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01081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真题+模拟新题)课标语文 P2011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 “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 诗句,已 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 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 苇帐、富 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

2、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 ,一代又一代。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 “天”为“祁连” ,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 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 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

3、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 论,祁 连山确也沾了神 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 连山,涂 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 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 “恍惚无征,夸言寡实” ,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 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 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

4、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 “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 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 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 、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 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 过客,与祁 连雪岭朝夕相 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 军,俯 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衹,壁立千寻,高悬天半

5、,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 150 年前的秋日,林 则徐充 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课标语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6、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 ”“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雪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课标语文 16.B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分析。B 项“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分析错误,由第四段开 头及结尾的

7、观点句可以得出,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使得祁连山更具魅力;C 项 “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 笼罩,真相 难以认清” 分析错误,祁连山与自然、社会、历史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更可以获得某种生命的体 验, 这才是人们对 其看法不一的原因。此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是北京卷的一大特色,这样 就增加了考查内容的范围,是全面考查能力的有效题型。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这一选项所涉及的考点,然后 寻找到答题的区间,再 联系主 题来进行分析,切忌断章取义。课标语文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 分)课标语文 17.【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和作者思路的分析。诗文

8、引用的作用分析,一般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指向常识性的作用,例如有文采,典雅,有书卷气等等;第二个指向具体内容,这一点又包括两个方向,- 2 -一个指向中心话题祁连山,一个指向抒情主 题的情感“我 ”。此 类试题提问方式为作者引用了一些著名的诗句,其在文中有什么具体作用?答题术语:(1)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思想魅力(散文、记叙文);(2)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3)增强说服力,使文章有理有据( 议论文)。【答案】 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 强烈对比中反 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 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 发作

9、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 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课标语文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 ,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课标语文 18.【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及艺术形象的鉴赏。首先我们要找到“雪”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明确思考的方向应指向文章主旨、作者情感及中心祁连山。此类试题一般都由其在文中的特殊位置入手,进而思考其特殊地位。答题的指向性一般较 固定,考生只需在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即可。【答案】 “雪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

10、”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 艺术感染力。课标语文 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 200 字)(10 分)课标语文 19.【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基于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的思考与阐释。首先由“观 山如读史”这句话所处的位置出 发,来确定答 题的区间应该在最后两段,思考的方向应该是找出“观山”与“读史”的相似点,也就是说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第二 问要求明确

11、联系“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 ,这一点至关重要,切不可信马由 缰,应言之有据,言之有物。【答案】 第一 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蕴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第二问:略。语文 P2011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针挑土芳 菲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 说起在凤凰的偶遇, 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 “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 ,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 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

12、 为什么有 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 ,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 续发展的基金。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

13、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计。传统 苗绣缤纷五彩,灵 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 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 20 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 节日服装的她 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 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 评判。看样

14、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评判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 ”“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 们这 次带了些来。 ”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 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 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 ?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 这个家的装饰墙,- 3 -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 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 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 “这一个绣得

15、比较 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 等到回程,太阳已 经有倦容了。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 ,也有自己的公司。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 10 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有没有用,真不知道

16、,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 败家好似水推沙” ,“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 ,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 对她的祝福吧。(有删改)14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1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这句话独立成段,显然是大有深意,而且还运用了比喻性的俗语来表达,这样处 理是为了突出黑妮的身份、职业、爱心、工作性质和意义。【答案】 用意(2 分):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每答对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理解(4 分) :黑妮组织的“湘援游” ,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湘援游” ,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