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改革发展加速度普惠金融硕果丰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2.22KB
约6页
文档ID:15189903
改革发展加速度普惠金融硕果丰_第1页
1/6

改革发展加速度 普惠金融硕果丰——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十周年综述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图表三: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图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小微企业贷款 (数据截至 2014 年末)图表二:十年贷款增长情况(单位:亿元)贷款以年均 18.57%的增速大幅增长 图表一:十年存款增长情况(单位:亿元)存款以年均 18.38%的增速跨越式发展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国之粮仓”中原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壮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农业现代化水平越提高,对金融的需求就越强烈今年 1 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强调,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取之于中原,用之于中原作为河南自己的银行,河南农信社吸纳的资金,100%用于支持我省地方经济发展以普惠金融为本,省农信社扎根中原沃土,在“三农”领域精耕细作,锐意进取,风雨兼程时间回拨至 2005 年 2 月,作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省份,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自此,我省农信社正式开启了深化改革发展的“加速”模式,为“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金融血脉”。

过去十年,全省农信社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实现新跨越、服务赢得新形象、创新带来新能量省联社理事长、党委书记鲁轶说,“十年不是终点,是新起点,新常态下,我省农信社要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改革为本分享最大“红利”“便民贷款带来了财气,村子美了汇聚了人气,俺村如今成了幸福家园!”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嵩县大章乡闫沟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曾令村子成了老人孩子的“留守村”在农信社支持下,村里集体发展油葵产业,种植面积超过 1000 亩,年生产葵花油 15 吨,户均增收近 2000 元金融活”能带动农业农村棋局“全盘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全省千万农民正像闫沟村村民一样,分享着改革“红利”得益于改革“红利”的释放,我省农信社也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鲁轶坦言,十年前,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农信社改革进入新里程,迈上发展快车道,一举扭转了改革前历史包袱重、体制不理顺、机制不健全、业务经营举步维艰的困境变分散为统一省联社成立后,原来 2198 家乡镇法人农信社被整合为 143 家法人县级联社,并在 17个省辖市设立了省联社办事机构,变过去的分散管理为集中统一的行业管理,实现了新老管理体制的平稳转换,形成了目前的“两级法人、四级机构”农信社管理系统。

与此同时,省联社认真履行对全省农信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全省农信社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数据显示,自 2005 年 8 月以来,河南省农信社在各级党委政府、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调下,央行票据兑付工作分批有序开展,143.72 亿元专项央行票据全部成功兑付,走在了全国第二批改革试点省份前列,有效化解了历史包袱,改善了资产质量,增强了服务“三农”的实力如果说改革是创新发展必不可少的“点火器”,那么,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省联社准确把握改革走向,深入谋划改革发展战略全局,创造性地提出了“达标升级—组建农商银行 —创建良好银行”的“三步走”战略,就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效 有了 “三步走”战略的正确指引,省联社把达标升级工作作为消化历史包袱、防范经营风险的突破口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联社借助有关部门及市、县政府的支持,通过资产置换、财政扶持、动员第三方购买农信社不良贷款等措施,消化不良贷款,大大加快了风险化解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溢价方式募集股金,积极消化不良贷款;深挖自身潜力,指导督促高风险机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加大清收盘活力度,同时采取约束股金分红、税前提取拨备、固定资产确权等措施,积极化解历史包袱。

截至 2014 年末,全省农信社统算资本充足率为 13.46%,拨备覆盖率为 217.27%,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 422.62%,消化历年亏损挂账 111.82 亿元,与十年前资本充足率为负数、拨备缺口巨大的情况相比,抗风险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基础扎实,改革提速在达标升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坚持股份制改革方向,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农商银行,县级行社产权制度改革呈现出梯次推进的良好局面截至 2014 年末,全省农信社资格股全部消化,投资股占比达到 100%,县级行社全部实现股份制其中,31 家县级农信联社成功改制组建为农商银行,33 家县级农信联社达到农商银行组建标准,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城区农信联社整合组建农商银行工作稳步有效推进,全省已开业农商银行和达到组建标准的县级联社总数达到 64 家,占全省县级行社总数的 45%预计三年内,全省所有县级联社将全部达到农商银行组建标准农信社姓“农”,坚持“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的原则,在大力推进农商银行改制组建工作中,省联社以支持“三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勇担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重任,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完善业务流程,(下转第六版)本报记者 杜君 本报通讯员 吴鹏 朱超 骈利辉(上接第一版)创新业务产品,向客户提供优质和特色服务,全力打造运行机制灵活、支农保障有力的地方性、社区性商业银行。

截至 2014 年末,河南农信系统组建的 31 家农商银行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均遥遥领先当地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起了支持“三农”、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有力地满足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等薄弱经济环节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充分发挥了支农资金主渠道和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发展为基收获满枝“硕果”MGI(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和麦肯锡商业技术办公室的报告显示:“大数据将成为竞争、引发新一轮生产力增长、创新及消费者剩余的关键基础之一打开我省农信社十年深化改革数据库,农信社“支农主力军”的辉煌成绩一目了然——存款余额 7847.50 亿元,年增幅 18.38%十年来,全省农信社牢固树立“存款立社”的经营理念,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多策并举组织资金,存款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 2014 年末,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 7847.50 亿元,较 2004 年末增加 6395.86 亿元,增长了 4.41 倍见图表一)贷款余额 4818.95 亿元,年均增幅达 18.57%十年来,全省农信社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细化营销措施,加大投放力度,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不断增强截至 2014 年末,全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 4818.95 亿元,较 2004 年末增加 3651.32 亿元,增长了 3.13 倍。

考虑票据置换、达标升级等因素,贷款实际增加 4465.44 亿元见图表二)实现经营利润 201.2 亿元,是十年前的 40.65 倍十年来,全省农信社坚持以提高经营效益为中心目标,持续强化目标驱动,规范财务管理,狠抓增收节支,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 2014 年末,全省农信社资产利润率为 2.19%,比十年前提高了 1.88 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为 33.56%,比十年前降低了54.11 个百分点发展为基,硕果满枝的农信社,不忘回馈社会据统计,全省大部分县级行社已成为当地税源支柱,纳税金额位居当地企业前三名,2014 年全省农信社缴纳各项税费 54.56 亿元,是十年前的 25.14 倍,十年累计缴纳各项税金 210.61 亿元作为纳税大户,各级农信社一方面积极发放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助学贷款,另一方面踊跃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关心关爱弱势群体,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以济源农商行为例,自 2012 年起,暂停了除业务系统自动扣收以外的全部服务收费项目,每年让利近4000 万元;筹建了济源市首家钱币文化展馆,搭建了农商银行与市民交流的重要平台;开展爱心护眼公益活动,为全市 8500 名一年级小学生安装防近视课桌支架;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出资300 余万元独家赞助了济源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2013 年,该行被银监会评定为全国农村金融机构 28家标杆银行之一服务为先金融支农“给力”“多亏郑州市郊联社雪中送炭,送来 100 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才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3 月 5 日,克瑞斯糖果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珂一脸感激地说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近年来,郑州市郊联社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服务,将信贷支持链条延伸到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资源更多地向“三农”倾斜截至 2014 年底,该联社用于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资金达 1400 余万元此举不仅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而且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郑州市郊联社负责人说以克瑞斯糖果家庭农场为例,其采用高效立体种植、无土栽培新技术种植果树、蔬菜,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填补了郑州市智慧型都市农业园区的空白,成为全省 2014 年度唯一一家获得生态农业资格的家庭农场和河南省示范家庭农场事实上,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我省农信社始终坚持“ 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发展理念,及时跟进服务国家三大战略,加大信贷资金投放,拓宽支持领域,已成为全省机构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存贷款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在深化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牢牢坚持服务‘三农’ 的宗旨,坚定支农方向,响应‘ 三农’期盼,全省农信社对各类涉农经济主体的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做好 “粮”文章,支持现代农业重点支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促进了全省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禽饲养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同时,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数据显示,2004 年末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的 71.34%,此后逐年提高,2014 年末达 91.91%,比 2004 年提高了 20.57 个百分点十年间,农信社涉农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总额的比例均在 40%以上,农户贷款均在 90%以上,金融支农主力军地位难以被替代倾情支持“小微”,缓解融资难2009 年以来,全省农信社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部署,小微企业贷款连续六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从 2009 年的 27.35%上升至2014 年的 44.52%,占全省金融机构的比例均在 40%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多次被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授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见图表三)力推 “三大工程”,农村金融服务更便捷面对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为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金融服务,省联社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三大工程”建设,以提升信贷服务公开性、公平性为目标,全面推行服务标准、过程、结果、责任“四公开”,引入社会评议机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让客户评价服务质量,让服务接受“阳光”考验目前,全省农信社共设立 1419 个阳光信贷大厅、1664 个阳光办贷窗口,聘用外部监督员 3032 名与此同时,农信社在全省持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万里行 ”等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市场、企业,广泛宣传金融知识、银行金融产品以及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银行卡诈骗等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持续加大县、乡、村电子机具布放力度,扩大 ATM 和 POS 机具布设覆盖面截至 2014 年末,全省农信社共布放自助设备 5341 台,POS 终端 69730 台支付结算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金融服务质量的高低历经十年艰苦努力,全省农信社支付清算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以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联银行卡清算系统和农信银清算系统为主要支付清算渠道,以新一代核心系统为基础的统一支付平台系统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支付清算网络覆盖全省所有的营业机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