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拓展分析归总详解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1926443 上传时间:2020-1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拓展分析归总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拓展分析归总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拓展分析归总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拓展分析归总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拓展分析归总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拓展分析归总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拓展分析归总详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历史专题拓展分析归总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答:(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相比较,各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答:(1)南京条约的最大特点:中国领土开始遭到破坏;体现:“割香港岛给英国”。(2)马关条约的最大特点: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体现:“允

2、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3)辛丑条约的最大特点: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3、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2)清政府腐败和拒绝社会改革。4、4、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答:(1)清政府腐败,不认真进行备战。(2)战时一味妥协,指挥失误。(3)内部不协调,避战自保。(4)只依靠清军,没有组织群众抵抗。(5)清朝经济、军事的落后。(6)李鸿章的保船避战政策贻误了战机,造成了北洋舰队的被动挨打。5、近代史上,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

3、:(1)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清朝统治腐朽,在反侵略战争中妥协退让,犹豫不决,组织不力。(2)经济、军事实力较弱。(3)西方列强社会制度先进,经济、军事实力强大。(4)中处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5)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自身的落后性。6、学习了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你有什么感悟?你认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旋律是什么?答:(1)感悟:“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2)主旋律:争取民族独立,捍卫民族主权的爱国主义。7、有人认为中国遭受巨大的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你同意此观点吗?为什么?答:同意。因为:(1)19世纪上半期,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得到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开

4、辟国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2)当时中国政府腐败,经济、军事落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8、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作用?答:(1)抗争:a、林则徐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C、邓世昌的黄海大战。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e、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2)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沉着打击了列强的企图。9、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年英国就不会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答:(1)这种观点不正确。(2)理由: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战争是必然的:a

5、、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而以英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必然要对外侵略。b 、当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清朝政治腐败,又由于实行闭关政策,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进步和发展,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因而逐渐落后,这给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提供了可乘之机。c、林则徐虎门销烟完全是因为英国的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引起的,是中国人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而采取的正义行为。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而不是根本原因。如果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还会寻找其他侵略借口,那种把战争原因归咎于林则

6、徐虎门销烟的论调,完全是为侵略者辩护。10、中国近代史条约归总名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背景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时间1842年1895年4月1901年地点中国南京日本马关 李鸿章 伊藤博文中国北京国家中国和英国中国和日本中国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内容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厂:允许日本仔中国开厂。通商:增辟通商口岸。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

7、税收作担保。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割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赔款加深了中国的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通商更加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总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使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日本侵占三岛,不仅是掠夺资源的宝库,而且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两亿白银的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允许日本开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

8、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开放通商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上的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政治上严禁人民反帝,拆毁炮台、允许驻兵、划定使馆界,这一切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北京城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控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这是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

9、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1860年1864年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1、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和原因各是什么?答(1)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2)辛亥革命: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2、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中从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思想变革的

10、历史事件,并说明其积极作用或意义。答:(1)器物变革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制度变革 A、戊戌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符合时代要求,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思想变革 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3、在近代化探索中,各政治派别学习西方的内容方面有何不同?答:(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

11、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3)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思想文化。4、如何评价孙中山?答:(1)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代伟人。(2)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他的功绩和革命精神永远为后人所牢记。5、比较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有哪些异同点。答:(1)相同点:A、背景:都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C、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D、最后结果和原因: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本身局限性和脱离广

12、大人民群众。(2)不同点:A、方式: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辛亥革命是自上而下的革命。B、政治主张:戊戌变法是依靠清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C、结果:戊戌变法是彻底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中国的近代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并用句话概括它们的积极参与作用。答:(1)经济领域:洋务运动;政治领域:戊戌变法。(2)洋务运动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7、近代化探索中的四次历史事件的性质分别是什么?答:(1)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戊戌

13、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8、在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持什么态度?其目的是什么?答:(1)态度:完全否定。(2)目的: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军阀统治,反对复辟帝制。9、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各自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洋务运动:A、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B、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C、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D、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2)戊戌变法: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

14、人士。B、(经济)鼓励私人举办工矿企业。C、(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3)新文化运动:A、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B、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0、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答:(1)洋务运动:A、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局限性)。C、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积极意义)。(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