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最新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51869322 上传时间:2020-11-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最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最新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幼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3-6岁是幼儿理特点、个性倾向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园是孩子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在这个时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经典诵读,环境创设,教育教学,亲子互动等多种方式,针对对幼儿展开国学教育,引导幼儿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大气与典雅,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意思是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心理学证明,三到六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了经典诵读、文学艺术、科技发明,文明礼仪,民族

3、友爱等。幼儿国学教育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以游戏,故事、儿歌等方式来完成的,幼儿园是三到六岁幼儿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把国学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身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以不自觉的方式,使幼儿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内心建立起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无意识中养成以中华美德为主要道德标准的良好习惯。那么,我们可以以下几种方式来针对幼儿普及中国文化教育。一、经典诵读。普遍的模式是在幼儿园内部开展国学班(也有社会上开办的国学馆),国学班或国学馆从布置上

4、营造了一个古色古香文化氛围,以三字经、千字文等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典籍以及唐诗为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主要模仿古代书塾教育的模式,要求幼儿以安详的态仪来进行学习。也有的幼儿园没有单开国学班,但引进了一部分典籍读物作为常规课程。经典诵读的作用是让幼儿通过熟读和记忆,达到内容与内心的融合,然后在日常生活的某个情境中,得到不自觉的唤醒,从而达到道德情感与习惯的教育。比如,有一次我带大班的孩子们到公园寻春,有一个女孩忽然发现了角落里一株樱花树开出了一枝艳丽的花,她张口就说:“墙角数枝梅啊!”虽然说的不正确(不是梅花),但其意境用的恰到好处。还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我和小朋友们对他进行了了批评并鼓励

5、其改正,有一个孩子就忽然在后面喊道:“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至于“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等等以学习、交往、孝悌,励志等社会层面的内容,则分别从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但经典诵读未免有些古板,甚至死气沉沉。有时候难免拘于形式。对于3-6岁这些活蹦乱跳,自制力很差的孩子来说,我们一定要从教学时间上做好安排,并在教学手段上辅以图片,多媒体等,以便幼儿容易接受。二、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区别于经典诵读的,以游戏为主展开的,有目标的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其教育内容涉及面很广泛,体现在幼儿基础课程五大领域以及文化学习的各个方面,形式活泼多样,不拘一格,一般

6、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操作,交流讨论,肢体表演,游戏等方式,达到对传统文化美学及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行为规范的理解。比较多的是做社会领域的集体教育活动,比如有趣的生肖通过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和家人的属相,引导幼儿了解出生与生肖的有趣结合,体验十二生肖轮回的现象;美丽的衣裳向小朋友展示了我国多民族的不同服饰风采,并引出主题:我们的衣服岁不一样,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中国,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艺术方面也可以生成活动,比如大班艺术画脸谱,通过观察帮助幼儿了解脸谱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脸谱,从而了解我国的戏曲文化,同时发展了幼儿大胆创新的能力。另还有外健康领域如中

7、华美食,语言领域如成语故事等。集体教育活动内容涉及面广泛,能够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园指导纲要及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与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三、环境创设。有很多幼儿园把中国特色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形式上有墙饰,吊饰,展览架摆放,楼梯贴等,其内容包括文化艺术,饮食,经典诵读,文明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我园楼道墙体悬挂或张贴了各式各样的戏曲脸谱、文化扇、剪纸、国画等;楼道吊饰则装饰成了中华瓷器的造型,小主题命名为中华瓷韵;展览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摆放一些以石头、瓶子、粘土为载体的中国元素的装饰。吊饰以中国

8、戏曲,中国瓷艺,中国剪纸,中国扇艺,十二生肖,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绘图等作为题材。这些装饰首先从视觉上给人以浓重的中国味,使幼儿置身于中国元素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感受中华文明的大气与典雅。同时在美学,科学,社会等方面对幼儿进行了引导和熏陶。墙体上可以辅以文字说明,墙体内容的制作与收集可以是老师,幼儿以及家长,形成墙体与幼儿互动,墙体与家长互动,也可以在楼梯上,柱子上一些小空间粘贴三字经,千字文等典籍内容,使幼儿和家长随时可以诵读。四、亲子活动。一般指的是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紧密相连的大型主题活动。我们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要局限于放几

9、天假,出去玩几天。我们更应该从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教育意义上来着手。比如,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在环境创设上悬挂香包,艾草,还可以请幼儿从家里带来粽子和小朋友一起品尝,不仅体验分享的快乐,更能结合故事和图片,视频,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产生崇敬之情;以团团圆圆中秋节为主题中秋节上,我们可以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和宝宝一起过节日,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鼓励宝宝把月饼敬献给爷爷奶奶,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验尊老爱幼的美德;春节,我们可以以红红火火中国年为主题,在幼儿园包饺子,作水果拼盘,蘸糖葫芦,做手工灯笼,用各种材料粘贴对联等,使幼儿

10、真切感受中国年的各种元素,引发幼儿对中国年的喜爱。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延伸节日礼仪,道德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大型亲子活动拉近了幼儿园、幼儿及家长的距离,使家长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园达成共识,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也便于幼儿的国学教育进一步延伸到家庭中。五、文艺节目。大型文艺汇演中,我们可以排练内容上或形式上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节目,引导幼儿以音乐、韵律,歌舞等表演形式,感受中国文化美,体验中国文化的内涵。比如舞蹈唐诗新唱,音乐剧守株待兔等。这些表演首先要通过很长时间的排练,在排练过程中,老师对幼儿动作,表情的指导能够引导幼儿体会中国经典的意义;其次,这些表演场面宏大,更能够使幼儿感

11、受到中国文化气势的恢弘。而且,一般的大型演出往往会以影像的方式保存下来,使幼儿百看不厌,从而使其教育意义得到不断地延伸。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办书法班,识字班,使幼儿真正感受中国汉字美,为幼儿展开阅读与书写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把传统文化与正常教育结合起来,是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弘扬中国文化,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不同内容和做法。这些内容和做法其实是作为一种民族教育载体存在,他最终的目的,对于个体来说,是帮助幼儿完善品格,成就人生;作为一个民族,其任务则是维护自己生存权利、保护自己文化特色、延续自己文化传统和更新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中国传

12、统文化,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更希望幼儿园及老师能有效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当中,使新一代的国人成为具有“君当如兰,温润如玉”的高贵品质和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盎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知感恩、懂孝道”。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因此,在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呢?一、家长老师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有些家长单纯地认为,同孩子谈话、训斥、命令他的时候,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这是大错特错。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样穿

13、戴,怎样跟人说话,家长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处世态度、平时的言谈举止,对孩子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孩子都特别善于模仿,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具有更明显的榜样作用。有一个关于木头碗的故事:“爷爷年纪很大了,眼睛看不清了,耳朵也听不见了,腿脚已不能行走,牙齿都已经没有了。在他吃饭的时候,顺着嘴角经常有食物流出来。儿媳妇和儿子嫌弃他,吃饭的时候不让他上桌,叫他在炉灶后面自己独自吃饭。一次,儿媳妇和儿子给他端了一碗饭,老爷爷想把饭碗挪近一些,却一失手打破了碗,儿媳妇骂他,说他把碗打碎了,家里的东西全弄坏了,还说以后给他弄一个木头碗吃饭,老爷爷只能唉声叹气,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有一天,夫妻俩在家里,

14、发现他们的小儿子在地上玩木头,好像在做什么东西似的,爸爸就问他:“儿子,在做什么呀?”他的孩子回答说:“我要做一个木头碗,等爸爸和妈妈老了,我就用这个木头碗给你们吃饭。”夫妻俩你看我我看你,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他们感到惭愧,觉得不应该这样嫌弃老人,从那以后,他们就让老人和他们一起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细心地伺候老人。要身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的,才能获得孩子的信赖和尊重,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二、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礼仪之邦,举止得体、谈吐文明是对一个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老师和孩子要注意文明用语上的使用,让“你好”、“谢谢”、“不客气

15、”、“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言时常挂在嘴边,这样到哪里去都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三、放下溺爱、让孩子亲身去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从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就教会了他们,可他们能真正懂得这里面的含义吗?道理讲得再多,没有亲自去实践,恐怕也只是空谈,所以要让孩子亲身去体会、去真正感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果实。让孩子去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他才能了解别人劳动的艰辛,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能体谅大人抚养他长大的不易,孩子要在锻炼中长大。四、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育孩子不是把我们的知识

16、从一个口袋倒入另一个口袋,道理我们可以讲给孩子听,但是他们真正理解了吗?不要让孩子感觉大人的话就是真理,只要去遵从就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尤为重要。这就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思考,要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事物的本质,自己去真正了解事物的对与错、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学会了思考,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会走得更好。五、要经常鼓励孩子,培养孩子信心鼓励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信心是前进的动力。当孩子提出霸道的要求、做出越礼的行为、犯下严重的错误时,他们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错了,这时候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而是对孩子进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和斥责,孩子很可能既感到委屈又不能理解,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这样的批评,显然是没有什么教育效果的。所以,当孩子有良好表现的时候,要表扬、要鼓励。这样,孩子会充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