过程。,安徽省降雨量,地表径流一般是指由降水或冰雪融化形成的、沿着流域的不同路径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 评价地表径流的指标包括: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径流系数以及径流变率等。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水断面的水量,以 m3/s表示。 径流总量:在某时段内通过流域出口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深度:把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相应流域面积上的平均水层深度为径流深度。 径流

15、系数: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与降水量之比。 径流变率:同一时段内某一年的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径流量之比值。,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地表水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以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计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水量。,地下水水量评价,地下水水量评价包括: 地下水储存量评价, 地下水补给量评价。,地下水储存量是指存在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 储存地下水是地质历史时期累积形成的地下水资源量,是含水系统中不可再生和恢复、因而不能持续利用的水量。 取用含水系统的储存资源,将导致这部分资源的永久耗失。,地下水补给量是指在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入含水层中

16、的水量。地下水补给量包括地下水的流入、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人工补给等。 原则上在一个含水系统中提取的地下水量不超过其补给资源时,水资源便有持续供应的保证。,水质评价,水质评价是按照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参数、水质标准和计算方法,对水质的利用价值与水的处理要求做出的评定。 水质评价因子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包括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总固度、悬浮物; 一般化学性水质指标,包括pH、碱度、各种阴阳离子、总含盐量、总硬度等; 有毒化学性水质指标,包括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氰化物、农药等; 氧平衡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等。,中国的五类水:,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