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09516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 刘久梅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 分)1、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 ) (2 分)A触(c)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样子)心里感到悲伤。 凑(cu)合:将就。B低眉顺(shn)眼:形容心情惆怅的样子。 取缔(d):明令取消或禁止。C从(c ng)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猝(c)然:突然,出乎意外。D情有可圆(yun):在情理上说得过去。 尴尬(gng):神色、态度不自然。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2 分)(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明白。 ( )(2)表示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 ( )(3)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 )(4)穷困

2、愁苦而颓废、失意。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B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D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4、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6 分)潇湘馆 丫环紫鹃 葬花 红楼梦人物:赤兔马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人物:海难 荒岛 “星期五” 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5、下面一段文字横线所缺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文章和别的艺术品一样,必须求精,出奇制胜。 。一首五言绝句只有

3、20 个字,可是写得精辟,亦足以传之千古,短而精比长而不精要好得多。A文章当长则长,当短则短 B长篇如是,短篇也如是C短篇如是,长篇也如是 D长篇大论有时并不受欢迎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连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B朱自清背影 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C钱钟书围域 小说D余秋雨信客 小说7、按课文内容填空。 (3 分)(1)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句中“她”是作者_笔下的_。(2)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句中“他”是作者_笔下的_。(3)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

4、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 句中“他”是作者_笔下的_。8、用常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3 分)(1)他的数学知识已达到大学课程。(2)这次期中考试,他每门功课平均在 90 分以上。 (3)他的父亲享年 83 岁,仍然精神抖擞。9、口语交际。 (4 分)张芾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程杜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 张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_。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1)程杜的话言外之意是:_(2)张芾该怎样说才得体:_10、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 20 字) 。 (2 分)最近

5、,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 747 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 118 个,约占总数的 16。在这118 个招牌中共有 326 个不规范字。由此看来,_。二、阅读理解(40 分)(一)(18 分)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

6、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本语段所属的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我们学过的 等课文也是选自该集子。 (2分)2、 “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衬托出阿长的_, “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可见“我”认为阿长_, “高兴地说道”这个_描写则写出了阿长能对“我”有所帮助的_心情, “三哼经”说明阿长_,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_”表现出“我”的无限欢悦之情, “敬意”确乎因_而生;

7、加横线的句子是_句,充分肯定了阿长之长。 (4 分)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请你想像一下“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2 分)_ 4、作者为什么认为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2 分)_5、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_6、写阿长买来山海经 ,在阿长身上写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写_,把想像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_,却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靠前面铺垫蓄势,后面称颂烘托。(2 分)7、在你的生活中,肯定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请你运用掌握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手法,对其做简要的描写(100 字以内) 。 (4 分

8、)_(二) (12 分)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9、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现了_,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心情抑郁。 (224 分)2、选段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 分 )答:3、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人物 ,地点 ,事情的经过 ,结果 。4、选段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了“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B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 “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困顿。C着力刻画父

10、亲生活方式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5、选段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 ,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3 分)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 “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6、选段中写父亲走路“蹒跚” ,这是因为父亲 。段末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其作用是 。 (2 分)7、这段文

11、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有下面几种理解,从中选出两项正确的。( )(3 分)A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 “父亲”的形象。B这段描写说明父亲对儿子特别溺爱,不大放心。C “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D背影深刻地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特深。E背影反映了父子之问的深厚感情。8、用曲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2 分)9、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2 分)第一次_第二次_10、 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2 分)(1)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_(2) “进去吧,里边没人。 ”_11、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 分)_(三)(10 分)零点降生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里就有一个零点出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是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惰性的驱使下,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一次,母亲被我气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