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入博客的诗歌鉴赏系列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37433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入博客的诗歌鉴赏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转入博客的诗歌鉴赏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转入博客的诗歌鉴赏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转入博客的诗歌鉴赏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转入博客的诗歌鉴赏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入博客的诗歌鉴赏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入博客的诗歌鉴赏系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轉入博客的詩歌鑒賞系列一、 修辞类(1)双关A、语义双关诗题:别薛华目录: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译文作品考题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别薛华(唐王勃)别薛华是唐代诗人王勃写给同乡良友薛华的一首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此诗不着意写惜别之情,而用感人的笔触,抒发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使人感到这种别离是何等痛苦,更显出这对挚友的分手之难。诗中所蕴含的深邃而绵邈的情韵,堪称自出机杼。作品信息:【名称】 别薛华【年代】初唐【作者】王勃【体裁】五言律诗作品原文:别薛华唐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作品译文:道不尽的离别呀,前路却似

2、乎大多已经断绝,惶恐不安的,我们也只能孤单一人去寻求期盼。遥遥千里,总是充满悲凉,戚戚惨惨,或者就是我们的一生。那满怀的愿望啊,都在风中飘荡,那长长的生涯啊,也都免不了劳苦艰辛。无论离去或归来,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啊,还不是每个人生命中的梦一场!”作品考题:1、 “送送” “遑遑”两个叠音词联用,有什么效果?(5 分)答:“送送”写出了一对友人分别时送了一程又一程的不舍;“遑遑”不仅写出了两人形貌上的凄楚,也生动地刻画出这一对友人对前途的忧虑。 (3 分)叠字联用,既丰富韵律感,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1 分)2、这首诗多处用到了双关。请找出两处运用双关的诗句,并加以说明。(6 分)答:“送送

3、多穷路” , “穷路”既实指送友人送到不能再送之处,也暗指现实黑暗,无法实现自己抱负。 “遑遑独问津” , “问津”既指友人分别是打听道路,也只自己独自一人奔赴未知的前程。 “悲凉千里道” , “ 千里道”既实指道路的险远,又暗指现实黑暗,世态悲凉。作品鉴赏:公元 666 年(唐乾封元年) ,王勃 17 岁,进入沛王府任修撰,奉命撰写平台秘略 。写完后,沛王赏给他帛 50 匹,十分赏识他。王勃少年得志,可惜好景不长。据旧唐书王勃传记载,公元 669 年(总章二年) , “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 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被逐出沛王府时王勃年仅 2

4、0 岁。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对自己的被驱逐,他心中怀着一腔悲愤。当年五月他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后来客居剑南两年多,遍游汉州、剑州、绵州、益州、彭州、梓州等地。在此过程中,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新的深切的感受,写下了一些影响深远的诗文。 别薛华就是其中一首。这首送别诗的色彩、风格,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相径庭,其中原因,就像公刘所说的:“诗是一种感性经验和主观情感占很大成份的东西。 ”诗人此时的生活环境变了,思想感情也发生很大变化了,写出的诗也就迥然不同。 王子安集中有一篇秋夜于绵

5、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 ,有可能是这首别薛华诗的序。从序言推断,诗人与薛华在绵州相逢,很快又分手。在一个清秋的夜晚,他送走薛华,作下了这首痛彻肺腑的诗篇。诗的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是以事写情,又以情生景。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真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两句诗,描绘出人生的一幅凄惶场面,一对患难知音跋涉在漫长、曲折、险阻的山道上。他们相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但最后还是分别了,各自匆忙惶恐地去“问津” 。 “穷路” ,借用的是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含有“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的意

6、思。这就促人联想,发人深思。阮籍之所以穷途而哭,是想假作醉酒躲避迫害,时常独自驾车信道而行,走到绝路就痛哭而返,以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汉李固之所以“滞涸穷路” ,正因为他“守死善道” ,屡次上疏直陈外戚、宦官擅权的害处,后来被梁骥诬告,招致杀身之祸。在此,诗人以阮籍、李固自况,含蓄地指出:凡正直耿介之士,往往很难被当权者所容。这也说明了诗人与其挚友“多穷路”的原因。下句中的“遑遑” ,不只是形容凄惶貌,或自嘲“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 ,还兼取宋玉九辩中“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的意义,借以表示自己象凤凰一样清高,而不愿象凡鸟一样随处栖登。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是分别承接首

7、联中“穷路” 、 “问津” ,进一步具体描写道路的险远,设想未来,抒发情怀的。所采有的手法是虚实相生,语义双关。诗人既为朋友颠沛流离于千里道上而感伤,又自伤其远在千里之外的异乡。眼前道路崎岖漫长,展望未来满目悲凉,前程暗淡。这是诗人走上仕途三年来,对社会现实的真切的感受,从心底发出的深沉慨叹,说明了诗人当时内心失望情绪低落。生活是艰难的,但仍要坚持下去而且要努力使之变好,年轻的诗人虽然沮丧但没有完全绝望。因此诗的颈联写道:“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意思是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事业、建立功勋的志向与抱负,只能与船只一同在风浪中漂泊不定。正因为风华正茂的诗人,有追求,有希望,因此才对挫折、失败倍感痛

8、苦。王勃春思赋序中写道:“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居巴蜀,浮游岁序,殷忧明时,坎土禀圣代。此仆所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也。 ”可见他的“悲”是因为“怀功名”而难以实现。这联诗所表现的正是理想与现实矛盾,希望、失望交织的复杂心境。有志之士,不被赏识与重用,又不甘心自暴自弃,执意追求。就是他们“生涯共苦辛”的主客观原因。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曾说过:“薛华与李白并称,而无一字可传,岂非有幸不幸也。 ”薛华也是才志高远之人,也陷入同样的境遇,可见,怀才不遇并非偶然,也更说明志向的难以实现。尾联“不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上句承诗题中的“别”字,下句直抒惜别之情。从字面看,这联诗可以理解为

9、王勃对朋友的安慰,表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永远相忆。另一方面, “俱是梦中人”包含有“命运之舟”难测的意思,彼此都像在梦里由不得自己。诗人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怀着无限忧虑,而对明天仍抱着美好的希望。这个结尾,是隽永深长的。别薛华与一般五言律诗借景抒情的方法不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语言简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可谓“兴象婉然,气骨苍然” 。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戏作檄周王鸡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参军;后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

10、。其父王福畴因受牵连,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 。王勃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 ,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王勃像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版,第 21 页B、谐音双关诗题:竹枝词目录: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考题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竹枝词(唐刘禹锡)作品信息:【名称】 竹枝词【年代】唐【作者】刘禹锡【体裁】词作品原文:竹 枝 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

11、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注释:1.踏歌,一作“唱歌” 。踏歌,是指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2. 竹枝词:又名巴渝 、一作巴歈本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文人爱好并仿制。经刘禹锡改造定名竹枝词 ,后用作词牌名。有两种格式。第一格两句 14 字,两平韵。 ( , 。例: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格子眼应穿。 )第二格四句 28 字,第一、二、四句押平声韵。3.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 ,又好像“有情” ,难以捉摸。总注释

12、: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大意是: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作品译文: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中流水,平如明镜。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

13、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作品考题:1、首诗有一处用到了谐音双关。请找出这运用谐音双关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6 分)答:“道是无晴还有晴” , “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 ,又好像“有情” ,难以捉摸。作品鉴赏:A.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14、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B.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

15、、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

16、。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 ,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 , “道是无晴却有晴 ”,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 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 )这类用谐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