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20265 上传时间:2017-06-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人类对动物本来都是生活在这个地球的,可是人类就是那么残忍,不妨看看那些伤害动物的案例。以下是 pincai 小编搜集并整理的伤害案例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案例人类生命不允许亏枉和伤害动物人类生命不允许亏枉和伤害动物,无论拘禁或使 其饥饿,或让其承担无法承受的工作等。一个女人进入火狱,因为她把猫关押起来,并不给它食物,也不把它放出,去寻找大地中的食物。一个男子因为一只狗进入 乐园。他发现狗耷拉着舌头,因为极度的干渴而舔湿土,他下到井里,用靴子装满水让狗饮用。安拉感谢了他,使他进入乐园。因此实践人生的正义、公正对待动 物,不要伤害动物人类生

2、命不允许亏枉和伤害动物至于对其它的存在物公正 ;我们所见到的存在物的活动,在大地里赞颂安拉超绝或在天体中赞美安拉。它们的运行是公正的运行,不急不慢缓缓运动。例如黑夜、白昼、月亮、星宿。因此安拉 说:“ 他们有一种迹象,我使2白昼脱离黑夜,他们便忽然在黑暗中。太阳疾行,至一定所,那是万能的、全知的主所预定的。月亮,我为它预定星宿,直到它再变成像干枯 的椰枣枝一样。太阳不得追及月亮,黑夜也不得超越白昼,各在一个轨道上浮游着。 ” 第 5 章 37 节 40 节 其 中有的公正集聚于增加或减少的活动中。例如海水和陆地,如果海水泛滥超过陆地,在陆地上生存的所有人将被消灭,如果海水减少、干涸,则在海水中

3、生存的动物 会死去。这些存在物,仔细观察它们的公正体现在习惯规律,它们起源生物和化学。就象在大地上爬行的动物。所有宇宙中的动物在其生涯中都集聚于公正的范围, 包括具有生命和活动规律,或没有生命但其运行。10.印度秃鹰 “危机 ”秃鹰,可谓是自然界中名号最响的“草原食腐者”和“飞行者” 。裸面、宽翅,食腐肉他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知道,那些腐烂的肉食,有些动物碰都不愿去碰。单看外表,秃鹰看起来都似“糙汉子” ,但不同种类的秃鹰,其新陈代谢却有所不同。近年来,印度次大陆上的秃鹰数量骤减,秃鹰濒临灭绝危机。而这场生态灾难的元凶竟是一种廉价的兽用止痛药。兽用止痛药双氯芬酸(diclof

4、enac)是一种用于治疗家畜,用作兽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一旦秃鹰扑食了服用过此药的家禽尸体,其肝脏就会受到影响,继而几天之内便会死于急性肾衰竭。秃鹰死后,人们对其进行解剖检查,发现在其身体组织内部残有双氯芬酸,而这也是导致其急性肾衰竭发作的主因。那些未食该类含双氯芬酸的3腐肉而死的秃鹰,则没有发现有急性肾衰竭的症状。经查,以上提到的这种物质就是导致东方白背秃鹰、长嘴秃鹰和细嘴秃鹰数量骤减的“元凶” 。10 年来,印度秃鹰数量骤减 95%这个数据是有史以来的历史最高值,令人震惊不已。继双氯芬酸问世之后大量秃鹰的中毒事件给印度秃鹰种群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2000 年,东方白背秃鹰、长嘴秃鹰和细嘴秃

5、鹰均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极危物种。秃鹰数量的骤减对印度人民的生活也产成了许多影响。例如印度传统的天葬仪式,因缺少秃鹰这一关键环节而无法正常进行,人们不得不斥巨资从观鸟园里借用其他鸟类来完成该仪式。印度政府已经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秃鹰危机问题有所缓解,成效显著。但不幸的是,由于执行不利,仍有人继续使用这种药物。双氯芬酸止痛药也可供人类使用,而这些药品也被农民们用于农业生产之中,这对秃鹰的生存更是造成了持续性的威胁。9. 阿根廷地区斯温氏鵟(Swainsons Hawk)的灭绝斯温氏鵟(Swainso

6、ns Hawk)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猛禽,它拥有卓越的飞行能力。夏季,它们栖息在北美西部地区。每年冬天,它们从潘帕斯草原(译者注:位于阿根廷中、东部)的越冬地以及农田栖息地出发,飞行 10000 千米(6200 英里 )进行它们的“迁徙之旅” 。还有许多种类的鹰常年栖息于北美地区。斯温氏鵟好食昆虫,这让它们得以在温暖的气候下兴旺繁殖,而昆虫更是它们饮食结构4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鵟以食用哺乳动物为主,例如鸟类、爬行类。成年斯温氏鵟则以食用昆虫为主,例如蚱蜢、蜻蜓、甲虫、飞蛾以及蟋蟀。不幸的是,它们赖以生存的主食“昆虫” ,竟成为了它们生存中的最大威胁。当地农民使用杀虫剂来控制草蜢及蝗虫的横行,这

7、成为导致斯温氏鵟数量骤减、种族衰落的主要诱因。由于人们大量使用一种名为“久效磷”的有机磷杀虫剂,这种杀虫剂中的化学成分于斯温氏鵟而言极具杀伤力。因而导致近 10 万只斯温氏鵟死于非命。1995 年至 1996 年期间,竟有 6000 只斯温氏鵟因中此毒而身亡, “斯温氏鵟濒危”预警再次升级。农田间,人们随处可见这些原本应该飞翔在迁徙之路上的猛禽尸体。尽管在此之后,阿根廷人民也对农民进行社区教育、农民宣传以及一系列监管措施,但依然有人大规模使用这种化学杀虫剂。有迹象表明,化学杀虫剂、农药的使用给农业生产以及斯温氏鵟的生存带来了一系列“深远持久”的影响。农药的使用使得昆虫数量减少,而昆虫数量的变化

8、又直接影响了斯温氏鵟的数量。要知道,昆虫可是斯温氏鵟赖以生存的“主食”啊。而斯温氏鵟数量的减少最终又导致了昆虫的泛滥成灾。8.关于蜜蜂的坏信息由于化学品的泄露,免疫力的下降,寄生虫等感染物的增加,美国蜜蜂数量出现大幅度的减少,而在此之前,这些蜜蜂每年都会给价值 300 亿的农作物进行授粉。根据马里兰大学和英国农业部最近的调查发现,研究人员在花粉样本中发现了大量的有毒杀虫剂,杀5真菌剂,除草剂等。而这可能会是导致蜜蜂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之一。虽然蜂群崩溃综合症并没有完全被大众所理解,但科学调查者说到,将化学和生物学紧密相连,可能会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大量蜜蜂死亡的现实境况。科学家并不十分确定导致蜜蜂死

9、亡的原因,但花粉污染及其相关影响已成为公认的嫌疑因素。研究者从东海岸的蜂箱中取样,这些蜂箱用来给蔓越莓,西瓜和其他农作物传授花粉,同时也传授花粉给健康的蜜蜂。很快,这些蜜蜂在抵抗“赛兰”这种寄生虫的过程中,数量大幅下降。既然杀虫剂的使用不是蜂群崩溃综合症的直接原因,那么就表明,人类活动,蜜蜂寄生物的敏感性,与蜜蜂数量的下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7.鲸类生物与噪音污染鲸鱼,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大最强壮的生物种群,经历了一个来自一种非同寻常的污染方式的严重冲击,即噪音污染。依赖于声纳和他们对声音的敏感,鲸鱼和其他的鲸类动物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交流系统。随着持续不断的货船运输,水下爆炸和大量的航行,海洋环境

10、变得喧闹不堪,鲸类动物日益交流困难。国际动物福利基金会指出,现在鲸类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去发出声音让自己听到,同时承受着更大的负担以听到其他鲸鱼发出的声音。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其交流的范围已经大量缩小,从 1600 千米缩减到仅仅 160 千米。调查者指出,6鲸鱼的死亡原因可以归因于大量的噪音,尤其是海军检阅活动。这个结果可能是由海军大规模的抢滩行为所致,但另一方面,隐性的影响(类似油轮的噪音等等) 也同样会对鲸鱼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这些不良影响中,欧盟已经将噪音确定为一种类似油或矿业的污染。由于国际噪音污染的相关标准还未成形,所以调查及缓和坏影响的工作仍在着手进行,不过对鲸

11、鱼来说,这项工作还是进行的太过缓慢。6.卡氏海雀危机在北美洲西海岸,我们很容易便能发现卡氏海雀。它是一种颜色灰暗的海雀,与角嘴海雀和已灭绝的大海雀属于同一种类。虽然与有魅力的种族相比,卡氏海雀外貌上并不出众,但这小海雀却有它不同的兴趣。它们热衷于在岛上挖洞筑巢占领地来繁殖后代。这一以鱼为食的种类,在 2014 年秋季上百只尸体被冲上太平洋海岸后,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更是引起了鸟类观察者极大的关注。根据华盛顿大学科学家茱莉娅 帕里什所在的海洋观察和海雀调研小组(已追踪海雀死亡原因 20 多年了) 调查,卡氏海雀的相继死亡史无前例,神秘莫测,更可能对其它物种产生影响。在大规模死亡事件过程中

12、,有 50,000 到 100,000 只海雀丧命。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一直被认为是潜在的原因。解剖海雀的尸体,研究人员发现它们有过挨饿的迹象,这可以表明,这一大窝海雀是由于缺乏食物导致的大量死亡。5.白鲸生物危害困境7在啮类鲸类动物中,讨人欢喜又十分神秘的白鲸一直都被认为是最具有魅力的海洋哺乳动物之一。加之它们与生俱来的白皙皮肤、爱笑的面庞以及外向的个性,这一物种很容易便被我们辨认出来。更是凭借着它们变幻多端的鸣声,它得以“海金丝雀”的绰号。因为出生在严寒的环境,这些微小的鲸平均小于 3 米(10 英尺)长,颈部可自由活动。一定数量的白鲸生活在较远的圣劳伦斯河港湾的南部,作为稀有、非迁徙的种群

13、,它们自冰河时代就已存在。不幸的是,圣劳伦斯河流经北美洲的四分之一区域,其中大多数是工业地区,河岸的持续脆弱加剧了五大湖生态系统的恶化。通过生物体内的积累、有毒物质的逐渐增加、生物放大,白鲸肉体中的污染浓度不断加剧,甚至连农药残留、重金属还有其它内脏的混合物都已到达极高水平,毒素水平通过同白鲸一样的食肉动物经过的食物链而不断合成,不断升高。环境主管部门把白鲸尸体定义为危险毒性废物,这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位于魁北克河流口的上流 200 千米(125 米)处,白鲸由于寒流的影响倾向于生活在更远的南部,以求得到更好的供给和生活条件。从 1800 年开始,这一区域的白鲸数量从 5000 只减少到

14、650 只。在蒙特利尔大学工作的兽医病理学家丹尼尔马蒂诺(Daniel Martineau)指出,部分白鲸表现出癌症的症状,包括该物种中爆发的神经内分泌癌、转移性癌症等。这表明,白鲸携带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在这一物种急剧减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栖息地整治、径流还原和污染减排都值得我们努力推行,以此来保护白鲸和人类的8健康。4.海鸟和海洋白色污染死于污染的鸟类让人们不得不想起由杀虫剂引起的农场上老鹰的死亡灾害,但有害垃圾对鸟类的危险体现在更为细微的方面。来源繁多的白色污染直接或者间接的被风吹水流带到了大海之中。它们一旦流入大海,有些塑料会碎裂成迷你小塑料球,小到能够直接被鸟类吞食。稍大些的塑料球一

15、旦被鸟类摄食便会引发致命伤害。塑料球不仅会在鸟类体内产生塑料垃圾,而且在鸟类摄入之前还会吸收杀虫剂多氯联苯,最终体内会充满各种毒素。一旦摄入,塑料本身取代雏鸡胃部的食物便会引起严重的消化痛楚和绝食现象。渗出污染物例如鸟类摄入体内的塑料等更是会产生联苯造成鸟类内分泌系统紊乱最终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科学研究调查揭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日趋减少的莱桑信天翁幼雏的尸检显示,其死亡率竟高达 40%。许多其他海鸟物种也面临着因摄入塑料球和体内塑料而造成的威胁。目前提出的缓解举措包括化学分解塑料,努力聚集塑料到漂浮物回收系统。一位颇具魄力的荷兰学生通过众筹等一系列方法成功筹集了 8 万美元的善款以用于改善此危

16、险境况。3.海洋酸化以及软体动物的骤减二氧化碳目前已被公认为是气候稳定的一大潜在威胁,同时更是海洋软体动物生存的潜在威胁。我们在海边发现,被海水冲刷过的寄居在贝壳内的软体生物构成了碳酸钙保护结构一种高度碱性9化合物成分,矿学者俗称其为 霰石、分解石。该类化合物通常依附于晶体结构。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减弱了海水的酸碱度。牡蛎养殖户形象的把这比作人体的骨质疏松症,海洋酸化直接危害到了贝壳的构造坚硬程度,这是因为酸性会直接损害碱性贝壳组成成分。人类的日常工作,比如砍伐森林、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水泥生产等每天大约都会产生 7900 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层中。海水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 pH 值约为 8.2。但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已使海水表层 pH 值降低了 0.1。不幸的是,经过欧洲海洋酸化计划的项目建模讨论,我们不难预测,海洋酸化这一现象将愈演愈烈。海洋酸化对依赖于碳酸钙存活的软体动物来说无疑是一场浩劫。模型显示,截至本世纪末,海水 ph 值将达到 7.8,酸化率比正常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