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08774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内容设计( 海子中学:童顺元)教学目标1、 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 理解主题思想“亲情应该重于金钱”教 学 进 程活动一:导入 新课1、莎士比亚曾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啊,发光的,宝贵的金子!有时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当莎士比亚发现金子能让疯狂的人颠倒黑白,混淆美丑的时候,忍不住发出了上面的感慨。相信学习了今天的这篇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之后,你一定会对这句名言有更深的体会。活动二:家庭初体验1、 请大家高声朗读课文,这一家有哪些人?2、 家人对叔叔都有些什么别的称呼?这些称呼

2、是在什么情况下得来的?明确: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有办法的人那个小子、贼、讨饭的、流氓(卖牡蛎的、那个家伙)占钱赶赔钱盼、赞没钱躲3、小结初识课文我们发现小说紧紧围绕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展开,从过去与日俱增的思念到如今形同陌路的驱赶,他们对于勒真可谓是“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似陌路人”。这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没有爱的家庭,无所谓亲情,更无所谓牵挂。活动三:- 2 -3、 过渡语:在这样的家庭中,又会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谁?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他的?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老师做个示

3、例:“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作者采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的方法抓住了于勒衣着破旧的特点,可见他生活贫苦,是个可怜的人。明确: 叔叔于勒:一生坎坷,老年困苦,离家很近,亲人健在,自食其力,不拖累人,却得不到他们的爱和关心。“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请学生读读,品品,指导朗读,读出可怜的感觉。菲利普:虚荣、懦弱(羡慕两位先生请太太吃牡蛎的高雅风度,打肿脸充胖子请女儿吃)菲利普夫人:虚荣、吝啬、泼辣、有心计(能作到遇乱不慌、指挥若定,一面发狠地骂着于勒是“贼”、是“流氓”,一面果断地带领

4、着一家老小转移了“阵地”,脱离了“危险”。)4、小结:经过刚才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除了善良的“我”对叔叔抱有同情以外,他得不到亲人任何的爱与关心,因为亲情在菲利普夫妇的眼里只不过是两个冰冷的字眼,只有“钱”才是他们最亲最爱的人。由此,我们不难给这个对联加上一个横批:“金钱至上(嗜钱如命)”。这恰恰印证了莎士比亚的名言,有时只是一点点金子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活动四:拓展训练过渡语:经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作者描写人物的高超技巧,惟妙惟肖的外貌、活灵活现的动作、丝丝入扣的心理。这些都为我们的学习做了良好的示范。接下来就要请大家一展身手。请任选以下的一处情节,选择你认为合适的

5、人物,抓住他(她)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做适当地描述。(第 7 节)“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了。”(第 9 节)“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活动五:总结全文- 3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出色的人物描写功力,也认识到了金钱至上的观念把菲利普夫妇变得冷漠、庸俗、狭隘、自私,也把于勒的一生推入了悲剧的深渊。现实生活中,金钱确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们要学会在亲情和金钱间作出最明智的选择。正如伟大的歌德说的那样:“如果你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你失去了亲人,失之甚多-

6、 4 -参与式教学教案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海子中学:张元芬)课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授课时间 2010 年 10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教具重点 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一、导入。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三、读通。四、读懂。教师朗读艾青的爱国诗歌,请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句和诗人

7、。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配合图片简介杜甫及文章的写作背景。1、 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把文章读通顺,能流利地朗读全文。2、 能用简洁的语言解题。对学生的回答作归纳总结。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对照页下注释将文章读懂。2、 据文章内容为以下四幅图片排序,并学生回答,由此引出杜甫。根据预习简介作者及有关的写作背景。自由朗读全文,把文章读通顺,能流利地朗读全文。能用简洁的语言解题。指明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出错误等。全班齐读。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要求再读全文。先独立思考并小声朗读。分四人小组共同解决翻译中- 5 -五、精读。七、诵读。八、教师小结。九、布置作业。为其命名。对学生的回答作归纳

8、总结。学生再次默读全文,提出疑难问题。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群童为何抱茅?2 这时诗人着急,他说:“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 49 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3、 “归来倚杖自叹息” ,他叹息什么?4 “长夜 ”仅指诗人笔下的凄风苦雨的秋夜吗?让学生再读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写出第四小节中作者的心理活动。归纳总结文章的感情即主旨。请学生归纳应以怎样的情感来朗读文章。播放朗读录音。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并朗读教师寄语。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 ,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 的问题并交流答案。根据要求再次默读全文,提出文章中内容和语言上的问题。全班交流。根据要求读文章,并写出作者的心理活动。写作。全班交流。学生总结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情。学生归纳朗读文章的感情。听朗读录音。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板书提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秋风卷屋群童抱茅 忧国忧民课 后 小 结- 6 -夜雨湿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