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知识衔接充实语文课堂(张守亮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196892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知识衔接充实语文课堂(张守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做好知识衔接充实语文课堂(张守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做好知识衔接充实语文课堂(张守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做好知识衔接充实语文课堂(张守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做好知识衔接充实语文课堂(张守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好知识衔接充实语文课堂(张守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知识衔接充实语文课堂(张守亮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好知识衔接 充实语文课堂姓名:张守亮单位:中牟县姚家镇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探索、总结,我认为要使语文课堂结构合理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语文课堂的知识衔接。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我的做法就是从情

2、节、主题、作家、文体四个角度着手。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系统归纳,在讲课中展示出来,教会学生串联知识,达到举一反三, “知新”而“温故”1、从情节角度中衔接如学习到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口技这篇课文,让学生熟悉侧面描写的特点及作用;学习白毛女 ,针对其中设定的风雪除夕夜这个特定的情节,可联系祝福中的风雪除夕夜,让学生理解环境对任务的烘托作用。学习君子于役 ,可把“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与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作比

3、较,体会作品里自然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样,书本上的一盘散沙的知识点,相互贯通,成为一体。让学生感知到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2、从主题角度衔接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如,学习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可以联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刘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等,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如何反应“送别”这一主题。 这样,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3、

4、从作家角度衔接。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借此机会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课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只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章节,将葫芦僧、贾雨村的丑恶嘴脸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名著,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 4、从文体的角度衔接拿议论文为例,我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谈骨气 ,分别从课文、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一篇议论文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领”实际上就是“导”

5、,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的能力。 二、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毕竟,课文是有限的,可供选择串联的文章也是有限的。而课外天地是广阔的,可选择的空间自然是无限的。另外,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无疑给语文课堂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既能让学生大开眼界,又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语文课不是孤立的,而是从方方面面与外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内外衔接可分为课内与课外文学作品的衔接、课内与课外社会生活的衔接。课内与课外文学作品的衔接,也就是从课外文学作品中找出与课文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使之联系起来,以达到

6、利用课堂上学的知识去分析、欣赏课外文学作品。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分析文章里对“清国留学生”辫子的描写,可以联系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人老珠黄,而又爱俏,涂脂抹粉的形象描写,让学生明白描写人物抓住特征的重要性。又如学习范进中举一文,要深刻领会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的丑态,可以联系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篇,苏秦说秦王不得用后穷困潦倒,结果, “归之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而他做赵相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叁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这两篇文章都运用对比手法反映人际关系的变化,揭示世态炎凉,联读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课内与课外生活的衔接,就

7、是让学生把书上学来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找到知识的源泉,或者运用书上的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 , “社会生活语文化” 。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不应该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应是多空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把课堂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更能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情感。此外,还要化有限为无限。课外衔接知识仅靠课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衔接这条渠道达到真正开辟语文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课外衔接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衔接的妙处,懂得

8、怎样去衔接,向哪个方向衔接,衔接的目的是什么,继之以自觉地、津津有味地向课外不断扩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向课外衔接的兴趣,一方面进行合理指导。如摘抄精彩片段、评析佳作、记录有意义的事、主持辩论会等各种有益的活动。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变不能为能,变少能为多能。 我们的思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 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克服 “一锅炒” 、 “一刀切” 、“一言堂” ;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 ”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语文小课堂”变成“大社会” ,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让“大社会”变成“语文小课堂” ,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何处无文章。只要善于启发,巧做诱导,我们的语文课会别开生面,丰富多彩。语文课将不是孤立的语文课,而是能向外辐射,牵一点而动万端的语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