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2215445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二地理(文科)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至7页,第二部分8至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标号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内容也不能超

2、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习近平主席提出。图1为“一带一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图11、“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分布的气候类型有A.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2、7月份,某轮船由南向北

3、航行到“海上丝绸之路”S处时,船员记录的情况,可信的是A.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B.沿岸地区生长茂密雨林C.轮船航行顺风顺水 D.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3、“一路一带”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是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A B C D图2为某国地理简图,据此完成46题图24、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领土跨越欧亚两洲 B.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欧洲C.传统上为亚洲国家 D.农业产量稳定,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5、该国气候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极地气候 D.温

4、带季风气候6、该国海岸线漫长,但却以铁路、管道运输为主,其原因是A.大部分海岸线纬度偏高,沿岸气温较低,港口易封冻B.该国货流以各类矿产为主,使用铁路、管道运输运费更低C.该国以内需为主,无需大量跨海运输D.该国陆地地形平坦,管道及铁路更易铺设图3为某国地形图,据此完成78题。7、该国的地形特征可以表述为A.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向东降低C.平原、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向东降低8、该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其中地中海沿岸盛产A.小麦 B.水稻C. 苹果 D.葡萄图4图3图4为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910题。

5、8关于也门所在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温带荒漠带 D石油资源丰富9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其形成的原因是A. 岛上平原面积广大 B. 岛上火山活动频繁 C. 岛屿和大陆长期隔绝 D. 岛上居民长期培育图5为某大陆等温线()图,图6为该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据此完成1113题。图6图511、图5中所示气温和气压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12、图6中可能出现降水的地点是 A. Q B. T C. S D. R13、图5中A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最突出的优点是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6、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较低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强,市场适应性强图7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图7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该剖面穿过世界上最高的高原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该剖面走向为东西向15、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B.工业发达,需进口大量铁矿石C.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D.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图8为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618题图816、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A.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B.以

7、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C.西南地区主要以昆明为中心分布在云南省D.东北地区数量最少17、影响图中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综合实力 B.劳动力数量 C.自然资源 D.开放顺序18、北京和其他地区相比500强总部多的最大优势是A.水路交通便利 B.经济发达,人口众多C.高科技力量雄厚 D.良好的农业基础图9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据此完成1920题19、图中沿MN一线的地形地势分布特点是A.中部地势较低,东西部地势较高B.中部地势较高,东西部地势较低C.中部为山地,东西部为平原D.中部为平原,东西部为丘陵20、图示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突出优势是A.光照充足 B.土壤

8、肥沃 C.降水丰沛 D.热量充足图9图9秦岭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图10为秦岭南坡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表示海拔不断升高的不同区域,据此完成2123题。图10图1021、关于这条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B.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D.是0等温线和600毫米降水量的分界线22、该山坡土地利用类型种类最为单一的区域是A. B. C. D. 23、对秦岭南坡土地利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耕地面积比重随海拔上升不断地减少 B.城市工矿用地比重随海拔上升不断地减少C. 带因水热条件减弱导致林地减少 D.该山坡土地利用

9、的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 图11为“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图1124、该地理事物最有可能是A.甜菜 B.黄土 C.盐碱地 D.荒漠化土地 25、关于该地理事物分布最集中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B.主要位于半湿润区C.地表形态主要为风成地貌 D.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 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投资建厂以来,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富士康公司已遍布我国多个城市。图12为富士康集中的四大分布区。2010年8月起,富士康科技及集团产业开始转移到河南省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据此完成2628题。郑州郑州图1226、富士康在我国的

10、四大集中分布区主要:A.沿海、沿河分布 B.沿铁路线分布C.接近原料产地 D.分布在科技发达地区27、集中分布区中与其他三地相比,最大的优势是A.劳动力丰富,地价低 B.接近消费市场C.水路交通便利 D.国家政策优惠28、富士康转移到河南省的结果是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 B.增加了生产成本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D.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 图13为2010年山西省工农业产值构成(%)图,据此完成2930题。图1329、该省的主导工业是A.机械制造 B.有色冶金C.能源工业 D.轻纺工业30、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该省

11、应采取的改造措施是A.调整产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C.发展有色金属 D.实行产业转移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31、孟加拉国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材料1:图14为孟加拉国简图,图15为K城的气候资料图 图15图14 材料2: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孟加拉国的气候极适于黄麻的生长,是世界第一大黄麻出口国材料3:孟加拉国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从2003年起,中国就已

12、成为在孟加拉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对孟加拉投资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及与之相关的机械设备等领域。(1)该地区气候类型是 ,其 的特点有利于黄麻的生长,黄麻浸沤的生产工序主要是利用了当地 的条件(6分)(2)分析孟加拉国发展经济的优势地理条件(4分)(3)分析我国大力投资孟加拉国的意义(4分)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材料一:图16为我国某省简图 , 该省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材料二:该省南部山地为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区,名茶好茶迭出,以黄山毛峰为代表的茶叶在中国十大名茶之中就占了三成。(1)分析该省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6分)(2)分析该省南部山地盛产好茶的原因。(6分)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