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地理(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块)考点详解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52018881 上传时间:2020-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高中地理(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块)考点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高中地理(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块)考点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高中地理(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块)考点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高中地理(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块)考点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高中地理(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块)考点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高中地理(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块)考点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高中地理(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块)考点详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块)考点详解 1、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三类: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体的地形如下: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水深200m;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m;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和洋盆的过渡地带,火山地震较多;洋盆:地形较为平坦,分布着海底火山、丘陵、山脉等,水深40006000m,地壳活动较为稳定;洋中脊: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一般来说,由陆地到海洋,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洋盆)大洋中脊(洋中脊),如下图所示。图1 海底地形示意图

2、2、六大板块地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相邻两个板块之间,主要分为两种边界:生长边界:两个板块相互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下图中红色边界);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岛弧、海沟(下图中的绿色边界)。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也分布在消亡边界。图2 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例题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3、相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B. 海岭和海沟C. 海岭和裂谷D. 岛弧和裂谷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洋脊的形成过程。洋脊,又称为大洋中脊、中央海岭,是由海底扩张处的岩浆涌出,冷却形成,因此选项C正确;洋脊是海洋地壳的“生长边界”,由洋脊向两侧,海底地壳的年代由新变老,洋脊处的火山、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热流值较高。(2)分析板块的碰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大陆板块隆起抬升,在大陆板块一侧形成岛弧,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海沟,例如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形成日本群岛,因此选项A正确;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会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例如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总结 板块的碰撞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分析大洋中脊的形成位置、形成原因;分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产生的地貌类型。板块相互碰撞,主要形成了三种消亡边界:大陆+大陆: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大洋+大洋:形成大洋中的岛弧、海沟;大陆+大洋:形成大陆边缘的岛弧、海沟。图3 板块碰撞形成的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技工职业技能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