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谈语文教研组教师学习力发展途径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2138843 上传时间:2020-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谈语文教研组教师学习力发展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刍谈语文教研组教师学习力发展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刍谈语文教研组教师学习力发展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刍谈语文教研组教师学习力发展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刍谈语文教研组教师学习力发展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谈语文教研组教师学习力发展途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刍谈语文教研组教师学习力发展途径卢远春中国教育报 曾刊文指出: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对学校而言,教研组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职能部门,是一个观念转变、实践演练的培训基地,还是一个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的研究组织。然而当前许多学校的教研组作用在弱化,出现了“教研组织行政化、 教研功能单一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的问题,教研

2、组建设只是听取行政指令, 随波逐流。 如:教研的主题没有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有不少教师还是只重视完成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不少学校缺乏教学研究的氛围, 只按照“考什么、 教什么”的思路, 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行为,不开展学科整体的发展研究,没有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实施好新课程,认为投入教学研究是事倍功半的事,缺少研究的内在动力。因此, 重树教研新理念, 发展、丰富和完善学校的教研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 实施者和创造者。 为此,我们必须增强教研组教师的学习力,想方设法谋求再发展

3、。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势, 立于不败之地。一、建立理论、业务学习制度,拉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一种需要。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阶段层次的需要,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每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专业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语文专业内涵,提高语文专业水平, 从而达到语文专业成熟的境界。语文教研组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必须从教师自身出发,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4、和专业水平等,并在此基础上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理论和业务学习是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提高语文教师学习力的前提。 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犹如鸟的双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碰到的问题越多, 教师心中的困惑也就越多。比如,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目标, 如何把课改理念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如何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如何制定校本教研制度,等等。上述有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指导。因此,语文教研组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构建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氛围,精心选用如教师

5、走向成功的 22 条军规、给教师的100 条新建议、杜威教育名篇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以及各个板块教学、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策略、怎样听课、评课、说课等语文教育理论、语文业务学习资料,在计划、形式、时间、检查、落实和效果上做出了规范要求,不让理论、业务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理论、业务学习的学习,能让老师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理论、业务学习成为每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让阅读和学习融入到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有效地促进语文教研组教师学习力的发展。二、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产生语文教研组的创造力。如果说,教育理论知识的吸收是教师

6、学习、提高、发展的主要途径的话,那么,教学研究则是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是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提炼和升华,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提高语文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最快捷的途径莫过于建立集体备课制度,1促使教研 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 ,推 教学、研究、 修一体化,真正成 一个充 生机和活力的学 型 。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 放春 园。集体 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 ,可以提高教学效益, 源共享, 并能 把知 源 化 知 本。 在集体 中教研 成 践 不断地切磋、商 、 、 践、反思、修改、再 、再 践、再 的循 程,目的是通 “磨”达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 践的融合。磨 的着眼点是 教

7、 感受到 一 从 到 后 全 程的精 研究 是怎 的,体会教学中的 是如何 生又是如何解决的。磨 的重点是磨教学 ,关 是看教学行 的改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 的 活 不 展 了大家学 能力的自主性、能 性, 而且在集体 中,教 各抒已 , 极交流,通 “深度 ”,共享信息,重新 造自我,超越自我。个人的知 在 性知 和 性知 相互 化 程中逐 上升, 大 的知 , 而提高了知 使用的效率,从中 生教研 的 造力。三、运用 例研究的情境学 ,提高 文教 的 堂吸引力。建构主 ,学 不是 得某种 知符号,而是参与到真 情境中去的活 。各国 培 的 也告 我 ,教 的有效学 不是 概念的 和新理

8、的接收,而是在生 、 活的案例背景下的情境学 。正是生 而 活的案例架起了 家理 系 和教 践 系 之 的 梁。近年来, 文教育研究的 志充分 到了 例研究的理 价 和 践意 ,如: 文学 “案例 ? 文 程建 ” 、 中学 文教学 “知行合一”与 “ 例研 ” 、 文建 “新 程新 堂 ?案例” 板 ,中学 文参考“教学 意” 等,以及人民教育 、教育科学 等 志都 表了大量的 堂教学 、教学 及其 。因此,运用 例研究的情境学 ,可以 大程度地提高 文教 的 堂吸引力。在集体教研 程中, 我 有意 地 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 例 况 像, 然后拿到 或教研 学 、解剖,以便在更大范 内集思广

9、益, 效益。比如:我 在 致解析 秀 文教 的名 ( 王荣生案例研究 桂 老 研 ,体会到 桂 老 所授的安塞腰鼓有 一个特点:不同的学生,甚至不同的年 ,她都可以上。她的 在 堂教学流程的疏 ,比如在 学生 合具体 句探究本文 言特点 ,要求学生圈出 “安塞腰鼓的豪 、奔放、激烈,西北 子生命中奔 的力量,以及要冲破束 、阻碍的 烈渴望” 种感 更 烈一些的句子” 一 和“ 和句式的特征”以体会“感情与表达形式之 的关系” 一 。 感 烈的句子,可能有的班 圈得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和句式的特征,有的学生 得少一些、浅一些,有的多一些、深一些, 里有很大的 余地。 句 , 不同班 、不同学生

10、都按流程的方向在学 ,都 了学 的 程,都能 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他 所 得的,是他 能 得的,而不是老 硬塞 他 的。 桂 老 的 抓住了 教学的 。 教学的 ,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而教学内容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 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流程 点的有方向的生成。通 以一 的全程或片段作 案例 行解剖分析,我 从中找到成功之 或是不足之 ,或者是 堂教学 践活 中特定教学 的深刻反思及 找解决 些 的方法和技巧的 程。 即如何 理教材、 教学方案才体 新 教学理念? 堂探究活 如何 才有效?各种 型的 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 型特征的教学班 堂教学如何 ? ,运用 例研究的情境学 , 教 学会有目 、有

11、方法地 范地研究 堂教学的改 , 大限度地提升 文教 魅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四、倡 教学反思, 文教 的可持 展力。著名教育家叶 教授 ,“一个教 写一 子教案不一定成 名 ,如果一个教 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 名 。”由此可 ,教学反思 教 的成 有多么重要。其 2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反思、重建。教师作为实践者,与一切专业理论研究者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知识和思想, 是有着理解能力、 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应该结束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取而代之主动的新形象,即成为“反思型”教师。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

12、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语文教师应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法,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对教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不断了解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正基于此, 我们把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作为校本教研的起点和最基本的教研方式,强调教师要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

13、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实现语文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力 。五、研究教学问题,提高语文教师的学术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精彩评论:“教育科学, 只有当它去研究和解释那些最细微、最复杂的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时候,才会成为一门确定性的科学和真正的科学。”语文教师应该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只有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专业发展的行动学习,才能很好地把实践和学习结合起来,使学习成为工作中的一个部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又在学习中得到解决。在继承和变革过程中,语文学科积累了众多矛盾, 比如: 语感与语理的矛盾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阅读、 背诵、写作以培养语感, 与事实上彻底抛弃语法、不管基本的语言规律,以致新课程语文教学缺乏原理与主体知识的矛盾;人本与文本的矛盾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文本平等对话,对话过程中师生的个性化体验与文本的内在凝结之间的矛盾;课堂教学三维整合的矛盾课堂教学因为要整合“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导致顾此失彼或者面面俱到,由此产生的三维之间不能融合的矛盾;自主、 合作、 探究的名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