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52321382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乡土本色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

2、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

3、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

4、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

5、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 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

6、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村落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但这种孤立和隔膜是相对的。C.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生活在一起没有特定的目标,只是因为一起生长,无法选择,所以形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 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 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7、C. 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 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土社会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B. 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C. 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 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

8、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答案】1. D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要求;其次明确要理解的重要句子及范围,回归原文,找到对应区间;最后对比选项,仔细辨认,得出答案。D项,因果不当。原文“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换句话说,“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的原因是“地方性的限制”下而产生的的,并不是“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情况下产生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

9、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偷换概念。原文“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而不是选项说的“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C项,无中生有。文中的“契约”并没有指明是属于法理社会,还是属于乡土社会,再者,从原文“乡土社会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这里的“契约”应该是乡土社会的口头承诺,并不是“纸契约”。D项,原文“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是为了说明“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象父母兄弟一般经常相见,而不是说“与周围

10、的人都熟如亲人”;另外,“从俗即是从心”是因为“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是“习”而形成的,而不是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才致使“从俗即是从心”的,属于强加因果。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偷换概念

11、。原文“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这种社会就是“乡土社会”。故选A。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

12、单一的爱情主题。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忧。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赋予其时代特色。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摘编自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光明日报2018.8.18)材料二:由华为手机冠名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上周在深圳落幕,一场传统智慧与未来科技携手贡献的文化

13、盛宴画上了句号,而留给体育文化领域的讨论才刚刚开始。围棋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能够训练思维、开发智慧、修身养性、培养品格和礼仪。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在3月份的围甲开幕式上表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面向新的时代,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牵手围甲,华为手机正赋予自身更多品牌内涵。在闭幕式上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谢国辉表示,“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两者有灵魂上的契合”,是科技智慧与文化智慧的结合。一个是传统智慧的代表,一个是AI智能的探索者,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下

14、,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充分展现中国智慧的风采,推动围棋文化发展走得更高更远。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表示,中国围棋从华为身上学到了很多,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对中国围棋完善推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启发。(摘编自华为手机牵手围甲背后: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新华网2018.12.17)材料三: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的专项课题。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分析认为,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除了个别行业有所下滑以外,整体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报告中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数字文化产业

15、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实时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以及付费趋势明显。数字化文化产业中,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迭代,音乐产业关联内容多、渗透力强等特点愈发显现。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1.7亿,虽然音乐的付费渗透率还相对较低,但与之前相比,付费订阅数字专辑已成为在线音乐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不过,虽然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音乐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仍然有一定差距。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钧认为,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皆走在国际前列,但在内容生产方面,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十分有限。侯钧说:“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优质的原创音乐,这需要好的音乐环境和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还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摘编自李佳霖国际文化市场:整体增长强劲,数字文化产业成主流,中国文化报2018.12.10)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民俗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可缺位。B. 七夕多被年轻一代简化为单一爱情主题,这是时代发展赋予传统节日的“现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