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高考语文模拟】贵州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51820144 上传时间:2020-11-1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6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高考语文模拟】贵州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K12高考语文模拟】贵州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K12高考语文模拟】贵州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K12高考语文模拟】贵州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K12高考语文模拟】贵州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高考语文模拟】贵州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高考语文模拟】贵州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12 高考语文模拟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铜仁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 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 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 “靡室

2、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 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 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 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 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 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3、”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 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 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 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 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 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

4、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 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 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 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摊破浣溪沙),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 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蝶恋花 ) 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 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 K12 高考语文模拟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诗歌中

5、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 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在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中得以体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 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

6、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通过对作者和读者的对比论证,重点论述后者。 D. 文章通过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 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只从表面理解作品,就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C. 孔子的“诗可以兴”既是说诗能表达多种含义,也是说诗能感动众多读者。 D. 王国维对摊破浣溪沙和蝶恋花如此解读,证明他是第二层次的读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7、 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 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 年,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 亿人左右,占总人 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 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 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 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 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

8、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 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 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K12 高考语文模拟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 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 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 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

9、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 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 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 以上,甚至有50% 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 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 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

10、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 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 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 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 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 方面政府有关部

11、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 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 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K12 高考语文模拟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 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 当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难题

12、,这说明老年人已成为社会负担。 C.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可谓“内忧外患”,其中,突发疾病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D. 把“互联网 +”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到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很大,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然困难。 B.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 重。 C.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诸如“医保”改革政策得以落实,“空巢”之痛将有望获得有效解决。 D. 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可以享

13、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6.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草木恩典 李丹崖 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 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 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 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

14、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 与众不同的草木香味,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 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 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人发育完善。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 K12 高考语文模拟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15、。小时候,身小力薄的 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 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 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 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 在很多青草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 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

16、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 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 写不出东西, 这个时候, 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 这样, 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 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 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 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草木的恩 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照做。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 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己;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草木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时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