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辛弃疾的生平与词作特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31459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辛弃疾的生平与词作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辛弃疾的生平与词作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辛弃疾的生平与词作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辛弃疾的生平与词作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辛弃疾的生平与词作特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辛弃疾的生平与词作特色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接触的第一首辛弃疾的词作应该是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字里行间透着浓厚的农村气息。整篇采用素描手法,将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老年人的安详、小孩子的调皮在辛弃疾的笔下跃然纸上,构成了一副静谧美好的农村风俗画。我当时就对辛弃疾的词很有好感,再后来,陆陆续续读到他的其他作品,皆有壮志未酬的慷慨悲壮,抑或是热情四溢的英雄情结,待到了解他的生平,才知他抒发的情感都与他的经历息息相关。辛弃疾(1140.5.281207.10.3)享年 67 岁,南

2、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辛弃疾在青少年时期,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1161 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 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 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

3、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 1“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在辛弃疾青壮年时期,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到了中晚年时期, 辛弃疾 64 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辛弃疾自 66 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 68 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有 620 多

4、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词评家曰:嫁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 一位伟大的作家在认识生活并创造性地回答生活所提出的问题时,他必然会有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特有的方式。因而反映到创作中,也必然会显示出其独特的风格或格调与气派,这

5、种风格或气派,也就是他内心世界的准确标志。辛弃疾南归前期的遭际、心态不但直接1 出自洪迈稼轩记 ) 。这是赞扬稼秆居士辛弃疾所作之词的溢美与推崇。影响到其词作的情感内涵,而且也影响到其创作的艺术技巧和手法,并由此进而形成一种兼具清疏刚健和深婉细约之美的新的词风。比如他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元年辛弃疾再官建康府时期,离开其初次

6、任职建康已过去了五六年,虽然官职较前略有升迁,恢复的信念也依然如故,然而这种愿望的实现却迁延无日。如今重登建康赏心亭,时光的流逝,忧愁与希望以及这种忧愁和希望并不一定能为多数人所理解的孤独与寂寞,便不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辛弃疾写作此词时的特定心境。在此心境之下,我们看到了词人在构思与手法、写景与抒情等方面的直与曲、刚与柔的自觉不自觉地交替运用。水天无际,秋高气爽,景象的阔大也见出词人胸襟的阔大,自是颇具清疏刚健之力,然以玉簪螺髻,献愁供恨形容远山,乐景转为哀景,既是其复杂心态的写照,也在为下面的抒情言志渲染烘托,笔触不可谓不极为婉转含蓄。“把吴钩看了”数句,写英雄失志的愤激和无人理解的孤独,情

7、绪愈加愤激而又偏出之以落日断鸿情境之中江南游子的形象,便愈感哀婉。下片写虽是落寞却仍旧怀抱希望,而愈抱希望,反过来也就会愈加担心收复时机的丧失和自己政治理想的能否实现的复杂矛盾心理。“休说”数句,直抒其收复故土、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酣畅淋漓,清疏刚健,而“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又透露出其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惋惜。结拍三句,固然如明人杨慎所称道的“非千钧笔力,未易到此” 2,但在英雄失志的孤独与寂寞之中,又还有多少风流蕴藉。整首词直抒胸臆,风格清疏刚健而又不乏婉转之致,横放杰出而又顿挫有节。程师千帆先生在分析辛弃疾这首词时曾指出:“体现阳刚之美的作品,有着充溢的张力,读者在对它进

8、行观照之时,这种张力能在瞬间超越主客体的界限,迅速扩展开来,与读者的感情产生交流;而体现阴柔之美的作品,则有着潜在的磁力,使得读者欣赏之时,不知不觉地被它所吸引,沉浸在其内蕴之中,久久地回味。 3辛弃疾的这首词体现和平衡了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因而也就同时将这两种风格特征融为一体,使得读者进行审美观之时,陷入复杂的感情状态里,而在这曲折的移情过程之中,得到独特的美感享受。”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我们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曾学到过一篇辛弃疾的词作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 大 那 堪

9、说 。 似 而 今 、 元 龙 臭 味 , 孟 公 瓜 葛 。 我 病 君 来 高 歌 饮 , 惊 散 楼 头 飞 雪 。 笑富 贵 千 钧 如 发 。 硬 语 盘 空 谁 来 听 ? 记 当 时 、 只 有 西 窗 月 。 重 进 酒 , 换 鸣 瑟 。 2 出自杨慎词品卷四, 词话丛编本,唐圭璋编,中华书局 1986 年版。3 出自说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版。事 无 两 样 人 心 别 。 问 渠 侬 : 神 州 毕 竟 , 几 番 离 合 ? 汗 血 盐 车 无 人 顾 , 千 里 空 收 骏 骨 。正 目 断 关 河 路 绝 。

10、 我 最 怜 君 中 宵 舞 , 道 “男 儿 到 死 心 如 铁 ”。 看 试 手 , 补 天 裂 。 词 的 突 出 特 点 在 于 , 把 即 事 叙 景 与 直 抒 胸 臆 巧 妙 结 合 起 来 , 用 凌 云 健 笔 抒 写 慷 慨 激昂 , 奔 放 郁 勃 的 感 情 , 悲 壮 沉 雄 发 场 奋 厉 的 格 调 。辛 弃 疾 作 为 一 名 忠 愤 填 膺 的 抗 成 志 士 秉 笔 作 词 , 胸 中 沸 腾 的 激 情 难 以 遏 制 , 不 免 直泻 笔 端 。 “老 大 那 堪 说 。 ”直 写 心 怀 , 感 情 极 为 沉 郁 。 “那 堪 ”二 字 , 力 重 千 钧 , 义 蕴 极为 丰 富 。 当 此 之 时 , 英 雄 坐 老 , 壮 志 难 酬 , 光 阴 虚 度 , 还 有 什 么 可 以 说 的 ! 以 收 复 中 原为 已 任 的 辛 弃 疾 , 胸 中 的 烈 焰 是 永 远 也 不 会 熄 灭 的 。辛 弃 疾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的词作千古流芳,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09 信用 A2蒋春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