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88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51935648 上传时间:2020-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88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8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88(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第卷第卷为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计55分。太阳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下图为贵州贵阳和新疆塔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 1导致塔中春、秋季太阳直接辐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春季( )A正午太阳高度低 B白昼时间短 C阴雨天气少 D风沙天气多2塔中和贵阳太阳直接辐射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气候 C地形 D植被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冬季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 3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

2、的主要原因有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A B C D4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A甲流向乙 B乙流向丙 C丙流向丁 D丁流向甲“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欧洲西部 B非洲北部 C中国西北 D东南亚的马来群岛6“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

3、因可能是(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7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赤道,太阳高度较大 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地处低纬,没有四季变化 下图为某年3月某天气系统经过石家庄前后的天气要素变化图。 8该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9下列现象,与该天气系统无关的是A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B黄土高原的夏季暴雨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梅雨D东北平原的大雪风飞非洲的玫瑰湖位于达喀尔市偏北方向30多千米处,如图1所示,无水源与外界相通。每年的某一季节水中的微生物和大量外来的矿物质在充足阳

4、光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湖面呈现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称由此而来。 10玫瑰湖呈现出绸缎般的粉色时,北京所处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1以下关于玫瑰湖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高原,气候凉爽适宜藻类生长B雨季时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较多C气压带风带北移,光照充足的结果D受信风影响,从沙漠带来矿物质多12以下关于玫瑰湖北侧海域洋流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B所流经海域等温线向北凸出C对沿岸环境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所流经海域易出现多雾天气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3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A沿岸有寒流的冷却作用 B位于赤道地区,空气

5、对流强烈C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 D位于高山背风处,下沉气流强盛14城市、虽地处低纬度,但气候四季如春。其共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洋流 C地形地势 D土壤 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遮蔽区范围随季节有变化)。 15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北纬45附近 B北纬20附近 C南纬45附近 D南纬20附近16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河流右岸 B河流自东向西流C遮蔽区最大在1月 D遮蔽区最大在7月 堰塞湖是因山体岩石崩塌导致的滑坡体等堵截河谷而形成的湖泊。读某堰塞湖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6、图中堰塞体最有可能来自A西侧 B南侧 C东侧 D北侧18受该堰塞湖影响较大的聚落是A B C D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 19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 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C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20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016年7月,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大窝凼 所在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为大窝凼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水循环环节)。 21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形成大窝凼地貌形态的主

7、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溶蚀 B断层塌陷 C风力侵蚀 D火山喷发22该区域虽然降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导致当地地表水缺乏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甲 B乙 C丙 D丁为“某河漫滩东西方向剖面示意图”,该剖面位于自南向北河流的平直河段上。 23.该河流位于()A 东半球 B 南半球 C 西半球 D 北半球24.据材料分析,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A 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B 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C 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D 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 25关于该河谷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

8、阶地B每年3、4月是该河的洪水期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26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山西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湖水含盐度高,在偏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下图为山西部分区域图。 27由图可知,山西运城盐池的形成原因为()A地壳挤压凹陷积水而成B流水侵蚀后积水而成C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D火山口积水而成28关于“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此现象出现于春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易于蒸发B此现象出现于夏季,夏季气温高,位于山脉背风坡,蒸发旺盛C此现象出

9、现于冬季,冬季多大风天气,易于蒸发D此现象不会出现于夏季,夏季降水丰富,不利于成盐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在40-109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000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车日格勒湖位于沙漠东南部,常年积水,湖岸东侧湖相沉积物最高处比现代湖面高出约9m。下图表示6月1日和8月9日车日格勒湖表层水温与该沙漠气温日变化。 29表示8月9日车日格勒湖表层水温日变化的是 ( )A B C D30与湖相沉积物堆积时期相比,目前的车日格勒湖 ( )A面积大 B蒸发弱 C湖水深 D盐度高第卷 非选择题31、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目前该省正在加

10、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h(m2a)分布示意图。(18分) (1) 简述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4分)(2)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8分)(3)说明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32、 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喀拉喀什河汇合后,称和田河。和田自古出美玉,和田玉为变质岩,其岩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甲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2000多年以前,和田成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集散,久而久之成了南道重镇。(17分)(1) 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11、。(5分)(2)分析玉龙喀什河的径流量特征。(6分)(3)分析和田成为南道重镇的有利条件。(6分)33、 桌山是南非的平顶山,可俯瞰开普敦市,耸立于开普半岛北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拥有2.6亿年的历史。山上地貌千姿百态,怪石林立,山顶平展似一个巨大的桌面,平面长1500多米,宽200多米。据学者实地考察发现,桌山上层为水平砂岩,下层多为花岗岩,山脚下发现海底生物的化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山顶终年云雾缭绕,虽水源不足但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20分)(1)根据材料,推断桌山的形成过程。(8分)(2)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角度,分析桌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的原因。(4分)(

12、3)分析山顶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选择题:1- -5:D B D A D 6-10:A B C C D 11- -15:D D A C C 16-20:B B D A D 21-25:A C B D A 26-30:D C B C D31、(1)分布不均;西北部太阳能资源丰富;东部、东南部太阳能资源相对匮乏。(2)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该省位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开发利用率低的原因:常规能源丰富;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难度大;经济不发达,人口、城市较少,能源需求小;资金短缺,科技水平较为落后。(3)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丰富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周边居民收入。32【答案】(1)地形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