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回应页PPT文档PPT课件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52472929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5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回应页PPT文档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回应页PPT文档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回应页PPT文档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回应页PPT文档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回应页PPT文档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回应页PPT文档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与回应页PPT文档PPT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肖红英,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 有效提问与回应,二0一五年四月,师幼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回应,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师幼互动交流方式,教师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 回应则是维系师幼互动的重要纽带,是课堂教学生动有效的重要保证。,提 问 篇,一、提问的意义,二、提问的概念,三、提问的现状,五、有效提问的策略,四、有效提问的类型,一、提问的意义,爱因斯坦: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云: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支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工具,提问的本质是教

2、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推进教学活动的手段,有效的提问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如推测、分析、验证、推理。,从幼儿方面看: 能促进其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从教师方面看: 能促进师幼有效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双 赢,二、提问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提问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令”。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3、,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铺垫性、启发性的问题。 有效提问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问,三、提问的现状,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认为教师设计的问题30%可以用“是”和“不是”来回答,60%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简单模仿和对事实的记忆来回答的,只有10%是能够引起孩子认知冲突,能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找找这些提问设计中有哪些不足?,T(问1):小朋友,这是什么? T(问2):你们想要吗? T(问3):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 T (问4):哇,是什么礼物啊? T(问5):书上有什么? T(问6):小猴子拿着礼物去做什么? T(问7):猜猜小猴子会把

4、礼物送给谁呢?,T(问1):小朋友,这是什么?【低效提问】 T(问2):你们想要吗?【无效提问】 T(问3):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无效提问】 T (问4):哇,是什么礼物啊?【低效提问】 T(问5):书上有什么?【低效提问】 T(问6):小猴子拿着礼物去做什么?【开放、 有效提问】 T(问7):猜猜小猴子会把礼物送给谁呢?【开 放、有效提问】,分 析,提问的现状,1.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过易或过难。 2.暗示性提问,导致幼儿不能深入思考。 3.问题范围狭窄,目的性不强。 4.提问的条理层次不清晰。 5.提问偏离活动目标。,一、设计问题不到位,二、提问方式存在问题,1.总是请能力强的几

5、个孩子回答,能力弱的幼儿没 有回答的机会; 2.给幼儿思考时间少。 3.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 4.提问单向,不懂“追问”,孩子处于被动回答状态。,5.只要有1个孩子说到自己预设的正确答案,就马上进入下一环节。 6.语气不坚定,模棱两可的提问。 7.提问次数过多。,三、提问形式单一,1.多采用口头语言提问,方式单一; 2.只有教师提问,无幼儿提问。,在集体探究活动中,从观察到的提问情况来看,幼儿“齐答”和个别回答的频次较多,“讨论后汇报”和“自由回答”的方式非常少,后者几乎为零。,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想不想,形同口头禅。 这些问题对于幼儿来说没有探究价值,不需要思维

6、加工便能得出答案,而且造成语言的啰嗦。,四、习惯性提问,五、封闭性提问,其答案是固定的、唯一的,无诱导、无探寻,不能引发幼儿的多向思维,教师处于“话语霸权”的地位,幼儿的思维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在走,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六、随意性提问,这些提问往往指向性不明,或是词不达意,或是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能力水平。面对这些问题,幼儿常常无所适从。,产生低效提问的原因,产生低效提问的原因,一、教师自身原因: 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法老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我讲你听,课堂上很少有提问,即使有提问,要么过难,要么过于简单。,产生低效提问的原因,二、教师备教材不充分。 未吃透教

7、材,设计问题不到位,提问时顺手拈来,往往导致许多低效或无效提问的产生。,产生低效提问的原因,三、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程度。 教师对幼儿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思维习惯、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并不十分清楚,就依据教材设计问题,往往导致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不是过难,就是过于简单,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产生低效提问的原因,四、在活动中,教师害怕纪律乱。 一般以集体问答和指定问答为主,指定能力强的幼儿,而能力弱的幼儿就会失去了回答问题的机会。,产生低效提问的原因,五、教师高度控制教学活动。 过多的提问让幼儿马上回答,减少了幼儿深入思考的机会,导致“满堂问”,不能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

8、,提问过多容易使活动的领域特点不明显,活动的重点不明确。,四、有效提问的类型,1.根据提问的形式分,直问,追问,设问,反问,直问是教师引发幼儿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要求幼儿当场作答。 追问是把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设立一个主问题,再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一环扣一环,不断地提问幼儿。 设问是教师在教授中将问题提出,并不要求幼儿作答,给幼儿造成悬念。 反问是教师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将问题反过来,让幼儿利用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构成突出的问题情景,它能够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关注平时幼儿可能最容易忽略的地方。,2.根据答案的确定性,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的主要特征是:条件、解题方法策略

9、和结论的不确定性,即条件、方法、策略和结论的开放性。开放式提问的答案是多元的,因答者而异,与幼儿自己的观点、认识、经验密切相关。 封闭式问题表现为完备的条件和单一的答案。,3.根据问题的认知水平分,高水平提问,低水平提问,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批判性问题,常规管理性问题,记忆性问题,4.根据问题的准备情况分,有准备的提问,无准备的提问,5.按提问后产生的效果分,引发讨论的提问 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 有助于探究的提问 利于双向活动的提问,6.按语意分,(1) 陈述性提问 (2) 比较性的提问 (3) 分类性提问 (4) 假设性提问 (5) 反诘提问 (6) 选择性提问,(1)

10、 陈述性提问。指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 例如:猴子手上拿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 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2)比较性提问。 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 先看看自己的鸡蛋,再看看旁边小朋友的鸡蛋,比比看你们的鸡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这个娃娃和小朋友画的娃娃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3)分类性提问。 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 。 例如: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 哪些植物是水果? 谁站在上边? 谁站在下边?,(4)假设性提问。 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 例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猪,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妈妈会想什

11、么办法? 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5)选择性提问。 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 比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6)开放性提问。是指在脑海中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经验,重新综合得出新的结论。通过这类问题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比如:你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玩具柜的玩具可以怎么分?,( 7)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 比如:“礼物是送给谁的?你怎么知道这份礼物是送给长颈鹿?”“兔妈妈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胡萝卜?” 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

12、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五、有效提问的策略,策略一:提问要难易适度,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案例:在热乎乎的东西活动中:老师请小朋友讨论,什么东西是最热的?孩子们马上想到了开水、火、太阳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提问适宜,有了生活经验作支撑,这样的提问才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案例:在小班的教学活动半个鸡蛋中,老师出示半个鸡蛋: T:请小朋友想想这半个鸡蛋象什么? S:像小碗, S:像月亮 S:像小船 S:像航空飞船,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提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经验水平的问题。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要求,又不能过于艰深,让幼儿难以琢磨,无从下手。问题的难度最好以幼儿经过思考、讨论或稍加点拨就

13、可以答出为准。,陈述性的提问、比较性的提问、选择性的提问适合能力弱的孩子。 开放性的提问、假设性的提问适合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策略二:提问要把握关键,紧扣目标,案例:小班活动“认识1” 师: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生:是笔。师:对,是1只笔。这是什么?生:是电视机。师:是几台电视机?生:1台。师:这是什么?生:黑板师:是几块黑板?生:1块师:在我们刚才说的话里面都有一个什么字?生:。师:都有一个“1”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修改后的活动提问: 师:老师手里拿着几支笔?生:1只师:这里有几台电视机?生:1台。师:这是几块黑板?生:1块师:在我们刚才的回答里都有一个什么字?生:都有1字师:对,都有

14、一个“1”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关键问题会让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并能解决问题,使幼儿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 教师要思考并努力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策略三:提问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切忌“漫谈”,案例: 教师:你们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1:他们在旅游。 教师:旅游。还有呢? 幼儿2:他们在玩。 教师:在玩。还有呢? 幼儿3:他们在散步。 教师:散步。 幼儿4:他们在玩。 教师:玩。还有呢? 幼儿5:他们在跑。 教师:跑,有不同的一件啊,很好的。 幼儿6:他们在

15、玩看谁跑得快。 教师:在玩看谁跑的快,也就是在比赛跑。你说说看。 幼儿7:在看谁跑得快。 教师:也是在赛跑。 幼儿8:我觉得他们在树下躲雨。 教师:哦,原来是因为下雨了,他们要跑到树下去躲雨。,修改后的活动提问 教师:仔细观察图画,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1:他们在旅游。 教师:在旅游。还有谁来说说? 幼儿2:他们在玩。 教师:在玩。除了旅游、玩,还有吗?【比较性提问】 幼儿3:他们在散步。 教师:散步。旅游、玩、散步都是很轻松悠闲的活动。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分类性提问】 幼儿4:他们在跑。 教师:在跑,猜猜看为什么要跑呢?【开放性提问】 幼儿5:我觉得他们是跑到树下躲雨。 教师:哦,原来是

16、因为下雨了,他们要跑到树下去躲雨。,案例:中班阅读“礼物” 教师想让幼儿观察封面说出“猴子想送礼物给好朋友”,那么,其设计的问题最好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谁?”而不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两问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具体和更有目标性,而后者则显得随意,有可能使幼儿的观察面扩充到无效的信息上去,既耽误了时间,又分散了观察重点。 在提了前问之后,当幼儿回答“看到了小猴子”时,教师不妨再追问“猴子手上拿的什么啊?”从而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小猴子想要给谁送礼物?为什么?,这样的提问过程实则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阶梯,让幼儿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在循序渐进中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策略四:提问后给予孩子等待的时间,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 提问以后,等3-10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