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课件 鄂教版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52470250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课件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课件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课件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课件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课件 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课件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孟子》两章课件 鄂教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8 孟子两章,导入新课,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地选择呢?,导入新课,1.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2.辨析本文的比喻、举例、对比论证的方法。(难点) 3.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重点),讲授新课,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讲授新课,为宫室之美为之( ) 所恶莫甚于死者( ) 得我欤(

2、) 一箪食( ) 蹴尔而与之( ),1.读准下面的字音。,wi wi,w,dn,y,c,讲授新课,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能愿动词,喜爱。,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生命,大义,舍弃,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讲授新课,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

3、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超过、胜过,做,干,苟且偷生,祸患,通避,躲避,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讲授新课,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假使。,那么,做,干,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讲授新课,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

4、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于这个原因,因为这个缘故,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讲授新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仅,这种思想,不丧失,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辨别“义”与“不义”,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讲授新课,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吆喝。尔,助词

5、。,给,用脚践踏着,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讲授新课,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高位厚禄,通辨,辨别,有什么好处,侍奉,(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注:“于我何加焉”即“何加于我焉”。),讲授新课,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6、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停止,放弃,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讲授新课,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7、,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讲授新课,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讲授新课,4.“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讲授新课,6.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 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

8、这样写 的好处。,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讲授新课,以划分层次的形式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贤者能勿丧耳”) 由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讲授新课,第二部分(从

9、“一箪食”至结尾) “舍生取义”就是人应该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第三层(本段最后一句)作者得出结论:其实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持“本心”而已。,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自己的论点“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的进一步论证。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阐发自己的观点。,讲授新课,列举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1.比喻论证。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和 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2.举例论证。举“一箪食,一

10、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 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举 “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3.对比论证。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 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 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讲授新课,本文的主旨思想是什么?,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更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比喻论证,正面: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反面:死有甚于死有所不辟,得出推

11、论:舍生取义,举例论证:(不食嗟来之食) 举例论证:(不辨礼义受万钟),论证过程,对比论证,对比论证,课堂小结,导入新课,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讲授新课,畎亩 傅说 胶鬲 行拂 曾益 拂士,qun,yu,g,f,zng,b,标注字音。,讲授新课,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被起用,筑墙的劳作之中,狱官,海滨(隐居的地方),译文: 舜是从田间农民中被发现出来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举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后被选拔并加以提升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请到朝廷中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

12、任用为大夫。,讲授新课,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指示代词,这。,使痛苦。,使劳累,使贫困。,违背,使(他的)心触动(警觉), 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同“增”,增加。,译文: 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受饥挨饿,以致饥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性格坚强,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讲授新课,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3、也。,常常犯错误,被难住,通“横”,梗塞,不顺,了解,明白,同“弼”,辅佐,往往,讲授新课,译文: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上,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相与抗衡的领国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 这以后知道忧患是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讲授新课,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前,畎亩 版筑 鱼盐 士 海 市,后,君主 相 辅佐武王 相 令尹 大夫,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讲授新课,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

14、,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中心论点,内心惊动,外在表现,个人正面生于忧患,国家 反面死于安乐,讲授新课,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大量关于人的成败、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种“忧患意识是长盛不衰的法宝,特别在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人民基本安居乐业的今天,尤其要具有忧患意识,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文中处处运用了辩证思维,给我们分析问题以有益的启示。,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行拂乱为,人,过,困、衡,征、发,改,作(正面),喻,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恒亡(反面),发、举降大任,个别论据,一般论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人“见利忘义”,成为“失其本心”的人,针对这些现象,作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中学生,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100字左右),当堂检测,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