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2275347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学在现代社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下面是 _为大家的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人们在平时说话、写文章运用夸张时,要能扬其长、避其短,趋其利、避其害,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汉语言学;应用 1、汉语言学中夸张的定义 我们知道,所谓夸张,就是根据情感抒发、事物描写的需要,对事物的某一方面做背离或超越现实的描述,以收到突出形象、渲染感情等效果,使人获得对事物的深刻印象。从夸张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其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情

2、感抒发的需要,也就是说当修辞主体处于情绪和情感的强势状态,即激情状态时,所产生的宣泄主观情意的需求。其次,夸张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所做的背离或超越现实的描述,并不是全体事物。最后,夸张的作用是通过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超常规的、生动形象的描述,使事物的特征、本质得以强调突出。 2、夸张的语义要素 2.1夸张的基本语义要素 夸张辞格具备三个基本语义要素即夸张物、夸张形象和夸张点。夸张物是夸张点赖以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夸张中的被陈述对象。它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绪或感受。夸张形象指在夸张物的基础上经过变形或超常组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形象,它往往是具体的,新奇的,并渗透着表达者浓厚的主观色彩。

3、夸张点是夸张物中被突出强调的某种属性,有是夸张形象中的灵魂,它是夸张形象用以陈述夸张物的核心内容。例如:(1)褚哲学家很贪婪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险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镜。(钱钟书围城)这里夸张物是褚哲学家,夸张的形象是突破眼眶,迸碎眼镜的大眼珠,而夸张点是褚哲学家的好色。(2)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棍飞将来,把这一水火棍一隔,丢出九霄云外,跳出一胖和尚来,喝道:“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施耐庵水浒)这里的夸张物是胖大和尚;夸张形象是雷鸣也似一声,火棍被丢出九霄云外;夸张点是胖大和尚力大无比。语言

4、表达中,夸张形象通常必须在表层结构中体现出来,而夸张物与夸张点有时可隐可现。读者通过夸张形象去感受和认知夸张物某一方面的属性与特征,会比常规的表达更加深刻。夸张的修辞效果集中体现在夸张形象上,相对于平直的叙述和抽象的分析,它更具形象性,语义上也更为显豁。同时由于夸张辞格抛弃了常规的表达,通过扩大、缩小等方法,对夸张物本身作了极大的变形,使这一形象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夸张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主观感受,还可以是一个事件。以具体事物来作夸张物的,在夸张辞格中占有较大比例,夸张形象所凸现的是夸张物的某一特征或属性;以主观感受作为夸张物的,夸张形象的主观色彩非常浓厚,是说写者当时某种特定情感

5、蓄积而不抒不快的内在心理在语言上的反映;以事件作为夸张物的夸张,往往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无中生有,节外生枝,通过一个背离客观实际的故事的叙述,来讽刺和刻画某种社会现象。夸张,只能夸张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性质,或特征,或形状,或感受,而不能面面俱到,夸张点起到了架沟夸张物与夸张形象之间的桥梁作用。 2.2夸张的语义基础 根据夸张语义三要素的关系,夸张可分为实体夸张和虚体夸张两种模式。实体夸张中,夸张形象往往是对夸张物全部或某一外部特征的扩大或缩小;虚体夸张重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夸张物本身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从语义层面看,无论是实体夸张还是虚体夸张,夸张的构成都是夸张形象对夸张物语义特征

6、的一种凸现。采用夸张手法所创造的夸张形象与客观事物之间必然存在一定差距,夸张的作用就在于以这种合乎情理事理的差距去凸现事物的某种本质特征。夸张点夸张物,是夸张物的某一特征或属性,夸张形象是为了表现夸张点而生成的具体形象,通过膨胀的手法,将事物的某一点极度扩大或缩小,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夸张形象的真实性是夸张语义基础的主要内容,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夸张的条件和夸张的度。 2.2.1夸张的条件 夸张形象是由夸张点决定的,夸张物本身的性质也影响到夸张的幅度,夸张物的内在因素制约着夸张形象。夸张物的内在因素指的是夸张形象是否表现了夸张物的某一特性,夸张物中存在

7、这样的属性,才能生成相应的夸张形象。一个事物具有大的属性,才能生成大的形象;有丑的属性,才能生成丑的形象,不具备夸张物属性的夸张形象是不真实的。(3)昔韩娥东之齐,遗粮,过雍门,粥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棚,三日不绝。(列子汤问)这里说韩娥歌声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夸张的说法,但歌声的确有余音回旋的特征。所以说,夸张形象所表达的内容与夸张物的特征必须是同一范畴,否则也不能构成夸张。在分析夸张的真实性问题时,我们经常拿鲁迅先生的漫谈“漫画”中的一段话加以佐证:“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那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8、”1从构成夸张的语义基础这一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鲁迅所以认为“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主要是因为这个夸张具备了以下几个语义因素:燕山有雪,这是构成这个夸张的主要依据和外部条件;因为燕山很冷,经常下大雪,燕山的雪就相对地具有“大”的属性,这是构成“大如席”的内部因素。作者对“燕山原来有这么冷”的主观感受使他采用了夸张的表达方法。说“广州雪花大如席”是笑话,那是因为广州从不下雪,它就不具备“雪花大如席”这样的前提条件,因而不能构成夸张。 2.2.2夸张的度 作为一种夸饰,夸张具有审美意义的真实。因此夸张应该符合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原则,应该是艺术真实与客观真实的有机统一。应该说,夸张之所以感人,就在于

9、它实现了超现实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它只有在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特征基础上,才能实现对客观现实性的超越,才能使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在发话、受话主体的情感世界中得到了统一,从而创造了审美意义上的真实。对于夸张的度这个问题,笔者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论述,这里不再展开。总之,夸张必须要适度。也可以说,只要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真实,这个夸张就是适度的。 3、夸张的运用原则 恰当地运用夸张,可以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但是,夸张不当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因而,运用夸张要注意几个问题。 3.1夸张要明显 夸张要明显就是要人一眼就看出夸张的存在。例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人的头发无论如何不会有

10、三千丈长,明显是夸张,一眼就能看出。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渲染忧愁的深长,愁生白发,人所共知。而白发竟达三千丈,可以想象作者的愁思该有多么深重! 3.2夸张要有节制 夸张要言过其实,但并不是夸的越厉害越好。夸张是通过超过想象的“实”,来表现思想或感情的“实”。夸张的本质仍是真实,即夸张是“言虚而情实”。因此,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说:“夸而有节”、“饰而不诬”2。就是说夸张要合情合理,要有节制、有分寸。例如, _在十六字令中这样写:“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里的“三尺三”就用得很有分寸。试想,说成“离天三丈三”好不好呢?如果写成“三丈三”,就不能给人以举手可以摸到天的感觉,不能突

11、出山的高;如果说成“三寸三”,又显得过分了,会给人一种站在山上被天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的感觉,又怎么能突出红军的豪情壮志呢?如果不是为了突出某种思想感情,不能唤起人们更深切的感受,那样的言过其实就不是夸张,而是夸大,是说假话,说大话,甚至是吹牛,会让人感到虚妄不实,荒唐可笑。例如:一个南瓜赛地球,架到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世界又多一个洲。显然这不是夸张,而是吹牛。西晋著名学者左思在三都赋序中讲到:“美物者,贵依其木;赞事者,宜本其实。”3只有深刻地掌握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又能把握夸张的分寸,才能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3.3夸张要新颖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

12、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夸张也是一种创造。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别致,要有创造性,不落俗套。如果一张嘴就是“垂涎三尺”,一提笔就是“笑破了肚皮”,就会让人感到庸俗,没有新鲜感。比如,一般人形容公共汽车上人多、拥挤,总是说“挤扁了”,“连立足之地也没有”等等,很平淡,没有新意;而有人却说:“车厢里的人都被挤成像片了。”人当然不会被挤成“像片”,但这样写,既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又让人闻所未闻,耳目一新。 3.4夸张要与语境相适应 夸张和语境密切相关,并非任何一种语体都可以用夸张的。一般来说,在文艺语体、政论语体中,比如诗歌、散文、小说中可适当运用夸张;而在公文语体和科

13、技语体中,比如思想汇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便不能用夸张。例如,下面两例都是写“烟囱”的高大,但由于语体不同,言语风格迥然不同:(4)建筑工地上,一座又高又大的烟囱正在施工。它的底部直径有15米,可以停放8辆大卡车;它建成后的高度有210米,等于80多层的楼房那样高!国际饭店是最高的楼房,有20多层,可烟囱比国际饭店还高出3倍多呢!(少年科学xx年第8期)(5)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伸到白云深处。(柯蓝早霞短笛:烟囱)例(4)内容属于科学,没有用夸张,而通过数字和实实在在的比较说清楚这个烟囱到底有多高。例(5)烟囱是一篇文艺散文,写烟囱的高大,是为了渲染一种宏伟壮观的气

14、氛和表现工业建设蓬勃向上的景象,用具体数字来说明烟囱的准确高度就不合适宜。“伸向天空”、“从地下长出来的”、“伸到白云深出”,是夸张的形象描写。综上所述,人们在平时说话、写文章运用夸张时,要能扬其长、避其短,趋其利、避其害,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_ 1、地方工程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覃宏;常玉荣;教育与职业xx-05-1512 2、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彭巧燕;教育与职业xx-08-2112 摘要:实现教学信息的交互性流媒体教学信息不仅可以进行点对面的传播,而且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传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一部分内容的

15、掌握情况,而随时调整流媒体中的视音频数据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 1引言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各种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与流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形式,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尝试成果,但是依然存在深度挖掘与整合的必要。笔者认为在探索汉语言文学课程与流媒体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流媒体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从而充分挖掘出流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使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影视流媒体技术相结合,推进汉语言文学教学信息与流媒体技术的深层次整合。本研究主要分析流媒体技术与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三种整合形式,希望能够为流媒体技术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及其他课程

16、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2流媒体技术与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形式研究 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流媒体技术的整体运用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通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特征等,当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看流媒体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感受文章的内涵,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比对影视作品与纸质作品之间的差异性。当学生在对文章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之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自觉地以一种批判的视角去审视影视作品,分析纸质作品与影视作品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地为涉奇或看热闹来看,而是带有一种强烈的目的性进行比较、揣摩与探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影视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