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32914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柯勒律治与老水手行内容摘要:英国诗人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是一位将诗学与神学结合创作的代表人物。他将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与英国传统经验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英国前浪漫主义派别湖畔派。其名篇老水手行在多方面体现了其神学与诗学的主张。关键词:柯勒律治、 老水手行 、宗教、想象力、象征、统一性、浪漫主义诗意的信仰“查尔斯兰姆写过一篇文章,谈一个靠回忆往昔岁月而生活的人我想再加上一个人,这个人既不回忆过去,又不把握现在,也不瞻望将来,他根本不生活在时间之中,而是生活在时间之外或者和时间平行的人。 ”1这个人说的就是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

2、34 年)自己,他生于乡间,是德文郡牧师的儿子。英国湖畔诗人之一,著名评沦家,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和开拓者之一。抛开这些头衔不谈,柯勒律治却是复杂的。英国学者巴兹尔威利(Basil Wiley)曾评论柯勒律治说:“追求真理,为基督教哲学是唯一真理性哲学而辩护,形成了他生命的主流,与之相比,他其余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不过是旁枝末节。因此,任何一种只是将柯勒律治单纯的作为文学理论家或诗人或政治思想家或唯心主义者的研究,都将注定是不完全的。 ”2在他的著名散文体歌谣老水手行 (亦称古舟子咏 )中就充满了非常浓重的宗教情结。由于老船长无意中的杀戮,引来了同船 200 名水手的死亡的命运和他独

3、自经历这一切孤独恐怖诡谲的旅程的命运。柯勒律治在谈到老水手行的创作过程时说:“我以原罪开始,以格言为支撑,以实现赎罪的教义而结束。 ”3自然,在诗中以一种超验的形态出现,自然即是上帝的化身,是上帝的代言者,万物皆有灵性,触犯了这种神化了的自然中的生灵,即是触犯上帝本身,所以,人类需要对自然产生敬畏的情感,与敬畏上帝是等1 已故萨缪尔泰柯勒律治席间谈话录 ,第二部,第 225 页,見勃蘭兌斯編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四分冊,第 97 頁。2 布雷特(R.L.Brett):作家及其背景:S.T.柯勒律治1971,第 221 页。3 COLERIDGE.Aids to Re

4、flection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egeCEdited by W.G.T.SHEDD.New York:Harper&brother.1884.Vol.1.同的。诗中的老水手就是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罪与罚之后认识了上帝,学会了爱与祈祷,(而在这之前的老水手则是处于一种蒙昧的自然状态之中)并且将像是由上帝派遣的幽魂一般,不断地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讲给世人。想象力、象征与统一性著名文学批评家雷纳韦勒克( Ren Wellek 1903 年 8 月 22 日1995 年 11 月 1 日)在其近代文学批评一书第二卷的导言中这样概括

5、批评上的浪漫主义运动:“有两个迥然不同的含义:从较广义的意义看,它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反抗,意味着摈弃拉丁传统和接受以表现及交流情感为主的诗歌观从较狭的意义看,不妨说浪漫主义批评就是确立一种辨证说象征说的诗歌观。它从有机体的类比脱颖而出,由赫尔德和歌德加以发展,进而演化成一种表现对立面统一和象征系统的诗歌观。在德国,这种观点常有流于神秘化,从而对审美活动本身失去把捉的危险。不过施莱格尔兄弟及其周围的少数批评家推衍了一种令人满意的诗歌理论,它挡住了情感主义、自然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包围,成功得把象征主义和对文学史的透彻领会结合起来。在德国之外持有这种观点的杰出批评家有英国的柯勒律治和法国的雨果。 ”然

6、而单就柯勒律治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创作理论而言,我们很难不被其中的复杂和矛盾搞的晕头转向。但是我们却可以轻易地找出他的理论与康德、谢林以及施莱格尔兄弟等德国浪漫派文学及古典哲学理论家的学说的联系。以至于他还遭到过不少当时和后来的学者的关于他抄袭和剽窃的指责,说他“只是德国人的应声附和着,缺乏独创性和独立性” 4。然而就柯勒律治的贡献来说,却是以偏概全了。柯勒律治的贡献及他与先前英国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用他自己的方法融贯了他从德国吸取来的各种思想,并把它们同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以及英国经验主义的传统成分结合起来。 ”5的创举。柯勒律治留下的作品不多,却不乏天才之作和不朽之作,体现了他自身对其文艺理论

7、的不懈的实践。他自诩达到了理智与情感的罕见的结合,不是莎士比亚式的十全十美,而是华兹华斯式的,因其“深邃、微妙的思维与感受性的结合”和他那种“沉思性的激情” ,4 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第 198 页。5 同上。以一种糅合哲理和情感的资质而受到称许。在这里,想象力,作为一种天才诗人必备的特殊能力,经过某种语意上的转化,被极大地扩展了它自身意义之外的含义和内容。 “想象力,即统一事物、同时成为万物的力量。 ”6想象力,成为了一种认知能力,统一并沟通理性和知性。 “变为万物而又保持本色,使无常的上帝在江河、狮子和火焰之中都能被人感觉到这才是,这才是真正的想象力。 ”7在他对“想象力即对立面

8、平衡或调和”的表述中天才和想象力结合起来使得诗和诗人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 “何谓诗?何谓诗人?几乎是同一个问题。 ”8“按照一些批评家的说法,激发柯尔律治创作老水手行一诗灵感的主要是 17-18世纪末欧洲航海探险史上的两件大事及其相关的旅行记录,一是托马斯詹姆斯(Thomas James)的北极之旅,二是库克船长(James Cook)的南极之行。 ”9诗人自己并没有参加过任何远程的航海旅行,却选取了这样的极地航行的题材,那么除却阅读相关的航海日志获得必要的航海知识和地理知识之外,全诗的构思都需要“想象力”来掌控。我们在老水手行中看到的炎热的赤道,严寒的极地,高耸入云的冰山,全都那么惟妙惟肖

9、,在相对客观的笔触之下,还能全面地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一切感官因素,也正是诗人想象力运用的结果。除却想象力的运用,象征,用于传达诗人创作理念的方法, “象征是包含于它再现的理念之中的一种符号。 ”它自身永远是“那个理念以及它所代表的整体的一部分” 10。在老水手行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种象征的运用。诗中,关于极地景观和梦幻场景的描述支撑起了诗歌的整体框架和氛围,但我们通读诗歌之后,会自然的发现信天翁这一意象才是诗人理念的传达的窗口。这个信天翁不同于大自然中的信天翁,而是负有诗人理念的虚化的基督的使徒的象征。而老水手的杀戮则是人类原罪的象征,类似的例子在诗中还能找到许多,老水手的讲述的经

10、历则象征了人类由不知不畏上帝到遭受上帝的启发与惩罚到最终皈依上帝的过程,崇高感的建立伴随着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和上帝意识的觉醒,而经历了“死中之生”和“生中之死”的艰难旅程之后的老水手也像外邦人的使徒一样,又走上了传播上帝的恩典的旅途。6 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第 198 页。7 COLERIDGE:Literary Remains(London,1836),59.8 COLERIDGE:Biographia Literaria,ed. Shaweross,105.9 张德明忧郁的信天翁与诗性的想象力 ,載於外國文學評論第三期,2010.10 Biographia Literaria,ed

11、. Shaweross.120柯勒律治在一系列驳斥有关自然的“机械的哲学”的同时试图建立一种“动态体系”取而代之,而这种“动态体系”则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最初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事物产生于大自然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和能源,这种生产能力和能源存在于上帝和自然之间形形色色的自然形式之中。而这种信念反映在文学理论上,就是他关于统一性的理论, “语言、激情、人物必须互为作用、相反相成” 11。在老水手行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对对立的概念,如生存与死亡,勇敢和恐惧,无知与觉醒,极地与赤道,陆地与海洋,热闹的婚礼与孤独的老水手,这些对比在诗中交替出现,形成了一个环形叙述结构水手的经历:出海历险回归。诗歌在“统

12、一性的基调和精神” 12的指导下,在这些意象的对立中也找到了有机的统一,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參考文獻:1.勃蘭兌斯(George Brandes)編十九世紀文學主流19842.布雷特(R.L.Brett):作家及其背景:S.T. 柯勒律治 19713.COLERIDGE:Aids to Reflection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egeCEdited by W.G.T.SHEDD.New York:Harper&brother.18844.韦勒克(Ren Wellek): 近代文学批评史19895.COLERIDGE:Literary Remains(London,1836)6.COLERIDGE:Biographia Literaria7.张德明:忧郁的信天翁与诗性的想象力201011 Shakespearn Criticism,ed. Raysor,London,1939,p.23812 Biographia Literaria,ed. Shaweross,14外國文學史期末論文09 中文班白雪200900051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