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中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2511699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中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中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中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中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中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这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与以往的思想品德及社会课程相比都发生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新的课程标准是从学生生活领域来设计的,并把其作为新课程的生长点。作为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导渠道-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活动还未跟上时代的步伐, 还未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服务, 不能圆满达成教育的本质要求 -人的社会化,使学生能积极面对现状适应生活,努力认识社会创造生活,切实遵守法规享用生活。二、课题的界定1生活化“生活

2、”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 “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生活化”是指转变为人的生命或生存活动状态。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动态的、 活生生的人文世界, 而不是一个抽象的、 以僵死凝固的知性逻辑为基础的、纯粹科学的“客观世界” 。“生活世界”是真实的,同时也是基础性的、本源的。学生的生活基本有三种,即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2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是一种以实际生活为载体, 以实践体验为途径, 以主体发挥为方式, 以情感培养为核心, 以学会正确处理自然、 人、社会关系并积极主动生活为目标的课堂教育模式。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 构建和形成小学

3、生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评价标准等,将小学生品德性、社会性养成融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中,在教师的组织、协助及学生间协作、互助下,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 在体验中逐步丰富生活的知识经验,培养起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 提高适应创造生活的能力, 形成规范健康享用生活的行为,为使他们将来人人成为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的实践活动和方式。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包括三层意义: ( 1)教学目标的生活化。(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3)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 使学生既学到知识, 而且多方面素质

4、得到主动发展。本课题在教学生活化的思想指导下,主旨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具体的操作模式。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构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标和内容以现代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 逐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确立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及健康的生活理想, 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此目标下构建起符合具体教学形态的情感、 能力、知识三维目标体系,从而使内容体系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内容生活化的关键在于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建立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中介, 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使教学内容向生活开放。2探索“小学

5、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途径营造学校小环境,协调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力量,形成共向合力。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关系,让学生投入生活;筛选活动主题,联系学生生活;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创造生活;优化教学评价,让学生热爱生活, 从而形成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模式。3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并努力提高小学生品德性、社会性教育的实效性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才可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理念, 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又提高了主体参与

6、能力,从而增强了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四、本课题的理论支持1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 生活就是教育, 就是教育的内容, 教育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认为德育的本质在于使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德育要促进个人道德社会化, 要引导人去建构个人的完满的道德生活, 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与崇高。3主体教育观人的主体精神的本质是自由、 自觉,学生个体发展必须通过独立自主的、 积极主动的理性思考后作出行动选择,儿童是其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容器。4生命教育观人的发展以社

7、会要求为导向, 以生命意识为动因。 生命教育认为要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 关注学生生命, 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 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五、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从理论上说,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使教育比任何社会活动领域更关注人的生成过程,从而最终在教学领域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 注重人的生成的动态过程。本课题通过解决已知和未知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解决原有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被动性, 建立一种开放性的、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致力解决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以本为本, 把书作为教学中的一个主体的观念和行为,促使教师自觉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生活中的创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帮助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 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对教育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