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六章[借鉴]

x****育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90KB
约7页
文档ID:151970136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六章[借鉴]_第1页
1/7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六章 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第六章( 一 )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其他 一切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和客观趋势这两对矛盾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需要经常解决的矛盾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 动,这三项内容构成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 遍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内部矛盾其中生产力是矛盾 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支配作用这 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 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建立 起来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当一种生产力被另一种生产力代替以 后,旧的生产关系也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2)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它处在经常 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而生产关系同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一种生产关系一经形成,就在一 定的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对固定的形式,它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容纳发展程序不同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最活跃、最革命的性质,是由生产的本质即生产的连续性决定的人们要生活,就 必须从事生产活动;人们要世世代代生活下去,就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生产活动由于人口 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人们不仅要进行简单再生产,而且要进行扩大再 生产在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就可能在生产关系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逐渐改进原有 的生产工具,发明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自己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生产力提高到一 个新的阶段由此可见,生产的发展和变化,是从生产力首先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开始 的在生产力发展变化的一定限度内,原来的生产关系尚能容纳它,因而不会引起生产关系 的根本变化但是,当超过一定限度,原来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时,生产力就要突破旧 生产关系的束缚,使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革,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无论生 产关系怎样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它迟早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 要求。

(3)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一 种生产关系的消灭,另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都是以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程度为基础的一种 生产关系当它还能使生产力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在没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以前,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即使在某种情况下建立起来了, 也是不巩固的 只有生产力发展到相应的高度,才能巩固起来, 其间要经历不少艰难和曲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虽然是被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但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 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 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适合与阻碍的程度,又依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 对于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有正确理解它 并不是说,只要先进的生产关系一经建立,生产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向前发展了所谓先进的 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是说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 障碍、提供可能性,而要使生产力在事实上得到发展,还需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采取正确的方式政策和各项发展生产的有效措施,否则生产力还是不 能得到较快的发展。

对于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也要辩证 的理解,不能绝对化这里所说的“不适合”,只是基本不适合,并不是没有任何适合的部分 或方面而且只要一种社会制度没有被推翻,虽然反动统治阶级不可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从 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是它能够对现存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某些 局部的调整,使它在一定程序上暂时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从而推动生产力有某种 程度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 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 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这时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有矛盾,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生产关系作某些调整,但却不会引 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陈旧,它与 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由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要求根 本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而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产生并确立起来,就又出现 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在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 间的新的矛盾运动 (2)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 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 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发展的辩证过程总是这样;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 的改变 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确立,又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这种生产发展的历史辩证法, 充分体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3)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于 我国正在运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 论依据的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 制形式、 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同一内容相对于生产力而言叫生产关系;相对 于上层建筑而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叫经济基础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 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 、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一对矛盾,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 济基础又和上层建筑构成一对矛盾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 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 治上层建设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愤怒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 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 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思想体系相对于政治上层建筑以“有形”实体的形式存在来说,观念上层建筑则是非物质 实体形态的“无形”存在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 互相作用、 互相渗透、 互相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 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有意识的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正是从 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政治上层建筑看作是观念上层的物质附属物或物质设施其次,政治上 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 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 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 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 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经济基础一旦确立,就要求建立适合自己需要的上 层建筑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所以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 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着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 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 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

然而,在新 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同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 化或灭亡而立即变化或消灭的,而是变化或消灭得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这是由上层建筑各 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最直接,相对独立性比较小,它直接被经济基础决定,并直接为经济基础 服务因此,上层建筑的变革,总是首先是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而旧的上层建 筑的其他部分,如道德、文艺、宗教、哲学等观点,则离经济基础较远,相对独立性较大, 它们除去受经济基础决定处,还直接受政治的决定和影响,因此,变化得比较慢,消灭得比 较晚特别是其中的哲学,离经济基础最远,相对独立性,它除去受经济、政治的决定之外, 还受道德、文艺、宗教等观点的影响,它因而变化最慢,消灭得最晚上层建筑变化的这种 情况,决定了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 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 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 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 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的进步。

由此可见,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 即它是起进步作用还是起 反动作用 ) 不是由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2) 因为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 了巩固和维护自己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总要建立和加强自己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统治地位 而被统治阶级为了推翻旧的经济基础,确立、巩固、发展新的经济基础,也总是首先在上层 领域进行革命而最根本的是要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由此可见,经济上 的解放只有通过政治上的革命才能实现 (3) 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但这并不是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没有矛 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新 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和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新建立起来 的上层建筑总有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立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需 要采取适当措施逐步完善起来这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合情况下的矛盾,是可以通 过这一社会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得到解决的另一种情形是反动的上层建筑和阻碍基本不适 合情况下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现存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已经变 得陈旧,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这种经济基础应该发生根本变革。

但是反动的上层建筑 却极力维护它,阻碍它的根本变革这样就形成了经济基础自身的变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