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09632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A 卷阅读理解(共 40 分)(一) (17 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2、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 (2 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 分)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无论魏晋( )处处志之( )3 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 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语是,现在的常用义是 。 (3 分)4

3、、给桃花源外的图景取个名字。 (2 分)_5、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3 分)_6 翻译句子。 (2 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 写出渔人和桃花源中的人在酒桌上的对话,要求写出双方说话的神情态度。2(3 分)_(二) (12 分)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a 老有所终, b 幼有所长, c 矜、寡、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8 本文选自 ,其作品大多反映了 思想。 (2 分)9

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 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其能,讲信修睦。10“壮有所闻”这句话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应把它还原到_(a、b、c)处,理由是: 。 桃花源记中与该句话意义相通的句子是: 。 (3 分)11、指出本文的结构特征:(2 分)12写出与加点词词义相同的成语。 (3 分)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B 卷(一) (14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5、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3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 分)(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问今是何世当是时,妇手拍儿声C不复出焉皆出酒食D 设酒杀鸡作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6、弗得则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2 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2分)5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6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 ,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

7、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 分)答: 7渔人偶遇桃源, “处处志之”,最终却“ 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分) (二) (13 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许。中 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4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 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

8、属。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而 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护,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戍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1 分,划 3 处)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9.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 分)高可二黍许: 雕栏相望: 两膝相比: 矫首昂视: 10.翻译下面句子。(224 分)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1.本文按 顺序来介绍核舟,

9、可从 等词语中可以看出。(2 分)12.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2 分)_ _13.选文中哪些说明可看出雕刻家技艺精巧?请任选一例作简要分析。(2 分)【三】、内外链结(一)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2429 题。 (10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

10、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5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1)出淤泥而不染 (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 (3)陶后鲜有闻 (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 16【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2 分)17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 分)18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

11、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2 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3033 题。 (共 6 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 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1 2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 分)(1)有仙则名 ( ) (2)惟吾德馨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

12、意加点的词。 (2 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1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 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622 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 ,一在“陋巷” ,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2 分)【四】、课外徜徉(7 分)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 执桴鼓,若寒 冻 不胜者。23给加点字注音。 (2 分)季弟( ) 山坳( ) 城巅( ) 洞敞( )24下列兄弟排行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1 分)A季 叔 仲 伯 B仲 季 伯 叔C伯 仲 叔 季 D叔 伯 季 仲25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指出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向背皆山 向背:(2)楼门洞敞 洞敞:26 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2 分)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A拿起鼓槌,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B拿起鼓槌在打鼓,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C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