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1778166 上传时间:2020-11-1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一、课程特点及答题技巧(一)课程特点第一点法规是必考科目第二点法规是无理而言第三点法规是过关基础(二)答题技巧第二点 原文才是答案第一点 答案就在题中 第三点 排除法找答案二、考试大纲基本要求安全生产法中: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安全生产法所构建的基本法律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权利和安全生产义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员的职责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的规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矿山安全法中:适用范围,矿山建设安全保障的规定,矿山开采安全保障的规定,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规定

2、;消防法中:关于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的规定,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法规及相关行政法规中:有关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法律责任;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中:有关安全生产部门规章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法律责任。三、各章节重点内容回顾第一章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由3个要素构成: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是指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每一个法律规范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出现,而适用这一法律规范的这种条件就称为假定。处理是指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

3、求。它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允许做什么。这是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是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制裁是指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如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经济制裁、判处刑罚等。法律规范这3个组成部分密切联系并不可缺少,既可以把各个部分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中,也可以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二)法的效力法的效力即法的生效范围,是指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1.关于人的效力大体有3种情况:一是以国籍为主,即属人原则,亦称属人主义,法律只对本国人适用,不适用于外国人,外国人侨居法院地国,也不适用该国法律。二是以地域为主,即属地原则,亦称属地主义,法律规范在该国主权控

4、制下的陆地、水域及其底床、底土和领空的领域内有绝对效力。三是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即凡居住在一国领土内者,无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原则上一律适用该国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用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2.关于地域的效力这是指法在什么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即从法律生效的地域角度确定法对人的效力,大体有3种情况: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生效,即在国家主权管辖的全部领域有效,包括延伸意义上的领域,如驻外使领馆、领海及领空外的船舶和飞机。凡是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一般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二是在局部地区有效,一般是指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该地区有效,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

5、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三是有的法律不但在国内有效,在一定条件下其效力还可以超出国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3.关于时间的效力这是指法律何时生效和何时终止效力,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自法律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二是法律另行规定生效时间。三是规定法律公布后到达一定期限时生效。法的时间效力涉及法律的溯及力问题。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实和关系,通常不具有溯及力,这是当今各国法律特别是刑法所共同遵循的惯例。

6、但是法不溯及既往并不是绝对的,出于某种需要,也可以对法的时间效力作出溯及既往的规定。(三)法的特征法与上述社会规范不同,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这表现在法具有下列特征:1.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2.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3.法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四)法的分类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的特殊地位和属性,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生活的基本准则。二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三是宪法的制定与修改有特别程序。四是宪法的解释、监督均有特别规定。(2)法律广义的法律与法同义。狭义的法律

7、特指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才有权制定和修订法律。法律的地位和效力次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行政规章。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具有约束力。(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行政法规泛指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法律、法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规。狭义的行政法规专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的名称通常为条例、规定、办法、决定等。

8、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施行于本行政区域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但高于地方政府规章。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5)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某一类事件、行为或者某一类人员的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的部、委员会和直属机构依照法律

9、、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授权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是指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授权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实施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五)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原则1.法律适用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国家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对法律适用机关进行监督。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是指适用法律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前提。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照我

10、国宪法的规定,一切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六)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内容(七)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3.权责一致的原则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5.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1.各类生产经营企业(1)依法设立的生产经营企业。(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2.个体工商户3.公民4.其他生产经营单位(1)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6项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

11、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一)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专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二)按照从业人员的数量,配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法对此又分两种情况分别作出规定,一是强制性规定必须配置机构或者专业人员的,即除

12、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其从业人员超过3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是选择性规定,即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可以不设专门机构,但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四)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必须具备法定的安全资质条件。安全生产法从3个方面对此作出了规定:一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二是危险物品的

13、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三是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五)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规定(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法律将对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和培训,设定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一项重要义务,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新招收录用、重新上岗、转岗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要求考试合格,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技能与其从事的作业要求相适应。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采取

14、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教育和培训,保证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质量。(二)安全培训的要求1.学习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一是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规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作业。二是学习有关生产经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知识。三是学习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和撤离的知识。2.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3.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三)从业人员须经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有的生产经营单位虽对从业人员进行了教育和培引人但是培训质量不高,未经考试合格的从业人员上岗作业,从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保证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安全生产法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而且还要经

15、过考试合格才能确认其具备上岗作业的资格。从业人员只有经过考试合格的,才能上岗作业。(六)爆破、吊装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对此提出两方面要求:一是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二是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周密的保安措施,禁止违反规程操作和无关人员擅入现场。现场人员要明确各自的分工和安全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协同,保证万无一失。(七)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