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实用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09087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实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实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实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实用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实用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实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实用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出现的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把握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2、学习夸张、讽刺的手法,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3、学习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学习重点: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意义。学习难点: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

2、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 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 创作活动。 毕业后,他一 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四十四 岁,但在他二十五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 剧。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 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 、小市民、知 识分子、工人和 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他

3、的 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炼的手法,幽默的笔 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有人评 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 这句话道出了他在 语言文学上的高深造诣。2、解题和介绍创作背景:2装在套子里的人 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 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我 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 1898 年。十九世纪末,是俄国 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当 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 1898 年,列宁在彼得堡

4、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级,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同情, 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在他的作品里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 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在 这篇小说里,作者塑造了 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生活,极端恐惧和反对生活中任何发展变化的典型人物,并明确表示了

5、“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尽管契 诃夫由于他的民义主义世界观的局限, 还不了解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还认识不到改造旧社会的革命道路,但他却预感到社会要发生巨大的变革,坚信社会光明的未来。3、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1、第一部分(开头到“也是苦事”),从 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写他的“套中人”的特征。 2、第二部分(从“可是”到“起过床”)写别里科夫同华连卡婚事的失败,进一步揭露“套中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动。 3、第三部分(从“过了一个月”到结尾),写 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现

6、实里“套中人”还有许多。34、理解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作用理解词句含义,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文章这个整体,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考虑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联系文章的创作背景或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5、幽默讽刺手法:幽默,指的是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 过比喻、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笔法批评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乖缪和不通情理的现象的艺术表现手法。用巧妙的、出人意料的人物 对话或人物的自我揭露,引起读者的哄笑,达到批 评

7、、暴露的目的。轻松发笑是幽默的外壳,透彻精辟的说理是幽默的内核。讽刺,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用 讥刺和嘲讽的笔调揭露、 谴责社会生活中反动、腐朽的或落后的现象。它往往采用夸张或对比的手法,与不同事理的描写,暴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及其可恶与可笑之处,达到贬斥和否定的目的。由于讽刺的具体对象不同,其 态度和方法也有区别,对于敌人或反动事物要无情鞭挞,对人民内部的落后现象则应善意批评。 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否准确恰当,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和对被讽刺事物的辨认程度。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胆怯( ) 怂恿( ) 祈祷( ) 噩梦( ) 游说( ) 讥诮( ) 促狭鬼( ) 憎恶(

8、 ) 削铅笔( ) 陶冶( ) 辖制( ) 孤僻( )谗言( ) 吃荤( ) 规矩( ) 撮合( )2、解释词义六神不安: 安然无恙: 心慌意乱: 4战战兢兢: 平心静气: 相安无事: 二、研习小说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别里科夫是一个学校的古代语言教师,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什么都要有一个“套子” 。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别里科夫什么思想性格特点?2、结合背景思考,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文中找出依据。三、研习小说第二、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全城的人都怕别里可夫,为什么华连卡姐弟不怕?为什么要写华连卡姐弟?2 “埋葬别里科夫”本是“

9、大快人心的事” ,可我们却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 ,“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3、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5四、总结归纳:1、总结归纳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2、小说自始至终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刻画别里科夫可悲、可笑、可鄙的性格。那么,小说中讽刺幽默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装在套子里的人达标训练: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鞭笞 (t) 塑造(s) 胆怯(qi) 削铅笔(xio)B祈祷(q) 难堪(kn) 怂恿(cn) 契诃夫(h)C孤僻 (p) 撮合(cu)

10、 讥诮(qio) 怔怔(zhn)D滑稽 (j) 周济(j) 辖制(xin) 鲜见(xi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纯粹 荟萃 憔悴 哀声叹气 六神不安B祈祷 噩梦 通宵 战战兢兢 没精打采C降服 降伏 孤僻 平心静气 凭心而论D消遣 陶冶 荒唐 心荒意乱 筋疲力尽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既然政府还 没有发出_ ,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为了避免我 们的谈话被人家 误解_闹出什么乱子起 见,我得把我 们的谈话内容6报告校长。契诃夫生活在俄国 农奴制崩 溃和无产阶级革命_ 兴起的时期。A通知 以至 逐步 B通告 以致 逐渐C通告 以至 逐步 D通知 以致

11、逐 渐4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 幻城 和它的作者已 经被炒得甚嚣尘上的时候,再来谈论就难免有些狗尾续貂的尴尬。B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C重庆 十家医院准 备联合推出 电脑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三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D曾经 2010 年年初中国足球 队 30 完胜韩国足球 队的消息是那么的大快人心,可曾想中超四强在亚冠赛场上全面溃败于韩国球队。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 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

12、盖棺定论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B朝山进香是他们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 这里有他 们对超自然的神奇想象,有 对他人生存境遇的同情与理解,也有对自身理想生活的憧憬和期待。C近几年来, 红色文化日益深入人心,井冈山人开始意识到红色品牌的价值,纷纷抢注“同志哥”、 “红伢子”、 “黄洋界”等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商 标。D2011 年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纪念日和钱学森诞辰 100 周年纪念日,以“献礼”的名义,电影同时推出两个项目,一个是投资 6000 万的钱学森,一个是已经在北京开拍的盲人电影院。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胖子和瘦子 契诃夫在尼古拉地夫斯基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一个是

13、胖子,一个是瘦子,碰见了。胖子刚刚在车站上吃完 饭,嘴唇上粘着油,发亮,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刚跳下 车,拿着皮箱、包裹、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那是他妻子;还有一个眯起一只眼睛的、高个子的男学生,那是他儿子。7“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就叫起来, “是你吗?老朋友!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 着你啦!”“哎呀!”瘦子惊奇地叫起来, “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回,彼此打量着,眼睛里满是眼泪。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奇。“我亲爱的!”瘦子吻过以后说, “真是想不到!真是出其不意!嗯,好好瞧着我!还是跟从前那么漂亮!还是从前那样仪表堂堂,大少爷!天呐!那么,你怎么样?发财啦?结婚啦?你看,我已经结婚了 这是我妻子露易丝,她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的教徒这是我儿子纳发奈尔,三年级的学生。 这是我小 时候的朋友, 纳发尼亚!我们小时候是同学!”纳发奈尔想了一想,脱下帽子。“我们小时候是同学!”瘦子接着说, “你还记得从前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大家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为你拿纸烟烧坏一本教科书;我呢,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因为我爱搬弄是非。哈哈!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啊别怕难为情, 纳发尼亚。走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