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1919102 上传时间:2020-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简易方程”。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接轨,新教材对简易方程的解法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旧教材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改为让学生根据天平的原理来学习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举个例子:旧教材:x+48127x12748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新教材:x+48127x+484812748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同旧教材的方法相比,现行教

2、材中的这种解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他们不必再去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这些关系式了,只需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想办法让方程左边只剩下X就行。学生很快就将这种解法运用自如,毫不费力。可是,当学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出现了状况。新教材在改革方程解法的同时,有一个相应的调整,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因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然而,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上两种类型的方程。如:“一本书有65页,王红看了一部分后,还剩27页。王红已经看了多少页?”学生很自然就列出65x=27这样的方

3、程。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细读教参,发现编者的思路是,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改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这样的处理方法倒是可以继续回避上述的两种特殊方程,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我们知道,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这是方程方法的优越性。然而,在刻意回避a-x=b或ax=b这样的方程时,往往会出现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现象。如“6枝钢笔比4枝铅笔贵12元。钢笔每枝3元,铅笔每枝多少元?”合理的做法应是“设铅笔每枝X元”,从顺向思考,列出方程为“634X12”。然而,按新教材的编排,学生无

4、法解这样的方程,只能转列成“4X1263”。再如:一共有128人平均分成组,每组8人,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X=8,等到解方程时才发现利用天平的原理没法继续,只好改列成8X=128。如此一来,学生怎么能充分体会方程顺向思维的优越性?如果说用旧教材的思路解方程对初中学习有负迁移,需要改革,现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同样出现问题,如何是好?我只能把新旧教材两种方法进行互补,告诉学生,遇到这类方程时,一种解决的办法是按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另一种方法就是先按等式的性质,把方程的左右边都加或乘一个x,然后把方程的左右两边交换一下位置,再按照ax=b及ax=b的方法进行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