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33363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丰市第八小学 曹亚斌【教材简解】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汶川 8.0 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讲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一位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不仅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还为塑造学生的人格提供了感人的文本素材。【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最后的姿势”中包涵的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

2、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教材文本所进行的对话交流,是彼此精神世界的交往、互动、合作。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传情的诵读,来体验文本情感。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撞击心灵对话,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人物。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后的姿势 。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请观看千秋心千秋爱记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干部谭千秋片段http:/ 自然段)3、过渡:如果我们

3、再回到 5.12 这天,再去亲历那个现场,去聆听谭老师的语言,去看看谭老师的行动,我们的感受将会更深。【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走近人物。课堂上的视频引入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二、细细品读,感知形象1、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 4-7 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2、谁来说说,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选择的?(情况十分危急,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1)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指导朗读: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这儿有三

4、个感叹号,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从这儿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要地震了,谭老师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很镇定的感觉,怎么来表达呢?)(2)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了!)出示:第五自然段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提示:“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说明了什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短短的几秒钟,根本

5、容不得谭老师多作考虑,谭老师立即(引读句子)(3)范读: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一切到这儿似乎已经结束了,但事实上并没有结束,看,这儿有个省略号,这儿省略了什么?(说一说并读一读,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4)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捧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齐读 4-7 自然段。 )3、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课文第 8-10自然段中多次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这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给人怎样的感受?(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

6、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想象: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请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2)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 9、10 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出示:“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

7、受到震撼的?“飞身” “扑” ,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面对危险,谭老师将生死置之度外,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 )出示: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如果谭老师不顾那四位学生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护四位学生,他生死攸关的一刻,他明知道留下来是死,但他还是果敢地留下来了,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4、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

8、为国家着想”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出示语句,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这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给人怎样的感受?”“谭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做?”带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 】三、总结全文,升华中心1、这就是谭老师,一

9、个关爱女儿的好父亲;这就是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的好老师;他用 51 岁的生命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爱与责任2、引导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拓展延伸,丰富文本1、在生与死的刹那间,每个人都需要也应当作出自己的抉择。阅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丰碑两篇文章后,你一定会对谭老师的人生格言有更深刻的领悟。2、学生阅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丰碑两篇文章,想一想,并说一说:董存瑞和军需处长两位战士“最后的姿势”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展现的, “最后的姿势”分别是什么样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http:/ 】五、作业超市。(第 1、2 题必做,第 3、4 题选做一题)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搜集 2008 年抗震救

10、灾的动人事迹,向身边的人讲一讲爱与责任的故事。3、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同学们学了课文后一定有许多感想。课后,写一篇读后感。4、完成一篇写人习作,初步尝试运用环境描写与侧面描写。【设计意图:自主作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活力必然会在学生身上迸发。 】【教学板书】板书设计6 最后的姿势谭千秋爱与责任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是一篇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谭千秋老师,他不是某一位老师,而是许许多多在地震中献出生命的人的一个集合。谭老师的最后一课讲的是“人生的价值” ,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正是为了说明人生的价值所在“重于泰山的死” ,死得其所。 最

11、后的姿势正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教学范例。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最后的姿势”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二读课文,品悟关键词句,感受“最后的姿势”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展现的, “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三读课文,拓展比较,领悟“人生的价值”的真谛。在“三读课文”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阅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丰碑两篇文章,说一说董存瑞和军需处长两位战士“最后的姿势” 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展现的, “最后的姿势”分别是什么样的,并议一议一位老师、一位普通战士和一位军需处长三个普通人不同的“最后姿势”蕴含的共同元素,谈一谈从“谭老师生命中的最后一课”所获得的感受。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 ”学生在经历了丰厚的阅读体验后,很自然地获得了一致的情感认识:三个普通人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他人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都用生命铸就了如天大爱;谭老师正是在用他自身的行动向我们传达人生的价值。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了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习作技巧,学生的阅读体验可谓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