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乡镇基本情况行政区划灵乡镇是鄂东南的矿业大镇和经济强镇,地处湖北省“冶金走廊” 腹地,现辖 1 个省管工业园,21 个行政村,一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共有 292 个村民小组1960 年灵乡镇成立,属黄石市管辖,1962 年 6 月定为市辖县代管镇1968 年划归大冶县1975 年为灵乡公社,1984 年改为灵乡镇,同年 12 月 11 日,灵乡乡并入灵乡镇 2001 年 3 月,原毛铺乡毛铺村、曹铺村、毛百市村、 贺铺村、西沟村、西畈李村、张河村、芭山村、洋河村、曹门村 10 个村并入灵 乡镇,2002 年 10 月,并西沟村、西畈李村为西畈李村,并曹门村、芭山村为芭山村,并洋河村、贺铺 村为贺铺村人口资源2010 年末,灵乡镇总人口 5.6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5.7 % ,全镇常住人口 5.1 万人,其中镇区人口 3 万人男性人口 27145 人,女性人口 24255 人,男女性别比为 112 : 100 ;农业人口 36374 人,占 71.3 % ,非农业人口 6112 人,占 12 % ;武钢灵乡铁矿 7100 人,占 16.6 % ;人口密度 为 578 人/平方公里;外出务工经商人口 4100 人,占人口 8 % ;农村劳动力 23450 人,其中男劳动力16513 人,女 劳动力 6937 人;老年人口 1.43 万人,占 28.7 %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4.1 岁。
自然地理2灵乡镇位于大冶市西南部的丘陵地区,南北长度约为 19 公里,东西宽度 14.1 公里,是大冶湖、梁子湖、富池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东接陈贵镇、北靠大茗山与茗山乡接壤,西北与鄂洲市太和镇相邻,西边与金牛镇相接,东南与刘仁八镇、阳新县交界,西南与咸宁市相靠,距武汉市 90 公里,距黄石市 50 公里,距大冶市 25 公里灵乡镇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于幕阜山脉北侧边缘的丘陵地,通过数千年的“沧海桑田 ”的变迁,形成如今南高北低,东 面平坦的地貌,自南向北倾斜,海拔最高处猫儿部顶为774.9 米,海拔最低为东部马桥港底为 11 米山脉大体是东西走向,地层较为 完整,地质构造复杂灵 乡镇属于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亚热带环流控制,东南季风对气候影响最大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季风明显,冬寒夏 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也有不利的方面,每年季风进退的迟早和强度变化小,降水和温度实际变化较大,干早、洪涝、 连阴雨、低温、冷害、大气等气候时有 发生土地资源灵乡镇国土面积 135 平方公里(约合 216270.9 亩),占全市国土面积 7.1 % 。
耕地总面积 34053 亩,其中水田 26251 亩,占国土面积的 12 %,早地 7300 亩,占国土面 积 3.1 %,山场面积 11 .5万亩,占国土面积 53 % ,有林面积 7.9 万 亩,占国土面积 37 % ;水面面积 5067 亩,占国土面积 2.4 % ,其中水库水面面积 3200 亩,山塘水面面积 1797 亩3灵乡镇土地资源结构以山场土地为主,宜种经济林、用材林、楠竹,在农 用地中,未利用地 4.1 万亩,占 该镇国土面积的 19 % , 主要为山坡地,山场面积等土地开发宜向林果业、种植业方向发展,同时特 别适宜旅游开发,目前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大王山、宫台山、毛铺水 库等水利资源灵乡镇是大冶湖水系和梁子湖水系和富池水系的分水岭境内港溪纵横交错,水库、山塘星罗棋布,共有大小港溪 26 条,其中 5 公里以上的港溪 6 条,总流长 64 公里,塘堰 346 处,水库19 座,即毛铺水库、马桥水库、红峰水库、梅家红水库、杨仙里水库、三角山水库、 细三角山水库、海 尔口水库 ,杨庚桥水库、熊家凉亭水库、王子 华水库、破鼓水库、岩刘水 库、大洪口水库、芋头垅水库、 红星水 库、 贺任官水 库、 钟家山水库、芭山水 库,其中中型水库 1 座,小(一)型水库 3 座,小(二)型水库 15 座,总库容4186.61 万立方米,水面面积 5067.97 亩,总 承雨面积 68.07 平方公里。
中型水库毛铺水库设计库容量 2985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70 万立方米,承雨面积 50 . 18 平方公里,灌溉面积 4 万亩,水面面积 2888 亩;小(一)型水库马桥水库设计库容量 328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 278 万立方米,承雨面 积 3.5 平方公里,灌 溉面积 3500 亩,水面面 积 554 亩,红峰水库设计库容量 211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 176 万立方米,承雨面积 3.47 平方公里,灌溉面积 3000 亩;梅家洪水库库容量 125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 94.4 万立方米,承4雨面积 1.79 平方公里,灌溉面积 1500 亩,水面面积 153.6 亩灵乡镇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目前该镇已发现的泉水孔 8 处,冬暖夏凉,水质优 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十余种,特别是马桥龙洞、 杨河山泉,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流量不变,水质优良,有较高开发价值主要物产灵乡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有地方品种 50 多个,引进品种160 个以上.主要有稻、麦、棉、薯、油、麻、玉米、蚕豆、豌豆、芝麻、高粱、荞麦、黄花菜、 绿 豆、黄豆等 鱼类主要有黄鱼、黄 鳝、给鱼、鲤鱼、 维鱼 、青 鱼、螃蟹、边鱼、龙虾、泥鳅等;家禽主要有 鸡、鸭、鹅、豚、馄子、 鸽子。
鸟类主要有麻雀、猫头鹰 、黄雀、啄木 鸟、黄鹏等,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驴、马、狗、猫等.珍稀动物主要有小灵猫、野猪、老虎、金钱豹、水獭、穿山甲、眼 镜 蛇、金环蛇等该镇植物种类主要有松、柏、杉、竹等 800 余种,高等植物有 银杏、桂花、白玉兰、紫玉 兰等主要经济结构近年来,灵乡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大2006 年该镇一、二、三 产业比例关系为 5.6 : 80.4 : 14 , 2007 年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 5.7 : 79.1 : 15.3 第三产业所占比例,2007 年比2006 年增加 9.3 %灵乡镇经济结构的特点主要是以矿产品为主的资源工业型经济随着灵成工业园的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发展,镇域经济在实现由矿业大镇向地面企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强镇转变,使之5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的工贸旅游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灵乡镇历届党委、政府对农业十分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建镇 以来,累 计 投入 8000 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占全部财政支出的 7.2 %,再加上社会其他渠道和农村集体、个体私营的投入,使农业 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2007 年该镇累计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6000 余万元.该镇现有大小水库 18 座,其中中型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三座,小(二)型水库十四座,总库容量为 4086 万立方米,共有渠道 25 条,全长 88.5 公里,其中引水渠 7.2 公里,截留渠 2.8 公里,送水渠 39.2 公里;共有启闭闸 26 处,畜水渠为 37 万立方米。
该镇 有效灌溉面积 1.3 万亩,有大小泵站 40 座,其中 55KW 以上的泵站 5 座 6 台套,主要是范家 垴泵 站、 郑家堰泵站、黄土坡泵站、余铭泵 站、山岭 泵 站、大畈 张仲元泵站、 贺铺泵站等 28KW 以上泵站 21 座,滚动泵站 120 台套,抗旱排涝装机容量 l066KW 以上,农业收割、脱拉机械 120 台,实用机动船 8 台,农用运输车 48 台,拖拉机 101 台灵乡镇境内交通十分便捷,大金省道全长 13.6 公里纵贯全境,与 106 、107 国道呈“ 工” 字型相接,市级公路刘金 线 7.2 公里(刘仁八― 金牛) 纵贯毛铺管理区,横穿芭山村、毛铺村、张河村、西阪村、曹铺村、贺铺 村,境内毛灵(毛铺一灵乡)公路全长 10. 4 公里,灵金路(灵乡― 金牛)全长 4.8 公里,灵河路(戴岭 ― 张河)3.7 公里,境内交通形成“ 二纵三横 ”的交通格局同 时,境内灵罗公路(灵乡― 罗6桥)全长 7 .8 公里,灵岩公路(灵乡― 大王山)全长 9 .6 公里,4 公里长的环镇公路建设,使全镇乡镇公路总里程达到 82 公里,其中水泥路面里程 66 公里,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大部分乡村公路达到“片石路基、砂石路面 ”的标准,基本实现了镇区铺设水泥路,文明村相通水泥路,乡村普及砂石路的目标。
武灵单线铁路直达镇区,与大沙铁路相接,与全国铁路联网,水路通过大冶码头、黄石码头与“ 黄金水道”相接,使灵乡交通具有了水、陆、铁三大交通功能交通 设施主要有灵乡火车站、武钢红卫站台、灵乡客运站等灵乡镇现有两座供电所(灵乡供电所、毛铺供电所)、两座变电站(灵乡仲元变电站、毛铺变电站),灵乡供电站供电容量达 5 . 5 万千伏安该镇 年供电量为 2472 万千瓦时,年人均用电量为 110 千瓦时,生活用电总量 560 千瓦时,工业用电 1840 万千瓦时,共有各类变压器 152 台,供 电线路总长 19 千米城镇建设灵乡,灵溪之乡!“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灵乡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水青山之间,驱车在大金省道上,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洁净的街道,新颖别致的建筑,车水马龙的集市, 鳞次栉比的厂房……集生态型、花园式、综合性为一体的灵乡镇,犹如当代小城镇中的一匹“ 黑马”,在不经意间以惊人速度腾然而起大手笔,大气魄,灵乡正在向世人展现着城镇建设的宏伟蓝图如今, “小城故事”正在灵乡精彩上演——7按照“南北 扩容,东西对接,中心提质,功能完善 ”的总体思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培育以镇区、工业园为核心的 “双核网络式”城 镇空间结构,着力建设城镇建成区面积过 10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过 10 万的“双十”城镇;结合谈桥一体化试验区建设,提升镇区域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城镇组团的发展。
推进中心城镇向小城市转变强化“ 双核”间的联系,建设公交系统,加快城镇南北扩张,打造区域快速交通走廊同时,以大金省道作为城镇发展的主轴,通过“三纵三横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打造黄石、大冶中心城镇和镇级市南北扩张 ”,就是城镇发展重点向南北广阔地域推进,重点建设好谈桥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和环镇北路,在镇南再造一个新灵乡;“东西对 接” ,就是以灵成工业园为依托,坚持产业、基础设施同步跟进,推进城镇向东、向西对接;“中心提 质” ,就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向功能完善、品位提升跨越;“功能完善 ”,就是大力推进小城市的道路网、给排水网、商贸服务网建设近年来,为了推进城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成精品,灵乡镇按照“一年一个样 ,三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围绕拆到位、建到位、硬到位、亮到位、绿到位、管到位的“六到位”工作原则,掀起了城镇化建设新高潮1.2 亿元的资金投入,3.2 平方公里的新增镇区面积,510 盏新增的路灯,2 万平方米的新增绿化面积……一座魅力四射的山水园林8小城镇正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成为人们安居置业的乐园灵乡镇 2003年、2005 年曾两度获得湖北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 司法所大楼、派出所大楼、供销商居楼、灵秀园、卫生院、灵乡敬老院、灵乡中学教学楼……一个个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建设中的 19层住宅楼和长坪商居楼,已成为镇区新的亮点。
戴岭街、罗桥街,街面拓宽、美化、亮化,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不断延伸着灵乡优美的风景线小城镇建设,从此成了灵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幅靓丽画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灵乡依然精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是一种福音,对农村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是发展机遇灵乡镇镇长袁知鹏如是说2004 年,灵乡率先在全省实现水泥公路村村通、有线电视组组通,在全省率先开展文明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了“ 一个村组有一条好路、一口标准水井、一口卫生标准门口塘、一条标准水渠、一座标准泵站” 等五个一工程和“百里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