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温州制造业的萎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190880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温州制造业的萎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温州制造业的萎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温州制造业的萎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温州制造业的萎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温州民营制造业的萎靡摘要:曾是民营制造业之都的温州,现已风光不再。温州经济增长趋缓,温州到底所患何病?本文对温州民营制造业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关键字:民营制造业、企业外迁、炒房团、人才短缺温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奇迹,一个被海内外媒体不断追逐的经济明星城市,曾让多少人为之喝彩、为之兴奋、为之鼓吹。但是从 2003 年开始,弥漫于温州上空的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模式之一的“温州模式”的大红大紫的气氛开始慢慢消退时,温州又再度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这次社会关注的却不是有关温州利好的消息,不是以往有关温州飞速发展的奇迹,也不是种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温州人神奇的创业故事,而是温州经济

2、发展速度的不断下滑,投资增长的乏力。从重化工业、高新科技产业的缺失,大量企业和资本的外流,温州本地经济发展速度在浙江省内的位次不断下滑等等现象出发,近来,温州制造业 60%将破产的传闻不胫而走。温州,这个依靠制造出口行业与超常规地下金融发家的城市,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黯然失色。一个资产上亿的大老板,流动资金还不上几百万的贷款。在温州现在是常态。一旦银行断奶,一夜就会破产。温州这个出口导向型城市的没落和浮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引人深思。在当今国际环境日趋险恶,外国资本势力联合绞杀下,中国出口已经举步维艰,依仗投资拉动经济已经被 08 年的四万亿教训得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只剩下三驾

3、马车中的最后一驾:消费。消费就是让民众腰包里的钞票流向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域。温州到底怎么了?主要原因是资本大量外流,企业外迁严重。温州市统计局最近所做的一个大型调查似乎验证了郑教授的说法。调查显示,目前温州市外出人口 154 万人(这次调查的在外温州人,是因经济因素自行外出温州行政区域以外的人口,不包括职工、非经济因素及国外和港澳台迁移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的20.4%。而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案,测算 2001 年在外温州人经济总量(即国内生产总值)为 563 亿元,为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 932.08 亿元的 60.4%。这些跨地区投资经营的温州人,在全国开办了 4 万多家公司。2

4、001 年在外温州工业企业平均产值为 700.6 万元,其中上规模工业企业平均产值为 3606 万元。而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近百家,超千万元的有 3 万多家。这个调查结果令温州人颇为吃惊。 “这些在外投资者,原始资本大都来自于民间借贷。如果按每一位投资者原始资本金为 10 万元计算,至少有上千亿元民间资金流向外地。而这部分投资经过多年积累,其效益已经在成倍地滚动发展。 ”温州市统计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更为不妙的是,现在仍然有大量温州人在向外寻求发展,而且这些温州人基本上都在本地筹集了不少民间资本。 “外出现象比以往更加凶猛。 ”另外一个事实也同样让温州人吃惊不小:近年来,温州企业外流

5、、外迁现象非常严重,并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温州的外迁企业光“有名有姓”的就有 1000 多家。其中也包括一些大企业,如著名的均瑶集团等,就已经把总部迁到了上海或其他的省市,截止到目前,整体外迁的企业就有 250 家左右。此外,土地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环境差,也导致了温州的现状。 “温州的土地资源非常匮乏。 ”温州市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处处长潘忠强告诉记者,“温州人均耕地仅有 3 分多一点,土地是这儿的稀缺资源。 ”潘忠强说,工业用地的日益增长和耕地保护政策的矛盾在温州越来越尖锐。比如在瑞安,2004 年的工业用地需求在 1 万亩左右,但用地指标只有 1500 亩。 “温州的郊县甚至镇上

6、的土地现在每亩价格很多都达到了 25 万左右,但在上海郊区,每亩也只不过是 3 万元左右。土地价格昂贵,一般的中小企业还真的买不起 。 ”潘忠强介绍,由于土地资源过于紧张,对于企业用地,温州还“强行”出台了这样一个规定,即企业用地规模必须在 4 亩左右才能给予批准。但一般的小企业用地也只是在两三亩左右。 “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往往申请不到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便开始考虑外迁。就连温州有名的生产工业电器的民营企业正泰集团也对此深有感触。正泰集团宣传处处长廖毅说,正泰也面临着用地的困难。比如正泰在温州的一个所谓的工业园,占地也只是 200 亩左右。“温州人才也比较匮乏。 ”廖毅告

7、诉记者,温州外迁企业大多迁移到了上海。“上海在信息、人才等方面资源较为集中。 ”尽管目前正泰的生产基地还在温州,但其研发中心也已经搬到了上海。由于过去很多人都到温州来“淘金” ,现在的温州几乎成了一个“移民城市” 。温州市企调队提供给记者的数据表明,目前,温州全市跨乡镇、街道半年以上外来人口为 203.09 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 26.8%,这还不包括来温州不满半年的外来暂住人口 35.68 万人。而根据对温州企业中 86400 多名外来务工者的调查,他们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为 8901 人,占到 10.3%;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的为 70158 人,占到总人数的 81.19%,这当中又以初中文

8、化为大头,占到 49.06%;大专学历的有 4936 人,占到 5.71%;而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到 2.8%。这似乎印证了廖毅的说法。还有一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发现,原有资源已不足以保证企业继续发展,这时就开始选择了把重心外迁。如均瑶集团,在起步阶段,在温州还能发展下去,但现在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以航空服务业为基础,乳品业为核心,兼营酒店、旅游和房地产业的多元化集团公司,这时候如果不把总部向外迁移,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均瑶已经把集团的营运、人才、科研中心全部迁移到了上海。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这个中国的“制造业之都”如今正面临“产业空心化”的警示。近年来温州热钱、温州炒房团响彻全国走向世界的背后,温州的制造业之都正在遭遇巨大挑战。温州一家拥有 1000 多名工人的企业,苦干精算,一年利润一百来万,而企业老板的妻子在上海买 10 套房子,8 年后获利3000 万。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税负重、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少,经营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房地产业、金融业利润丰厚。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但是这些热钱带来的是泡沫经济,泡沫到一定时候就会破碎的。尽管这些情况都不堪一击,但还是有一些企业的老总坚持自己的梦想,在中国制造业的道路上勇敢驰骋着,但愿政府可以把重心放在中国制造业上,让中国制造业摆脱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