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设计—谈我设计的黄山温泉(作者,张松木,现任广州沐方温泉设计建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东沐方温泉研究院院长)黄山温泉古称汤泉,又名朱砂泉,灵泉温 泉 位 于 紫 石 峰 南 麓 ,汤 泉 溪 北 岸 , 海 拔 650 米 黄山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称为“黄山四绝” ,199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黄山温泉景区得名于温泉资源的存在,而黄山温泉得益于历代温泉文化的熏陶,因此,黄山温泉成为黄山文化不可分隔的一部分,可称为“文化温泉”黄 山 温 泉 自 古 以 来 就 被 人 们 看 作 是 一 股 神 秘 之 水 , 是 非 同 凡响 的 一 处 名 泉 黄 山 温 泉 含 有 不 量 的 硅 、 钙 、 镁 、 钾 、 钠 等 对 人体 有 益 的 氧 化 物 , 对 治 疗 皮 肤 病 、 风 湿 病 、 肠 胃 病 等 确 实 有 一 定的 疗 效 黄 山 温 泉 的 水 质 透 明 , 洁 净 澄 碧 , 其 味 甘 美 , 可 饮 可 浴 《 图 经 》 里 这 样 说 : “黄 山 旧 名 黟 山 , 东 峰 下 有 朱 砂 汤 泉 可 点 苦 。
清 朝 王 洪 度 所 著 《 黄 山 领 要 录 》 中 记 载 : “天 下 泉 不 借 硫 而 温者 有 三 : 骊 山 以 矾 石 , 安 宁 以 碧 玉 , 黄 山 以 朱 砂 ”黄山温泉规划理念和指导思想突出文化主题,打造精致品位温泉突出黄山文化的主题特征,充分挖掘黄山温泉的历史人文典故与文化沉淀,以黄山的“名人、名曲、名诗、名典、名茶”为主题,与温泉沐浴相结合,赋予温泉文化内涵,体现“天下名泉”特色在温泉区规划了三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寓意不同的文化底蕴,如名泉区体现了黄山温泉的名人文化,神泉区体现了黄山温泉的养生文化和闲适意境,仙泉区侧重于现代温泉的水疗和温泉 SPA 功能达到“赏景、品茗、浴泉、古乐”精致温泉场景意境部分重点产品介绍名泉区(休闲温泉区)轩辕泉位于区中心位置,作为大型温泉池,是游客的主要集散地采用中温,在池中央设置高温区,增加人们对于温度变化的乐趣黄山原名黟山,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因唐玄宗信奉道教,推崇轩辕黄帝,坚信轩辕皇帝是在黄山温泉中沐浴七七四十九天后,得道成仙的,随将黟山更名为黄山,享誉中外的黄山的名字由此而来根据以上典故设计项目主打产品“轩辕泉” 。
为增加情趣,周围布置了温泉源、三温池、露天休闲,中心位置:古乐表演台--轩辕台--轩辕雕像—轩辕泉,成为名泉区的标志性景观,泡泉过程中休憩,品茗,感受轩辕文化,欣赏着古乐的美妙旋律,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直至看见周围欢跃的人们,才领悟时代已过黄山处处留下的是文人墨客对于温泉的惊叹,将文人的这些感受融入我们的温泉之中唐 代 大 诗 人 李 白 , 在 他 《 送 温 处 士 归 黄山 白 鹅 峰 旧 居 》 诗 中 写 道 : “归 休 白 鹅 岭 , 渴 饮 丹 砂 井 …… ”唐 朝 著 名 诗 人 贾 岛 在 《 题 黄 山 汤 泉 》 中 , 曾 有 赞 黄 山 温 泉 有 使 白发 变 黑 的 神 效 : “一 濯 三 沐 发 , 六 凿 还 希 夷 , 伐 毛 返 骨 髓 , 发 白令 人 黟 ”黄 山 温 泉 在名泉区设计了两大特色组合:名泉组合和诗泉组合,共 9 个小汤泉,围绕中心大温泉池点式分布名泉组合包括霞客泉、太白泉、贾岛泉、朱彦泉、薛邕泉;诗泉组合有:甘泉、香泉、寿泉、丹砂泉周围附上诗句,道出温泉的出处神泉区(养生温泉区)利用黄山的花、木、草、药及四季景观变化与温泉相结合,形成特有的黄山养生温泉。
体现中医学的养生观:讲究“形与神俱, ”,“形神合一” 、 “养神为上”的理念(安定情志,调摄精神) ,通过自然环境的营造和养生温泉产品的设置,打造一个“静心、养生、怡神”为境界的养生温泉区仙泉区(放松温泉区)通过高档温泉理疗、水疗和各式温泉 SPA(泰式、印式、中式等)产品的设置,形成极至享受、奢侈的放松温泉,让游客体验到飘然欲仙的感觉黄山温泉设计和建成已有几年了,现在看来在一些理念表达及施工中都仍存在一些缺陷但黄山温泉作为中国最富盛名的温泉之一,有幸主笔做了该项目的设计,以上对黄山温泉做了一些简单介绍,抛砖引玉,愿业内同仁,社会各界关注养生,热爱温泉的朋友多提宝贵意见,愿一起共勉,一起为了 21 世纪的温泉精神来---关爱健康,关爱自己,关爱别人,关爱未来广州沐方温泉设计建造有限公司 张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