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篇目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09630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篇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篇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篇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篇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篇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篇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篇目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杜甫诗三首复习总结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绵绵不尽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高大秀美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极高幽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极望)抒发抱负一、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与李白并称“李杜” 。二、给下列字注音:岱( ) 夫( ) 了( ) 曾( ) 眦( )三、赏析: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

2、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一样,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四、文章主旨: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

3、忧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思念家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叹息衰老)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国破山河在 国都,指长安 浑欲不胜簪 简直 二、题目中“望”字的两层含义1、望春城败象 2、对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三、简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任选其一)1、这两句诗用反衬手法,更加突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作者对花落泪,见鸟惊心。“溅”和“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2、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落泪,鸟恨别而惊心,移情于物,寄托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四、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4、金”此联写作者思念亲人的深情,在战争持续不断的情况下,诗人观念亲人的安危,家书又一时难至,诗人是何等担心,盼望的心情是何等急切啊。五、简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因为忧愁而经常“搔”头,使满头白发越来越短少,稀疏得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诗人那一年仅 45 岁,其苍老之态如此,可见他忧国、伤时、思家之切。六、文章为我们描绘的一个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七、文章主旨: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八、默写填空1、 望岳一诗中表现泰山神奇秀美、高大巍峨的句子是: , 。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2

5、、 春望诗人移情于物,表达自己忧国思家之情的诗句是 , 。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 。3、 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妇”和“吏”尖锐矛盾的句子是 , 。表现老妇人一家家破人亡,为国做出巨大牺牲的句子是 , , 。 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 , 。21桃花源记复习总结一、注音 缤纷( )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垂髫( ) 间隔( ) 叹惋( ) 语云( ) 诣太守( )二、重点词语解释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仿佛若有光 才通人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具答之 便要

6、还家 咸来问讯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便扶向路 及郡下 诣太守 遂迷 欣然规往 后遂无问津者 三、一词多义志 处处志之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寻向所志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寻向所志 舍 便舍船 寻病终 屋舍俨然 四、古今异义鲜美 古: 今: 交通 古: 今: 绝境 古: 今: 妻子 古: 今: 无论 古: 今: 如此 古: 今: 不足 古: 今: 五、翻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复前行,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 ” 六、成语: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怡然自乐、与世隔绝、世外桃源七、文章线索: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八、文章主旨:全文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美好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九、默写填空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是: 3、突出桃花源人生活恬静美好的句子: 4、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十、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十一、从文中

8、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地方?“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22短文两篇复习总结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开头设喻,以虚称实,运用类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 “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居住环境:清幽雅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人物:贤良儒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

9、,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陋室不陋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二、注音 陋( ) 铭( ) 鸿( ) 儒( ) 馨( ) 牍( )三、解释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无案牍之劳形 四、翻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二、默写填空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雅的语句是: 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语句是: 文中点名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文学常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