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推荐]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51936858 上传时间:2020-11-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推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1.0 可编辑可修改 11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 )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现象的反映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 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C 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3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 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4生产方式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 A 决定作用 B加速或延缓作

2、用 C 无足轻重的作用 D重要作用 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 A 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6.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2 C 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 7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 8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 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 A 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

3、 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10.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是看它( )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 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生产, D 是否符合人类道德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因为( )。 A 人口因素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B 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 v1.0 可编辑可修改 33 D 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因为( )。 A 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 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关系 C 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 它

4、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3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 A 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 B 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C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大小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D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4以下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有 ( )。 A 政治法律制度 B 国家政权 C 社会意识形态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 )。 A 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6以下属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有( )。

5、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v1.0 可编辑可修改 44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7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 A迫使统治阶级做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B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D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8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意指 (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 )。 A 不受任何社

6、会条件的制约的 B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1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是 ( )。 A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B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C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5 D 人的本质是自由和理性 11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 A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 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C 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 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三、辨析题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 四、简答题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7、辩证关系如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3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 如何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五、论述题 1运用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六、材料分析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 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66 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

8、的。马克思 材料 2: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 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 助及其帮助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 泽东 材料 3: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 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 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 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 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 请回答: (1

9、) 材料 1 的中心思想。 (2) 材料 2 的中心思想。 (3) 材料 3 的中心思想。 (4) 贯穿于材料 1、2 和 3 的共同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分别指出每一段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基 本原理。 马克思在 1859年总结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时,明确指出: (1)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 v1.0 可编辑可修改 77 的生产关系。 (2)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 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 础。物质生活的生

10、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的过程。 (3)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 定人们的意识。 (4)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 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 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5)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 变革。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二、多项选择题 7ABC 三、辨析题 答:马克思说: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 明了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

11、手段。当 v1.0 可编辑可修改 88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只有 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消灭旧 的生产关系, 建立或确立新的生产关系, 从而用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 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道路。 其次,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革命是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 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再次,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革 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 受到锻炼和改造才能克服自己的弱点,学 会建设新社会的本

12、领。 四、简答题 1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 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 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 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 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 v1.

13、0 可编辑可修改 99 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 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性质和变化。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主要表 现为两种情形。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 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展开为一个过程,表现为两者的矛 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是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亦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 律。 3、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

14、发展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 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 关系的性质, 进而决定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是社 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2)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 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 发展又会引发其他社会矛盾 的产生和发展。 v1.0 可编辑可修

15、改 1010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并阻碍 生产力的发展时, 只有解决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才能解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4)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 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阶级斗争和社会 革命的根源, 是不同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 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无论是阶级斗 争、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革,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五、论述

16、题 1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意识不仅依赖并反映社 会存在,而且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问相互影响且各具有 其历史的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 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 重要意义。首先要正确认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利条件。 我国已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最重要的客观基础和可靠保证。 我国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这是发展先进社会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我国几 千年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可以借鉴。所有这些为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